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第206章 兰火破阵,香坛自焚

月满之夜,霜华如水,泄遍巴蜀五城。

成都峨眉山麓,主坛之上,香烟缭绕如龙。

此地正是茶心会经营多年的根基所在,名为“问心坛”。

坛中央,静庵先生白须垂胸,一袭素麻长袍在山风中猎猎作响,他手持一根青翠竹篦,默然指向天心那轮皎洁的圆月,神情孤高冷峻,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身后,五十四名身着统一白衣的香童,屏息凝神,缓步抬起五十四面巨大的晾茶竹匾。

他们的步伐精准如仪,分毫不差,最终将竹匾在高台上构成一个玄奥的“梅花阵眼”。

阵眼既成,一股无形的场域瞬间笼罩四野。

信徒们跪伏于坛下,齐声诵念《清净茶咒》,声浪汇聚,仿佛要撼动山岳。

风起了。

不是寻常的山风,而是被阵法牵引,带着特定韵律的气流。

风过竹匾边缘特意凿出的小孔,发出尖锐而诡异的哨音。

竹哨齐鸣,空气中似有无数看不见的触手被唤醒,向着山下、向着城内、向着所有存放“云记”茶叶的货栈仓库,贪婪地伸去。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剥离那兰花香茗之“魂”,将其聚于问心坛,化为己用。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重庆巴渝栈顶层,气氛却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祭坛,没有信众,只有一间如同精密工坊的密室。

谢云亭立于一尊造型奇特的铜炉前,炉身遍布镂空雕花,内部却暗藏玄机。

他神色沉静,没有理会窗外那与成都同款的月色,只是从一个紫檀木盒中,拈起一枚核桃大小、通体墨绿的茶锭。

此乃“兰香母锭”,以半斤兰香母茶的精华为核,辅以数十种固香草木,经九蒸九晒,耗时七七四十九日方才压制而成。

其香气之霸道浓烈,远非寻常茶叶可比。

他亲手将母锭置入炉心,划燃一根火柴。

幽蓝的火焰“腾”地一下窜起,与寻常赤焰截然不同。

一股浓郁至极却又清雅不刺鼻的兰花香气,瞬间炸开,却未逸散分毫,全被导入炉后五条手臂粗细的密封黄铜风道之中。

这,正是谢云亭仿照茶心会“导气法”反向设计的“强香注入系统”。

“亭哥!”小春子双眼死死盯着面前巨大的沙盘,盘上,五座城池的方位插着不同颜色的微型风旗。

“成都、昆明气压开始下降,风向转为偏南!风速三尺每息……正是您预判的最佳冲阵时机!”

“开闸。”谢云亭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小春子用力拉下身侧一个铜质杠杆。

密室深处传来沉闷的机括声,连接着五条风道的风箱开始鼓动,将那股霸道的兰香,以惊人的速度强行泵出巴渝栈,注入山城冰冷的夜空。

刹那间,仿佛有两头无形的巨兽在空中轰然相撞。

成都问心坛,静庵先生眼皮微动,似有所感。

而谢云亭的脑海中,鉴定系统的界面骤然闪过一片刺目的红光!

那张“气息共振图”上,代表五城的五朵虚火原本呼吸吐纳,节奏整齐,此刻却如同遭遇狂风,猛烈摇曳。

西南角的昆明与正西方的成都,那两朵光焰尤其紊乱,在挣扎了数息之后,成都那朵代表主坛的火苗竟猛地暴涨一瞬,随即仿佛被一只无形大手扼住喉咙,骤然倒卷,直直灌入香炉底部!

现实中,异变陡生!

问心坛下,用于通风助燃的地下风口,本应向外吐纳烟气,此刻却因突如其来的压力逆差,疯狂地向内倒吸气流。

那股被谢云亭强行注入夜空的浓烈兰香,如同一支看不见的利箭,被精准地扯入地底风道,与坛上正在燃烧的“净心檀香”猛烈混合、发酵!

两种本源不同、属性相冲的极致香气在封闭的炉膛内激烈碰撞,温度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疯狂飙升。

“师、师父!香不对劲!”一名负责添香的香童嗅到了那股突兀闯入的甜韵,惊恐地尖叫起来,“火……火窜背槽了!”

他的话音未落,只听“轰”的一声巨响!

主坛中央那尊巨大的青铜香炉,从底部轰然炸裂!

赤红的烈焰混合着灼热的铜片四散喷射,狂暴的气浪将静庵先生都逼退了三步。

更致命的是,那喷涌的火舌如同一条火龙,瞬间点燃了高台上由五十四面干燥竹匾构成的“梅花阵眼”!

竹篾遇火即燃,火势借着山风,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

顷刻间,整个问心坛化作一片火海。

庄严肃穆的道场,成了人间炼狱。

信徒们哭喊着、尖叫着,四散奔逃,之前的虔诚与狂热荡然无存。

竹娘呆立在原地,任由混乱的人流从她身边冲过。

她痴痴地望着那些自己日夜精心摆放、调整角度的竹匾在烈火中化为焦炭,化为灰烬,口中喃喃自语,泪流满面:“星位没错……角度也没错……为什么?为什么天罚自身?”

她的信仰,随着这冲天大火,一同崩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