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返回后,专项工作组的推进效率远超预期。
周研究员一回到研究所,就接到了专项办协调的人员名单——十几位地质、生物、农业领域的专家主动请缨加入。
研究所还特意划拨了一层实验楼作为“灵气复苏技术研发中心”,改良星辰模拟器所需的高精度传感器、灵晶砂提纯设备,三天内就全部到位。
而林木和林果,则带着专项办出具的“地脉考察特许函”,驱车直奔西岳华山,开启五岳地脉激活的第三站。
车子驶离连霍高速,进入华山山脉范围时,林果正低头摩挲着口袋里的身份证,卡片边缘被体温焐得温热。这是她第一次以“林果”的身份办理各项手续:
从网上预订山脚下的民宿,到领取华山景区出具的“特殊考察通行证”,再到联系当地政府协调育苗基地,工作人员核对信息时那句“林小姐,手续都办齐了”,让她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根父,你看,用这个身份证办事真的太方便了。”林果把身份证掏出来,对着阳光晃了晃,照片上的自己穿着常穿的浅绿色外套,笑容里带着几分拘谨,却格外明亮,“之前还担心会因为‘来历’的问题被刁难,现在完全不用怕了。”
林木握着方向盘,目光扫过路边渐渐变得陡峭的山势,笑着点头:“专项办早就跟华山当地政府打过招呼了,他们不仅安排了熟悉山路的向导,还帮我们预留了农业科技园的温室当临时育苗基地,里面的土壤检测设备、育苗床都是现成的,你到了就能开始培育改良护脉藤。”
下午三点,车子抵达华山脚下的华阴市,负责接应的向导王师傅早已等候在农业科技园门口。
他约莫五十岁,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一看就是常年在山里奔波的人。
见到林木和林果,他立刻热情地迎上来,手里还捧着一张泛黄的华山地质图:“林先生,林小姐,我是市文旅局派来的向导王建国,你们叫我老王就行。
这是咱们华山的详细地质图,我标注了最近监测到灵气波动的区域——南峰落雁峰那一带,波动最明显,比其他地方高近一倍,我猜地脉核心就在那儿。”
林果接过地质图,掏出灵息镜对着图上标注的区域扫了扫,镜面立刻显示出一组数据:“灵气浓度1.2J/m3,波动频率2.1Hz,带着明显的‘岩脉共振’特征——看来华山的地脉是藏在岩石缝隙里的,和嵩山、泰山的‘土壤型地脉’不一样。”
“没错,华山都是花岗岩山体,地脉全在岩缝里走。”王师傅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南峰,“以前山里的老人们常说,‘华山的气藏在石头缝里,得靠天打雷劈才能漏出来’,现在听你们说,才知道是地脉被岩缝锁住了。”
当天下午,三人就背着探测设备往南峰落雁峰出发。华山的险峻远超嵩山和泰山:陡峭的石阶贴着垂直的岩壁修建,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风从谷里灌上来,带着花岗岩的冷硬气息,吹得人衣角猎猎作响。
林果走在中间,一手抓着旁边的铁链,一手紧握着灵气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值随着海拔升高不断攀升:到了北峰云台峰,浓度达到1.0J/m3;过了苍龙岭,升到1.3J/m3;抵达南峰半山腰时,数值突然跳到1.4J/m3,检测仪还发出轻微的“滴滴”声,提示检测到异常灵气波动。
“就在这附近了!”林果停下脚步,指着旁边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岩石表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缝,裂缝里长着几株耐旱的野草,却透着一股“灵气裹身”的奇特质感。
她蹲下身,将护脉藤的一根侧枝贴近岩缝,藤条的叶片立刻轻轻颤动起来,淡绿色的灵气顺着裂缝往里钻,像是在探寻什么。
就在这时,那块花岗岩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不是风吹的晃动,而是从岩石内部传来的、有规律的震颤。紧接着,一个沉稳厚重的声音从岩缝里传来,像两块花岗岩在缓慢摩擦,却字字清晰:“带着灵植气息的小家伙……你们是来激活地脉的?不像之前那些只知道用炸药炸岩缝的人,身上的灵气很纯。”
林木和林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这又是一位上古妖物!林木走上前,对着花岗岩拱手行礼:“前辈您好,我们是国家灵气复苏专项工作组的,想来激活华山的地脉核心,让灵气能顺利流到地表。不知前辈是这山中的生灵吗?该如何称呼您?”
岩石的震动渐渐平缓,裂缝里的野草轻轻摆动,一个模糊的“人脸”轮廓从花岗岩表面浮现出来——眼睛是两道深缝,嘴巴是一条凸起的石纹,整体透着一股“与山共生”的厚重感。“我叫松衍,是这棵长在岩缝里的华山松成精,守着这处岩脉快三千年了。”它的目光落在林果手里的护脉藤上,声音里多了几分暖意,“这是护脉藤吧?上古时期用来守护地脉的灵植,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能培育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