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岚岚讲鬼故事 第6章 古卷微光

回到407宿舍,门敞开着,阳光将室内照得透亮,几乎驱散了所有夜晚残留的阴霾。但林默眼中,那稀薄的、灰絮般的煞气依旧顽固地漂浮在空气中,尤其是王洋和陈涛的床铺周围,以及那邪祟消失的地缝处,颜色更深,如同污浊的水渍,缓慢地试图侵蚀更多空间。

他关上门,反锁。喧嚣被隔绝在外,宿舍里只剩下他自己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时间紧迫。赵师傅的监测仪器指针在那猩红区域的疯狂震颤,如同无声的倒计时,敲打在他的神经上。

他再次从床底拖出那个樟木箱子,打开。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那本《龙虎山秘录·残卷》和爷爷的笔记本。

他先拿起爷爷的笔记本,快速翻阅后面那些“零碎的记录”。字迹越发潦草,甚至有些页面沾着可疑的污渍,像是茶渍,又或是……干涸的血点?

记录的内容支离破碎,更像是一个陷入焦虑和紧迫中的人随手记下的思绪碎片。

“……丙申年七月初七,观测到‘渊隙’波动异常,较往年同期剧烈三成有余……祖师画像蒙尘更甚……”

“……游魂野鬼数量激增,多带有‘狱瘴’气息,非寻常阴灵……需加强巡视……”

“……查阅祖辈手札,提及‘魂灯’非一盏,乃‘七窍琉璃盏’,对应北斗,镇于‘渊隙’七处关键节点……一盏熄,则幽冥之气泄一分;七盏俱灭,则……大劫临世……”(这一行字被重重涂划过,但依稀可辨)

“……龙虎山本宗……信使皆石沉大海……他们放弃了?还是也出了变故?”

“……不能再等!必须有人下去……加固……至少弄清楚‘灯’怎么样了……”

“……若我一去不返,小默……唉……”

笔记在这里彻底中断。

林默的手指抚过那最后一行字,指尖冰凉。爷爷的绝望和决绝,透过纸张清晰地传递过来。

“渊隙”——显然就是指宿舍楼下的那道裂缝。

“狱瘴”——很可能是指那种具有侵蚀和附身特性的黑气。

“七窍琉璃盏”、“北斗”、“节点”——关于封印更具体的信息。

而最让他心惊的是“龙虎山本宗信使石沉大海”这句。难道爷爷试图向本宗求援过,但失败了?本宗出了什么事?

线索更多,谜团也更深,但爷爷的行动轨迹变得清晰:他察觉封印急剧松动,求援无门,最终决定独自深入裂缝之下,去查看甚至试图加固那七盏至关重要的魂灯。

结果,显然失败了。林默在镜中看到的那张脸,就是证明。

沉重的压力让林默几乎喘不过气。爷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只是暂时延缓了吗?而现在,轮到他了。

他放下笔记本,郑重地拿起那本更加古旧的《龙虎山秘录·残卷》。这本书的纸张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他不得不极其小心地翻阅。

开篇的阴阳五行、气息运转之理,他暂时跳过。直接找到了记载基础法门和符箓的章节。

“凝神诀”——要求静心凝神,内观丹田,感应并引导体内微弱“真气”(大概就是他体内那点热流)循特定路线运转,可缓慢增强对阴阳之气的感知和掌控,是诸多法术的基础。

“净眼术”——以真气灌注双目,破除虚妄,见真实相。这比他之前自行摸索的“开眼”要系统得多,记载了具体的运行路线和注意事项,修习到高深境界,甚至能窥破幻象、直视本源。

“金光指”——将真气凝聚于指尖,化为一点纯阳金光,对低阶邪祟有震慑驱散之效,但极耗真气,需慎用。

后面还记载了几种简单的符箓绘制法门,如“静心符”、“辟邪符”,但都需要特制的朱砂、黄纸以及灌注真气,过程繁复,远非他此刻能掌握。相比之下,爷爷留下的那几张成品“金光破煞符”显得珍贵无比。

林默屏息凝神,决定从最基础的“凝神诀”和“净眼术”开始尝试。

他盘膝坐在床上,按照书中所载,努力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去感应那丝微弱的热流。这比想象中更难,思绪如同脱缰野马,恐惧、焦虑、对爷爷的担忧不断涌上心头。失败了十几次后,他才勉强捕捉到那丝气感,生涩地尝试引导它沿着记述的简单路线运转。

过程缓慢而艰难,每一次循环都如同在淤泥中前行。但一个周天结束后,他确实感觉到那丝热流似乎壮大了一点点,精神也稍微清明了一些,周围环境中那些“灰霾”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

他睁开眼,再次尝试“净眼术”。

这一次,真气灌注双眼的过程顺畅了不少。眼中的世界再次变化。空气中的灰霾煞气显得更有层次感,能隐约分辨出哪些是沉积的普通阴气,哪些是 newly 从地板下渗透出的、更活跃的“狱瘴”气息。他甚至能模糊地“看”到,从楼下方向,正有极其细微的、几乎透明的黑色丝线,如同植物的根须,不断向上渗透,试图蔓延至整个楼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