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带着随身空间重生70年代 第316章 准备年货

农历腊月二十六的清晨,天色刚蒙蒙亮,三乡镇还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虽说是晴天,但南方的冬天总带着一股湿冷的寒意,风吹在脸上像是用冰冷的毛巾轻轻拂过。

村子周围的稻田,只剩下整齐的稻茬排列在田间,偶尔有几只麻雀在田间跳跃觅食,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早晨八点左右,太阳已经升了起来,金黄色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向大地,将雾气染成淡淡的金色。村子上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的淡淡烟味和家家户户早餐的香气。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犬吠,以及人们忙碌的脚步声和交谈声,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春节前的忙碌与期待之中。

江奔宇早早地就起了床,他站在牛棚院子里,感受牛棚房的冷清,对于覃龙他们搬入新居,还是有些一下子感到不习惯,随后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清醒了许多。他穿着一件厚实的棉袄,脚上是一双黑色的布鞋,虽然有些旧,但很干净。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连角落里的杂物都整理得井井有条。这是南方农村过年的传统,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清洗家具、桌椅,甚至床单和蚊帐,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虽然他大年三十也搬到新房子那边守夜,但是还是把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毕竟这里过了年之后,这里就被回收到集体,听说准备用来安置前段时间那些初步安定的逃荒者。江奔宇正在感慨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叫唤他。

“老大,准备好了没?”院门外传来了何虎的声音,伴随着自行车铃铛的清脆响声。江奔宇抬头望去,只见何虎和覃龙骑着自行车停在了牛棚房院子门口。何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自从搬进新房后,他整个人都变得精神焕发,仿佛遇上了什么天大的喜事。

“还在乐啊?今天都农历二十六了,都过去三天了,还在乐?”江奔宇一边笑着摇头,一边推着自行车走出院子。他的自行车是一辆永久牌,虽然有些时日了,但保养得还不错,车架上虽然有些脏兮兮,但齿轮和链条都上了油,骑起来还算轻快。

何虎嘿嘿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自行车座:“乐呵乐呵怎么了?住新房可是大事,一辈子能遇上几回?”他的新车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车把上的铃铛锃亮,车架上还系着新居入伙时的一根红绸带,显得格外喜庆。

覃龙则是一脸沉稳,他骑的是一辆半旧的飞鸽牌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个布包,里面似乎装了不少东西。他看了看江奔宇,问道:“老大,你去买过年东西了没?”

江奔宇点了点头:“我去镇上跟小惠说了一声,他就按你们上次入新居买的东西,给我也备了一套。”小惠是镇上的供销社售货员,平时大家买东西都找他,他总能想办法搞到一些紧俏商品。

覃龙摇了摇头:“老大,我不是说新居入伙的东西,我是说过年的东西。”

“过年的东西?不就是鞭炮、对联么?”江奔宇有些不解地问道。在他看来,过年无非就是贴贴对联,放放鞭炮,再吃顿好的,没什么特别的。

覃龙笑了笑,开始侃侃而谈:“老大,你这可就说得太简单了。过年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尤其是对我们南方农村来说,年货采购是一门大学问。”他一边推着自行车往前走,一边详细解释起来。

“首先,是基础食品。大米是我们的主食,但光靠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是不够的,还得用红薯、玉米这些杂粮来补充。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额外买点面粉,做点包子、馒头什么的。面粉大概一毛八分钱一斤,不算太贵,但也不是家家都舍得买。”

“猪肉是过年的重头戏,生产队通常在年底会宰猪分肉,每人能分到两斤左右。有些人家为了多弄点油水,会用瘦肉去换猪板油,回家熬成油,炒菜的时候能多点油腥。豆腐也是必备的,八分钱一斤,便宜又实惠。”

“零食方面,炒货是必不可少的。花生、瓜子、红薯片,这些都是自家炒的,有些人家还会用江沙炒膨化食品。糖果算是奢侈品,水果糖一分钱一颗,大白兔奶糖两分钱一颗,一般都是按户定量供应,只有条件好的人家才会多买点。还有些人家会自己做米糖、糍粑,用自产的糯米和蔗糖,虽然麻烦,但省钱又好吃。”

江奔宇听得入神,不由得感叹道:“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覃龙继续说道:“还有就是传统习俗相关的东西。虽然现在特殊期间很多习俗都被限制了,但祭祀活动还是以低调的方式进行。香烛、纸钱这些还是要买的,有些地方还用红纸写春联代替门神画像。像广西藤县那边,还有用新水、红糖煮‘灵汤’祈福的习俗。”

“节日装饰方面,年画和红纸是常见的,有些人家还会用竹篾和红纸做简易灯笼挂在门口。舞狮活动在部分地区也很流行,狮头都是用彩布和竹架自己扎的。”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