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棠把最后一颗珍珠缝在棠棠生日蛋糕的糖霜装饰上时,阳台的胡杨正把细碎的光斑投在奶油表面。珍珠是她特意从老街的饰品店淘来的淡水珠,大小均匀,泛着柔和的光,和她当年给恋棠绣嫁衣时用的珍珠一模一样。蛋糕顶层用翻糖捏了一棵小小的胡杨树,树干上刻着“棠棠三岁”,树叶是用淡绿色的糖霜做的,纹路和阳台那棵胡杨的叶片分毫不差。
“亦辰,你看看这蛋糕上的胡杨,是不是和真的一样?”苏晓棠侧过头,手里还捏着一把小镊子,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翻糖胡杨的枝桠。江亦辰正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打磨一块胡杨木坯——他要给棠棠做一个生日礼物,是一个小小的胡杨木音乐盒,底座刻着一圈胡杨叶,打开后会播放他当年哄恋棠睡觉的童谣。
“像,太像了。”江亦辰放下刻刀,凑过来看了一眼,指尖轻轻碰了碰翻糖树叶,“你这手艺,比当年给恋棠做婚礼蛋糕时还精进。”他想起二十多年前,恋棠结婚那天,苏晓棠亲手做的婚礼蛋糕上,也有一棵胡杨翻糖装饰,当时还被来参加婚礼的老街邻居夸了好久。
苏晓棠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明天棠棠看到这个蛋糕,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对了,恋棠说陈阳已经把阳台布置好了,还从老宅把爷爷的旧灯笼带来了,晚上挂起来肯定好看。”她转身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红色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小小的银锁,锁身上刻着胡杨叶和“长命百岁”四个字,“这是我前几天去老街的银匠铺打的,给棠棠戴,像当年给恋棠戴的那枚一样。”
江亦辰接过银锁,指尖拂过上面的胡杨叶纹路,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爷爷也给过他一枚类似的铜锁,只是上面刻的是“敬学业”三个字。“明天把爷爷的那本支教日记也带来,给棠棠讲讲太爷爷的故事,让她知道,她的生日不仅有蛋糕和礼物,还有家里的故事陪着。”
第二天一早,阳光刚漫过阳台,恋棠和陈阳就带着棠棠来了。棠棠穿着苏晓棠刚做的浅绿夹袄,小手里攥着那片从胡杨境带回的发光胡杨叶,一进门就扑到苏晓棠怀里:“外婆,生日!蛋糕!”
苏晓棠抱起她,在她脸上亲了一口:“我们棠棠今天真漂亮,像小胡杨一样可爱。”她把那枚银锁戴在棠棠脖子上,银锁在阳光下泛着光,和夹袄上的胡杨图案正好呼应。
陈阳则开始布置阳台,他从车里搬来爷爷的旧灯笼——那是一盏红色的纸灯笼,上面贴着苏晓棠当年剪的胡杨叶窗花,虽然有些褪色,却依然透着温暖的气息。他把灯笼挂在胡杨的枝桠上,又在阳台周围拉了一圈浅绿的棉绳,上面挂着棠棠平时画的胡杨画,有歪歪扭扭的胡杨叶,有小小的摇篮,还有一家人手拉手的模样。
“爸,妈,你们看,这是我和陈阳给棠棠准备的礼物。”恋棠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本手工绘本,封面是胡杨木做的,刻着“棠棠的胡杨故事”。绘本里的每一页,都是她亲手画的,从爷爷在敦煌支教,到爸爸妈妈在胡杨旁相遇,再到棠棠出生后在胡杨旁玩耍,每一幅画下面都配着简短的文字,用的是爷爷当年教她的钢笔字体。
江亦辰接过绘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棵大大的胡杨,树下站着四代人——爷爷江怀安、他和苏晓棠、恋棠和陈阳、还有抱着胡杨叶的棠棠,旁边写着“胡杨长青,家韵永传”。“做得好,这比买的任何礼物都珍贵。”他抬头看向恋棠,眼里满是欣慰,“你爷爷要是看到这本绘本,肯定会高兴的。”
中午时分,社区的邻居们也陆续来了。之前在“家风传承”分享会上认识的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食盒,里面是她亲手做的桂花米糕,糕上印着小小的胡杨叶图案:“晓棠,亦辰,这是给棠棠的生日糕,祝孩子长命百岁,像胡杨一样结实。”
王师傅的孙子,现在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了,手里拿着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他跟着爷爷学编的竹蜻蜓,每个竹蜻蜓上都刻着“棠棠生日快乐”:“棠棠妹妹,这是我给你编的竹蜻蜓,以后我教你怎么让它飞起来,就像当年爷爷教我一样。”
还有居委会的张主任,带来了社区给棠棠的礼物——一个定制的奖牌,上面刻着“胡杨家风小传人”,背面是阳台胡杨的图案:“江叔叔,苏阿姨,棠棠是我们社区最小的家风传承人,这个奖牌是大家的心意,希望她能把家里的好家风一直传下去。”
阳台很快热闹起来,孩子们围在棠棠身边,有的拿着胡杨画,有的拿着小玩具,都想和她一起玩。苏晓棠和老奶奶坐在石桌旁,一边给孩子们分桂花米糕,一边聊着家常;江亦辰则和张主任、王师傅的孙子一起,调试那个胡杨木音乐盒,音乐盒里的童谣一响起,孩子们都安静下来,跟着轻轻哼唱。
“蛋糕来啦!”陈阳端着那个装饰着翻糖胡杨的蛋糕走过来,蛋糕上插着三根蜡烛,烛光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大家都围了过来,恋棠抱着棠棠,教她吹蜡烛:“棠棠,许个愿,然后吹灭蜡烛,愿望就会实现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