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第144章 茶汤不是药

阿篾的声音如同冰碴子砸在地上,密室里原本因前线喜讯而稍显缓和的气氛瞬间凝固。

谢云亭刚从监听电台的专注中抽离,闻言,那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骤然一缩,锐利如鹰。

“什么时候的事?谁的人?”他声音沉稳,没有一丝慌乱,仿佛被扣的不是他赖以打通生命线的车队,而是几担无关紧要的货物。

“就在刚才,联营处的人,打着‘军需征用’的旗号,说所有载重超过三吨的卡车都要统一调配。”阿篾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愤恨道,“这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上海滩那么多车行,他们偏偏先动我们!”

谢云亭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目光深邃。

联营处背后是谁的影子,他心知肚明。

周慕白虽“暂缓执行”,但底下的人可不会闲着。

明面上查封不了云记,就用这种合法的手段釜底抽薪,断了你的手脚。

“车被扣了,人呢?”他追问。

“司机都被赶回来了,好在没伤人。”阿篾稍稍松了口气,随即又急道,“可第三批茶已经打包好了,前线催得紧,这……”

谢云亭沉默了。

卡车没了,这批货怎么运?

上海到嘉定,几十里路,沿途关卡重重,兵荒马乱,靠人力板车根本是天方夜谭。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一个瘦小的身影探进头来,是刚从黟县老家赶来的茶农少年,小满子。

他脸上还带着长途跋涉的风霜,手里却紧紧攥着一顶洗得发白的旧布帽,怯生生地看着谢云亭。

“东家……”

谢云亭转过身,眉头微蹙:“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在老家好好待着吗?”

小满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头磕得邦邦响。

他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却透着一股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执拗:“东家,我爹死在晒茶场那天,是您给了棺材钱,让他老人家能体面下葬。我爹的坟,我今早去磕过头了。”他从身后解下一个半人高的竹篓,举过头顶,“这回,让我送茶去前线。我人小,目标不大,钻草丛、爬土坡都行,我能把茶背过去!”

谢云亭的目光落在少年那双磨出裂口的草鞋上,鞋底的血迹混着泥土,已经变成了暗红色。

他沉默了许久,喉头滚动了一下,最终走上前,亲手将小满子扶了起来。

“路,我们自己走出来。”他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转头对阿篾道,“去,联络我们所有能联络上的船家、脚夫,租不到卡车,我们就租舢板,租驴车,租独轮车!告诉他们,云记出三倍的价钱。另外,这孩子,让他上路,坐你的副驾。”

阿篾一惊:“老板,这……”

“让他去看看。”谢云亭的声音不容置喙,“但记住了,不准他下车,不准靠近战区一步。到了地方,让他亲眼看着茶叶交到军爷手上,然后立刻带回来。”

三天后,一支堪称奇观的“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沿着苏州河的支流蜿蜒前行。

领头的是几艘挂着渔网伪装的乌篷船,后面跟着一长串吱吱呀呀的驴车和独轮手推车,沿着河岸的泥泞小路艰难移动。

小满子就坐在阿篾身边的驴车上,怀里紧紧抱着一小箱茶叶,眼睛瞪得溜圆,看着这支在炮火声中穿行的民间运输队。

与此同时,嘉定野战医院里,那批“能救命的茶”正在创造奇迹。

“下一个!”老药童沙哑着嗓子喊道。

他面前的长凳上,坐满了面色蜡黄、腹泻不止的伤兵。

医疗帐篷里,唯一的护士阿兰正举着一个油纸茶包,大声念着上面的说明,她几乎是营地里除了军官外唯一能流畅阅读的女性。

“听好了啊!‘兰香红’,沸水冲泡三分钟,可提神、解乏、助消化!”她的声音清脆,像是给这灰暗的帐篷带来了一丝亮色。

老药童一边给士兵分发泡好的茶汤,一边在破旧的本子上飞快记录:“张三,轻症痢疾,饮茶汤两日,腹泻止。”“李四,重度脱水,饮茶后呕吐感减轻,能进食……”他越记越心惊,汇总下来,凡是坚持饮茶的士兵,腹泻率竟比单纯服用草药的下降了近四成!

这天,一个患了霍乱初期的士兵被抬了进来,上吐下泻,眼看就要不行。

在没有任何特效药的情况下,老药童死马当活马医,脑中灵光一闪:茶能燥湿止痢,木炭能吸附秽毒,二者合一呢?

他立刻抓了一把最粗的茶末,在火上焙干碾碎,混入少量刮下来的锅底炭粉,搓成黑乎乎的丸子,撬开那士兵的嘴硬灌了下去。

奇迹发生了。

半日后,那士兵的症状竟真的得到了遏制。

消息不胫而走,各处阵地闻讯,纷纷派人前来索要这“能救命的茶”。

“云记”的兰香红,一夜之间成了比盘尼西林还金贵的战略物资。

第五次运输,也是最艰难的一次。

车队行至一处开阔地带,恰逢日军进行无差别炮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