南京的早春带着湿润的暖意,银杏小院的枝头冒出了嫩绿的新芽,院里的木架上挂满了彩色的绸带,与之前未撤下的手作作品相映成趣——今天是“天然材料手作大赛”颁奖礼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参赛者、非遗传承人、媒体记者挤满了小院,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木头的自然气息。
舞台就搭在小院的银杏树下,背景板是阿哲手绘的“手作地图”,上面标注着苏州、敦煌、西安、南京等参赛作品的发源地,用茶染布做底,沙枣木片做标记,格外有心意。江亦辰穿着浅灰色的西装,苏晓棠则穿了件茶染布做的连衣裙,两人并肩站在舞台旁,看着陆续到场的参赛者,眼里满是期待。
“苏老师,江老师!”随着一声清脆的喊声,小木拎着一个沙枣木盒子跑了过来,身后跟着他的父母,“我把沙枣林里最新鲜的沙枣带来了,想分给大家尝尝,也想让大家知道,我的守护盒里装的,就是这样的沙枣!”
苏晓棠笑着接过沙枣,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甜中带着微酸:“真好吃!小木,今天颁奖礼结束后,我们把你的沙枣分给大家,让所有人都尝尝敦煌的味道。”
不远处,王姐正穿着一身苏州传统服饰,手里拿着一个新做的茶染布包,身边跟着她的女儿:“苏老师,这是我给您做的茶染布包,用的是今年的新茶汁染的,您看看喜欢吗?我女儿说,以后要帮我设计更多茶染手作,让更多人喜欢苏州的茶。”
苏晓棠接过布包,摸起来柔软顺滑,上面绣着小小的茶芽图案:“太喜欢了!这包比买的还好看,以后我出门就背它。”
一、颁奖礼:热泪与掌声中的初心传承
上午十点,颁奖礼正式开始。王主任走上舞台,手里拿着话筒,声音里满是激动:“今天,我们在这里见证‘天然材料手作大赛’的圆满落幕。从最初的想法萌芽,到后来的全国报名,再到今天的颁奖礼,我们看到了太多有温度、有心意的作品——它们来自茶农、学生、非遗传承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同样的初心:用天然材料,做有温度的手作。”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小木和王姐都紧张地坐直了身体,眼睛紧紧盯着舞台。
首先颁发的是“创意装饰类”奖项,获奖的是西安李奶奶的“皮影相册”。李奶奶拄着拐杖走上舞台,接过奖杯时,声音有些哽咽:“我这辈子都在和皮影打交道,以前总担心皮影会被遗忘,没想到现在能用新的材料做皮影相册,还能拿奖。谢谢亦辰和晓棠,让老手艺有了新活路。”
接下来是“非遗创新类”金奖,周阿姨的《手作百景图》毫无悬念地获奖。周阿姨走上舞台,手里拿着绣针和丝线:“这副作品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亦辰的复合黏合剂,是晓棠的茶染布,是所有手作人的初心,才让它有了今天的样子。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年轻人喜欢苏绣,喜欢天然材料手作,把我们的非遗传承下去。”
最让人期待的“日常实用类”金奖颁发环节,当主持人念出“王姐的茶器四件套”和“小木的沙枣林守护盒”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王姐牵着女儿的手走上舞台,接过金奖奖杯,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以前我只是个普通的茶农,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谢谢大赛,谢谢亦辰和晓棠,让我知道,只要用心,普通人也能做出有意义的手作。以后我要开一个小作坊,专门做茶染手作,让更多人知道苏州的茶,知道天然材料的美好。”
小木则抱着他的守护盒,站在舞台上,声音虽然有些紧张,却格外坚定:“我以后要种更多的沙枣树,做更多的沙枣木手作,让更多人知道沙枣林的重要性,一起守护沙漠里的绿色。也希望更多小朋友能喜欢天然材料手作,用自己的双手,做有意义的东西。”
江亦辰走上舞台,给小木和王姐分别递上了“天然材料套装”:“这是我们团队最新研发的材料,里面有茶多酚、沙枣胶、银杏黄酮,还有详细的使用指南。希望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做出更多更好的手作,也希望你们能把天然材料手作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颁奖礼的最后,所有获奖参赛者和非遗传承人一起走上舞台,手里拿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着作品上茶染的温润、沙枣木的质朴、皮影的灵动,构成了一幅充满匠心与热爱的画面。
二、巡展苏州:茶园旁的手作盛宴
颁奖礼结束后,“天然材料手作大赛”全国巡展的首站定在了苏州——这里是王姐的家乡,也是茶染手作的发源地,周阿姨和张阿姨的苏绣、茶染作品也来自这里,最适合作为巡展的第一站。
巡展地点选在苏州洞庭山的一个茶园旁,搭建了临时的展厅,用茶染布做隔断,沙枣木做展架,将所有获奖作品一一陈列。展厅的入口处,王姐和她的女儿设置了茶染体验区,准备了新鲜的茶汁、白布、染料,让游客可以亲手体验茶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