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之我是精灵王 第188章 育种扩新

当跨界灵兔的第二代幼兔展现出“灵气自愈”的新性状时,灵枢学院的“跨界生物育种中心”已悄然扩建——原本的兔子实验室旁,新增了鸡舍、猪栏与牛棚,空气中除了灵植的清香,还多了畜禽的轻鸣与饲料的谷物气息。林木站在育种中心的监控室里,看着屏幕上同步显示的三组实验画面,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调出最新的实验方案:“兔子实验验证了两界哺乳动物的基因兼容性,现在启动‘常见畜禽跨界育种计划’,先从鸡、猪、牛三个品类开始,每组均设‘异界公×本土母’‘异界母×本土公’两组对照,重点监测繁殖效率、后代性状与经济价值。”

站在身旁的赵教授,手里拿着厚厚的畜禽资料册,册子里详细记录着异界畜禽的特性:“精灵族提供的‘灵羽鸡’,年产蛋量比主世界土鸡高40%,蛋中含0.1单位灵气;矮人部落的‘灵脂猪’,生长周期比本土猪短30%,肉质中灵气成分能增强免疫力;海族周边草原的‘灵乳牛’,日产奶量可达30公斤,牛奶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牛奶高15%,还带微量灵气。”

“先从灵羽鸡开始,繁殖周期短,能快速看到结果。”林木按下通讯器,通知各实验组准备启动。很快,育种中心的鸡舍区域,两组实验鸡被分别送入特制的饲养笼——笼壁装有微型灵气监测仪与行为捕捉摄像头,笼底铺着混有灵溪草碎末的垫料,既能调节灵气,又能保持干燥。

第一组:灵羽鸡×本土土鸡——灵气蛋品的新突破

A组(灵羽公鸡×本土母鸡)的入笼场景格外热闹。灵羽公鸡通体覆着淡金色的羽毛,尾羽末端泛着灵气微光,头顶的鸡冠比本土公鸡大一圈,还带着淡淡的红芒;而本土母鸡则是常见的黄羽土鸡,体型稍小,看到灵羽公鸡时,起初有些胆怯,缩在笼角不敢靠近。

“灵羽鸡的灵气浓度是0.3单位,本土母鸡只有0.05单位,灵气差可能导致信息素传递受阻。”负责鸡组实验的研究员李姐,一边调试监测仪,一边向林木解释,“我们准备了精灵族的‘灵谷饲料’,混入灵羽鸡常吃的异界谷物,能让本土母鸡逐渐适应灵气环境。”

果然,当灵谷饲料撒入食槽后,本土母鸡的警惕性渐渐降低——灵谷释放的微量灵气顺着它的喙部进入体内,监测仪显示其应激激素水平下降15%。而灵羽公鸡则展现出强烈的领地意识,围绕食槽踱步,尾羽的灵气微光不时闪烁,仿佛在“展示”自己的优势;三天后,它开始用喙轻啄本土母鸡的羽毛,这是灵羽鸡特有的求偶行为,而本土母鸡也不再躲避,甚至会主动蹭蹭它的翅膀。

B组(灵羽母鸡×本土公鸡)的互动则多了几分“反差”。灵羽母鸡的羽毛呈淡银色,羽根处藏着细小的灵气纹路,进食时会优先选择灵谷;而本土公鸡格外活跃,频繁用爪子刨地,还会将找到的虫子叼到灵羽母鸡面前“示好”。但灵羽母鸡初期始终保持距离,周身灵气形成一层薄“膜”——直到研究员喷洒了稀释的“灵息调和剂”,灵气膜才逐渐消散,它终于接过本土公鸡递来的虫子,算是接受了“示好”。

实验第七天,两组均出现明显的发情信号:A组的灵羽公鸡鸡冠红芒更盛,尾羽灵气闪烁频率从每分钟8次升至20次,还会发出带有灵气的啼鸣,声音比普通公鸡更洪亮;本土母鸡则频繁下蹲,翅膀微微张开,这是接受交配的典型姿态。当天傍晚,A组成功完成交配,监测仪显示灵羽公鸡的灵气在交配时稳定输出,没有出现排斥反应。

B组的发情稍晚一天。灵羽母鸡发情时,羽根的灵气纹路会发光,还会释放带有灵气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让本土公鸡的睾酮水平提升25%;最终,在灵谷饲料与调和剂的双重作用下,B组也顺利完成交配。

“接下来是孵化环节,这是鸡类跨界育种的关键。”赵教授调来恒温孵化箱,箱内安装了灵气调控装置——能根据种蛋的灵气浓度,自动调节环境灵气,确保胚胎正常发育。A组的本土母鸡共产下12枚种蛋,其中8枚带有淡金色的灵气斑点,证明继承了灵羽鸡的基因;B组的灵羽母鸡产下15枚种蛋,13枚带有灵气斑点,灵气浓度比A组种蛋高0.03单位。

孵化的第7天,通过照蛋仪观察,A组有7枚种蛋显示胚胎存活,B组有12枚——B组的胚胎存活率明显更高。林木分析:“灵羽母鸡作为母本,能为胚胎提供更充足的灵气滋养,这可能是存活率高的关键。”

第21天,第一只雏鸡从B组的种蛋中破壳而出——它全身覆盖着淡银色的绒毛,头顶有一小撮金羽,刚出壳就发出清脆的鸣叫,周身萦绕着0.04单位的灵气。随后,A组与B组的雏鸡陆续破壳:A组最终孵出6只健康雏鸡,4只带灵羽特征,2只呈本土土鸡形态;B组孵出11只,9只带灵羽特征,2只呈杂交形态。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