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第196章 春芽破土萌新绿,四季礼盒载温情

南京的仲春总裹着一层柔软的暖,银杏小院的枝头抽出新绿,风里带着玄武湖岸的柳花香,落在恋棠摊开的插画本上。她正用嫩绿色晕染沙枣新芽的轮廓——笔尖下的芽尖带着鹅黄,从褐色枝桠间探出来,旁边留白处注着“东乡春芽:破土含露,脆嫩如玉”,是今早看马大爷发来的沙枣苗视频时,特意记在便签上的细节。

“在给‘春芽图’补露珠?”沈亦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提着刚买的荠菜和春笋,相机包上的沙枣核挂坠沾着点草屑,“刚跟北京文创店的王经理通了电话,‘沙枣林四季’礼盒的样品需求定下来了,要包含春芽书签、夏花香包、秋果笔筒、冬暖手宝四件手作,还得配一本你的插画册,下月底就要送样,他们想赶在五一假期上架。”

恋棠立刻抬眼,笔尖在画纸上顿了顿,落下一点淡蓝,倒像真的有露珠挂在芽尖:“插画册要按季节分四页?我想把去年拍的实景照片和我的手绘结合,比如春天画破土的沙枣苗,夏天画满枝的枣花,秋天画红果满筐,冬天画雪覆枝桠,再配上马大爷讲的沙枣林故事,肯定更有温度。”她起身时带倒了桌边的调色盘,浅粉色的颜料溅到插画本边缘,刚好落在“春芽图”的地面处,倒像是落在泥土里的桃花瓣。

沈亦舟走过来帮她擦颜料,指尖蹭到画里的沙枣枝,忽然笑了:“我跟马大爷提了礼盒的事,他说村里的沙枣苗长得正好,上周刚给幼苗搭了防护栏,小木天天去浇水,还拍了苗情视频发我,你看——”他拿出手机,点开视频,镜头里的小木穿着浅蓝外套,蹲在沙枣苗旁,手里拿着小水壶,小心翼翼地往根部浇水,“小木还说,要在礼盒里放一包今年的新沙枣核,让收到礼盒的人也能种出沙枣树。”

恋棠凑过去看视频,小木的发梢沾着水珠,脸上满是认真,她忍不住笑了:“这个主意好!沙枣核既是纪念,又能让大家参与进来,比单纯的手作更有意义。”她翻到插画本新页,快速勾了礼盒的初稿——方形的盒子用淡褐色茶染布包裹,盒盖中央绣着沙枣枝图案,枝上缀着四季符号:春天的芽、夏天的花、秋天的果、冬天的雪,“布盒要请苏阿姨帮忙,她手里有老茶染布的余料,质感比新布更厚,不容易变形。”

正说着,恋棠的手机震了震,是马大爷发来的语音。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还混着小木的欢呼声:“恋棠啊,你们去年冬天埋的沙枣核,有一半都发芽了!小木说要给每棵苗挂个小木牌,写上‘2026春 恋棠亦舟’,说这样苗长得更旺!”

“马大爷,我们这周六就过去!”恋棠对着手机回语音,“我们带礼盒的设计图,还联系了木工师傅,想定制一批装手作的小木盒,让礼盒里的每件东西都有专属位置。”

挂了电话,恋棠立刻去收拾行李,把画好的礼盒图样、插画册草图放进防水文件夹,还特意带了几支新的沙枣木笔——是上次在东乡刻的,笔杆上刻着细小的春芽纹,准备送给小木当礼物。沈亦舟则在一旁整理相机,把冬天拍的“冬雪沙枣林”照片导进电脑,又装了新的微距镜头:“这次要多拍点沙枣苗的细节,比如芽尖的绒毛、根部的泥土,插画册里用得上,还能给礼盒做宣传图。”

周五下午,恋棠提前联系了苏晓棠阿姨。苏阿姨很快就带着一叠茶染布余料来到小院,布块被叠得整整齐齐,边缘还留着当年手工裁剪的痕迹:“这几块布是去年做暖手宝套剩下的,厚度正好,我已经用米汤浆过了,挺括不容易皱。”她展开一块布,布面上隐约能看到茶籽煮染的纹理,“盒盖的沙枣枝绣要用桑蚕丝线,我这里还有浅绿和褐色的线,正好绣芽和枝。”

恋棠拿起布块,指尖拂过细密的纹路,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苏阿姨缝暖手宝套的样子:“苏阿姨,我们想在盒盖内侧绣‘东乡沙枣林’五个小字,用褐色线,不显眼但有心意,您觉得怎么样?”

“好主意!”苏阿姨立刻拿出针线,在布上比量,“字要绣得小一点,绣在角落,这样打开盒子才不会突兀。我明天跟你们一起去东乡,正好帮村民们缝礼盒布套,人多干活快。”

沈亦舟举着相机,拍下苏阿姨和恋棠讨论布料的画面——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布上,两人的手指捏着针线,画面暖得像幅老画:“这些细节都要记下来,插画册里可以加一页‘礼盒制作幕后’,让大家知道每件东西都藏着心意。”

周六清晨,三人坐高铁去东乡。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城市的粉绿变成乡村的新褐,远处的沙枣林还带着冬末的浅褐,却已能看到零星的绿芽从枝桠间冒出来。恋棠靠在沈亦舟肩头,手里拿着速写本,勾着礼盒内部的布局图——左侧留空放插画册,右侧分四个小格,分别装书签、香包、笔筒、暖手宝,每个小格用沙枣枝编织的隔断分开,角落放小木牌和沙枣核:“隔断要用去年修剪的沙枣枝,让礼盒里满是东乡的味道。”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