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第106章 春日新程启:胡杨伴成长,笔墨续温情

江亦辰把恋棠的“时光笔记本”轻轻放在书桌中央时,窗外的江南正飘着三月的细雨。笔记本封面的银杏叶纹样被春雨打湿的天光映得柔和,里面夹着的新疆胡杨树叶、南京梧桐叶与江南银杏叶层层叠叠,像极了一家人跨越地域的牵挂。苏晓棠端着刚泡好的碧螺春走过来,青瓷茶杯搁在笔记本旁,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封面上“江恋棠”三个字,却暖得像女儿离家前最后一个拥抱的温度。

“恋棠昨天发消息说,文学社要办‘春日故事展’,想把她的笔记本拿去展出。”苏晓棠用指尖轻轻拂过笔记本上的烫金纹路,语气里满是骄傲,“她说要让更多人看到,藏在旧物里的爱有多珍贵。”

江亦辰接过茶杯,茶香混着记忆里的暖意漫上来。他想起寒假在新疆胡杨林里,恋棠蹲在雪地里,小心翼翼把胡杨树叶夹进笔记本时的模样——那时女儿眼里的光,和当年苏晓棠在大学图书馆里,偷偷给他画侧脸时的眼神如出一辙。“好啊,”他笑着点头,“我们周末去趟文具店,给她买个透明的保护套,别让笔记本在展出时被碰坏了。”

周末的文具店比往常热闹,家长带着孩子挑选新学期的文具,叽叽喳喳的笑声裹着橡皮屑的淡香飘满整个店铺。江亦辰牵着苏晓棠的手走到柜台前,老板娘一眼就认出他们,笑着拿出新到的透明保护套:“是给恋棠的笔记本用吧?这孩子上次来买本子时,还跟我讲你们在新疆看胡杨林的故事呢,听得我都想去看看了。”

苏晓棠接过保护套,对着光看了看透明度,忽然想起恋棠小时候第一次来这家店的场景——那时女儿才上小学,攥着她的衣角,非要买一本印着小熊的笔记本,说要“写满给爸爸妈妈的话”。如今那个连字都写不全的小姑娘,已经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还懂得用旧物珍藏爱意。“就这个吧,”她把保护套递给江亦辰,“透明度正好,既能保护笔记本,又能让大家看清里面的树叶和便签。”

离开文具店时,雨已经停了,巷口的玉兰花绽着雪白的花瓣,沾着的水珠像碎钻。江亦辰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巷尾的照相馆:“那家店还在!当年我们拍结婚照时,你特意穿了件白色连衣裙,说要像玉兰花一样干净。”

苏晓棠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照相馆的红色招牌上还留着斑驳的漆痕,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最新的艺术照,却依然能找到当年他们婚纱照的影子——照片里的她挽着江亦辰的胳膊,笑得眉眼弯弯,背景正是巷口这株玉兰树。“记得那天你紧张得连领带都系歪了,还是摄影师帮你重新系的。”她忍不住笑出声,指尖轻轻碰了碰江亦辰的领带,“现在倒是系得越来越熟练了。”

江亦辰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手套传过来:“还不是因为你总说,系不好领带的男人不够细心。”他拉着苏晓棠走进照相馆,老板正趴在柜台上整理旧照片,抬头看到他们,立刻起身笑着说:“哟,是你们啊!当年的婚纱照我还存着呢,要不要再洗一张放大,放在客厅里?”

苏晓棠看着老板递来的旧照片,眼眶忽然有些发热。照片里的玉兰树比现在细一圈,她的头发比现在短些,江亦辰的眼角还没有细纹,可两人相握的手,却和现在一样紧。“好啊,”她转头看向江亦辰,“我们再洗一张,放在恋棠的房间里,让她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像当年一样相爱。”

从照相馆出来,暮色已经漫过青石板路。江亦辰拎着洗好的照片,苏晓棠抱着给恋棠的保护套,两人慢慢往家走。路过糖水铺时,老板娘笑着招呼他们:“要不要来碗红豆沙?刚煮好的,热乎着呢。”

苏晓棠拉着江亦辰走进店里,还是坐在靠窗的老位置。红豆沙端上来时,热气裹着桂花的甜香飘进鼻腔,她舀起一勺递到江亦辰嘴边,忽然想起大学时的某个冬夜——那时他们也是这样坐在店里,她把自己碗里的红豆都挑给江亦辰,说“你复习辛苦,多吃点甜的”。如今十几年过去,他们依然习惯把最好的留给对方,这份默契,早已刻进骨子里。

“恋棠的参赛稿获奖证书,学校是不是该寄来了?”苏晓棠忽然想起这件事,语气里带着期待,“要是能早点收到,我们就能把证书和她的笔记本放在一起展出,多有意义。”

江亦辰咽下红豆沙,笑着点头:“我昨天问过学校的老师,说证书下周就能寄到。到时候我们给恋棠拍张照片,让她看看证书和笔记本放在一起的样子,她肯定会开心。”他舀起一勺红豆沙,仔细挑出里面的桂花,“就像当年你把奶糖里的杏仁挑给我一样,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最爱的人。”

苏晓棠的心像被温水浸过,软得一塌糊涂。她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路灯,忽然觉得,所谓幸福,不过是和爱的人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从大学时的奶糖与笔记本,到如今的红豆沙与保护套,每一件小事里,都藏着说不尽的温情。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