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外门最偏僻的小院就已响起清脆的拔剑声。青石板上凝结着细密的露珠,被早起的晨光染成淡淡的金色,林尘的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手中的锈剑每一次出鞘与归鞘,都带着比往日更沉稳的韵律 —— 没有突破后的张扬,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他的衣衫早已被晨露打湿,贴在后背,却丝毫没有影响动作的精准。剑身在雾中划过,带起细碎的水珠,折射出微光,每一次挥剑的速度都与突破那日相当,却少了几分凌厉的张扬,多了几分内敛的厚重。这是突破后的第三日,林尘没有像寻常弟子那样沾沾自喜地四处炫耀,反而将自己关在小院里,比以往更刻苦地琢磨剑术。
“呼……”
林尘收剑而立,深深吐出一口浊气,白雾在眼前散开。他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指尖触到冰凉的剑身,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放着与周猛的最后一战 —— 那时他凭借五万次拔剑的蜕变,以快剑反败为胜,可现在回想起来,却满是后怕。若周猛的裂金指再坚硬一分,若他的剑尖偏差毫厘,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快,还不够。” 林尘低声呢喃,目光落在锈剑的剑刃上。剑刃依旧带着斑驳的锈迹,却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寒光,那是气血之力长期滋养的痕迹。他清楚地知道,之前的快剑,靠的是肌肉记忆与肉身力量的结合,可面对更强的防御(比如赵峰的土系防御符箓),这种 “快” 或许只能勉强破防,却无法造成有效伤害;而面对范围攻击(比如烈焰阵盘),“快” 的闪避也可能因为轨迹单一,被对手预判。
他需要的,不仅是更快的速度,还有更强的威力,以及更精准的控制。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盘旋数日,直到昨日清晨,他练剑时偶然看到院角的蜘蛛结网 —— 蛛丝在风中摇曳,却总能精准地落在预设的节点上,靠的不是蛮力,而是蛛丝对风的感知,对落点的掌控。那一刻,林尘突然有了灵感:或许,剑也能像蛛丝一样,不仅要快,还要 “灵”,要能感知周围的环境,要能将自己的心神融入其中。
他将这种状态称为 “注入神”—— 即拔剑时,不仅要调动肉身的力量,还要将全部心神集中在剑锋上,感知剑身的每一丝震动,捕捉空气的每一分阻力,让剑成为自己心神的延伸,而非单纯的武器。
“试试吧。” 林尘深吸一口气,重新摆出起手式。右手搭在剑柄上,指尖轻轻摩挲着冰冷的金属,试图将心神集中在剑鞘与剑身的接触点上。他闭上眼睛,默数三秒,再猛地睁开,腰腹发力,右手猛地拔剑 ——
“锃!”
剑光在雾中亮起,却比往日慢了近三成。剑身在空气中划过的轨迹也有些僵硬,原本流畅的动作变得卡顿,甚至在归鞘时,剑尖不小心撞到了剑鞘边缘,发出 “叮” 的一声脆响。
“果然不行。” 林尘皱了皱眉,手臂传来一阵酸胀感。分心二用远比他想象的困难 —— 既要控制肉身发力的节奏,又要将心神集中在剑锋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专注方向相互干扰,让他连最基础的拔剑都变得生疏。
他没有气馁,而是重新调整呼吸,按照 “炼体基础诀” 的法门,将体内奔腾的气血稍稍平复,再一次握住剑柄。这一次,他没有急于拔剑,而是先闭上眼睛,让心神慢慢沉淀,排除脑海中的杂念,只留下 “感知剑锋” 这一个念头。
十息后,林尘猛地睁眼,右手再次发力 ——
“锃!”
剑光依旧缓慢,却比刚才流畅了些许。这一次,他能隐约感觉到,剑身在出鞘的瞬间,与空气摩擦产生了细微的震动,那震动顺着剑柄传递到指尖,如同脉搏般清晰。可就在他想要进一步感知时,心神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手臂的酸痛感,感知瞬间中断,剑的轨迹再次变得僵硬。
“再来!”
林尘的声音在晨雾中响起,带着一丝倔强。拔剑声一次又一次在小院中回荡,剑光在雾中不断闪烁,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流畅,有时卡顿。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青石板上的露珠里,溅起细小的水花。他的手臂越来越酸,指尖因为长时间握剑而泛白,连呼吸都变得有些紊乱,可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 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 “注入神” 的理解更深一分,每一次细微的感知,都让他离目标更近一步。
不知过了多久,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枝,洒在青石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林尘的衣衫已经被汗水完全浸透,贴在身上,传来一阵黏腻的寒意。他拄着锈剑,单膝跪在青石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可嘴角却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容 —— 刚才最后一次拔剑时,他成功将心神集中了半息时间,清晰地感知到空气从剑身两侧流过的阻力,甚至能分辨出不同位置阻力的细微差异。
“林师兄!你都练了一早上了,快歇歇吧!” 院门外传来赵铁柱的声音,他提着一个食盒,快步走进院子,看到林尘的模样,脸上满是担忧,“你怎么还跪在地上?是不是哪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