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人帝国2
“承志身份卑微,怎敢妄居大将军处!”周承志惶恐道。
“不必担心,既然来到呈平即是客人,那就客随主便咯。”“来人,帮周大人将行李搬到西上房去。”
几个仆人躬身行礼,走到门外将周承志的随身行李搬到了西厢房去。周承志再三谢过徐恪,然后跟着仆人去了房间里休息。
白昌永低声冲徐恪说:“周承志来者不善,看来黄冠源又想打什么鬼主意!”
“我何尝不知道,几万两的黄金只字不提,黄冠源心中肯定有事!”“你马上派人去水户城监视着黄冠源的一举一动,只要抓住机会,咱们就大军压境,彻底铲除这个盘踞在东部的毒瘤!”
“是!”
徐恪将周承志留在将军府住了好几日,不断地给他提供山珍海味,有时还让白昌永带着周承志到呈平郊外去游山玩水,闲散心情。
在呈平呆了有一个多月,周承志将呈平好玩的地方都去了个便,但是呈平城内的卫戍营确实一步都没有踏入——不,应该说是一眼都没瞧见过。时间越拖越久,周承志心里也有些着急了,可是呈平上下都对部队的事情守口如瓶,半点风也不露,只是说最近部队要改革。
周承志心里纳闷儿,呈平几年前刚改革过,现在又要搞改革,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一天,徐恪紧急召回在两江口驻守的皇甫东阳,同时被召回的还有在回脽驻守的雷仝、崀山城的莫河等人。这些人陆陆续续来到将军府,周承志瞧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于是便悄悄靠近正屋,想窃听他们说些什么。
“周大人,您在做什么呢?”袁青从周承志身后冒了出来,把他吓个半死。
“没没什么,我闲来无事,四处走走看看。”周承志笑着脸说。
“走走可以,不过这将军府里有些地方是不能随便去的,周大人可得用点心哪!”袁青冲他笑,笑得他心里发麻。周承志让出一条道来,袁青侧着脸从他面前走了过去。
袁青走远后,周承志觉得可能还有人再盯着他,于是他无奈地回到房内,坐立不安地揣测徐恪的意图。良久,按耐不住心中好奇的周承志再次出了房门去了正屋,皇甫东阳等人刚好开完了会出来,周承志便上前一一行礼。皇甫东阳开始还挺亲和,可是当得知周承志是黄冠源的手下,没好脸色地瞪了他一眼,然后一句话也没说就走开了。
其他人对待周承志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让周承志浑身不适。又住了几天,徐恪依然没搭理过周承志,他越发感觉在将军府里如坐针毡。
这天,实在忍受不了的周承志收拾好行李,想向徐恪辞行。府内的侍卫告诉他,徐恪出城去了,具体去向并不知晓。无奈之下,周承志来到白家铁匠铺找白昌永,“白将军,卑职在呈平都呆了有两个多月了,再不回去,只怕主公会怪罪的!”
“哦,那你应该去找大将军啊,找我来做什么呢?”白昌永道。
“卑职去找过大将军,可是府内的侍卫说大将军出城了,去向不明啊!”
“这样啊,”白昌永装糊涂地背过身去,在房里踱了几步,“但是我也不知道大将军去哪儿了,不过你身为水户城的使臣,如果不跟大将军说一声便离开,恐怕会令两家的联合有隔阂啊!”
“所以卑职想烦劳您代为转达给大将军。”周承志恳求道。
“这个我还真做了不主,实在对不起了!周大人,我看您还是先在呈平再住一段时间,等大将军回来了我马上就跟他说。”
周承志见把白昌永这么一说,也知道这次又是白跑一趟了。回到了将军府,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周承志洗漱了一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迟迟不能入眠。!”
“算了,”黄冠源失望地叹了口气,“前不久,杨华来到了城里。你回去后马上通知他。”
“是。”
周承志回到府邸,立刻派出侍卫去了水户城的馆驿。徐恪安插在水户城的探子发现了周承志的动作,于是尾随侍卫来到了馆驿。侍卫爬上馆驿二楼,左右张望一遍,然后敲开右边第三间房门。探子伏在楼梯栏杆下,看见房间里伸出一个头来——分明是杨华,也朝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关上房门。
探子悄悄离开馆驿,当天,趁着夜色离开水户城将情况报告给了徐恪。
“果然不出我所料,黄冠源在向杨威示好!”徐恪冷哼道。
“要不要出兵灭了他黄冠源?”白昌永问。
“不急,咱们现在还没有把柄在手,冒然出兵反倒会给了杨威借口。”徐恪安排雷仝调一个大团秘密安插在水户北边的山口,一旦发现有水户和杨家的传信人或行军司令便立刻拿下。
“白叔叔,上次咱们跟东阳和莫河商量的事你觉得怎么样?”
“这恐怕有些仓促。彭超和阮秋华要驻守冷森林就不说了,索隆、德拉塞尔和詹路易吉也都不在,如果咱们就这么几个人商定了,恐怕会在军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有道理,”徐恪在房内徘徊着,“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对将来征服的城池又该如何分配呢?”
“要不将索隆他们暂时召回来。”白昌永建议道。
徐恪点头同意,次日便让袁青从军务处发出命令,紧急召回了索隆等人。有雷仝在回脽帮忙监督永北,索隆等人也放心地将大军暂时交给了刘奇正。
会议这天,徐恪命仆从将会议厅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特地让人采来了鸢尾花装饰在桌子上。
皇甫东阳、袁青、李忠、莫河、索隆、德拉塞尔、詹路易吉和白昌永全部来到会议室里坐下,少时,徐恪在侍卫的簇拥下进了会议厅。众人起身低头行礼,徐恪抬手示意大伙坐下,正式开始商议事情。
“上次我和白昌永、东阳、莫河还有袁青,商量了建立正式的海人政府的事。大家都知道,咱们海人有很多分支,就连北方的杨威也是海人的后裔。如此一来,各族礼俗不同,如果不能用一个比较全面的制度来统管各城的不同海人,恐怕后果也将回事无法估量的。”
“以前听我父亲说,海人远渡到这儿之前,我们原来的祖先统治百姓用的是一种多人决策的制度,凡是军国大事都由这个机构决策。”索隆回忆道。
“这样一来就有分歧了,”白昌永道,“咱们的祖先下海前,一直都是被一人决策所统治的——也就是像紫炎帝国这样,圣皇决策并下达给公卿,然后群臣负责完成的。”
徐恪听着白昌永、莫河、李忠和索隆、詹路易吉、德拉塞尔这两派不同意见,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但看皇甫东阳,也是拖手沉思着,听取两边不同的说法。
良久,白昌永和索隆等人就各自的好处争执不下,徐恪夹在中间也无法断言哪个好,哪个不好。
“东阳,你一直都没有说话,有什么想法就说吧。”徐恪将期望的目光投向皇甫东阳。
皇甫东阳沉吟一会儿,说:“刚听了诸位将军的意见,我认为起码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君主至上!不过索隆的建议也没有错,所以我想将两者结合起来。”
“结合?怎么个结合法?”徐恪问道。
“将军国大事由中央决策部门商议决定,然后郊游君主签字,最后再下达。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君主地位的不可替代,有能有效避免盲目决策导致的严重后果。”
听皇甫东阳这么一说,众人都纷纷表示赞同。徐恪满意地看着皇甫东阳,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真不愧是皇甫东阳啊,几句简短的话语便将问题解决得有条有理。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呈平的政府就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规划了!”
“是!”
以后的几个月里,徐恪召开了大小会议不下二十次,将呈平政府的机构逐一分列了出来。
呈平的大雪断断续续地飘过了十几个昼夜,阳光惬意地照在城郊的草地上,又到了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这天,军务处在呈平的大街小巷内贴满了告示,还有不少行军司令被分派到崀山、冷森林据点、两江口、坝阜、回脽、永北、甘东、宗俊、千张和临水传达徐恪的指令。
皇甫东阳、白昌永、袁青、李忠,以及呈平城内各府的机要官员聚在一起,选定了初春三月的黄道吉日再呈平东门搭建了一个高台。
周承志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动作,再一看街边的告示,顿时没了底气,慌忙回到将军府准备写信告诉黄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