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漫漫
一句民间的亵语:小样儿!人不济、还俩名哪!在民族历史上的古代,男性(大族或书香门第的女性一般也存在)年及弱冠后还真就是‘名’和‘字’区分开来的‘俩名’!正常说来,一般情况下‘字’都是对‘名’的诠释和延展。Www.Pinwenba.Com 吧
徐世绩、徐世业的‘名’中的‘绩’和‘业’就没必要多做解释了。
徐世绩的‘字’(民间念白了是‘茂公’)中的‘懋’字,则是‘盛大’的意思,‘懋公’解释开来大致就是‘天下为公’的引申;再同‘绩’字联系到一起,也就可以解释为:创造出‘天下为公的业绩’。
徐世业的‘字’中的‘弘’字,则是‘广大’的意思,‘弘德’解释开来就是‘德被天下’的引申;再同‘业’字联系到一起,也就可以解释为:做到‘功业德被天下’。
至于这个世界的其余之人,其实也大同小异的亦然。就不过多的浪费笔墨了……
杨集父女决定跟随徐世业起程前往黎阳,本就不太多、且破破旧旧的家俬,基本上该不要的也就都扔了。但一些数量不菲的书籍、文具等,杨集还几乎是一样不少的统统装到了小三骑马前去雇来的运脚马车上。
马车车厢并不算太大的空间里面,杨集父女挤挤巴巴的也就仅占了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就都让给了这些书籍和文具等。经历了人生的际遇从天堂跌落到最低谷的十年里,可能是大半的时间都是由这些书籍、文具等来陪伴着杨集苦熬过来的?因而,杨集也对这些东西的感情十分的深厚、不忍稍有舍弃一样。
知女莫若父。杨集内心里并没有做出彻底的抉择,却毅然地跟随徐世业动身前往黎阳。其中的原因,可能也不乏感觉到女儿对英武、俊朗的徐世业心存好感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特别是男女之间相处,状态尴尬、羞涩大多都是发生在初起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候。杨集可能是、也必然会在离开隐居之地的之前,私下里向乖巧、孝顺的女儿菲儿说明了一切。
因而,在这一路之上,少女菲儿无论是行进在旅途之上、还是落店留宿,见到徐世业也愈加的羞怯,甚至直到现在已经渡过了黄河的数天时间里、就连十个字都没同徐世业说上。见到徐世业,少女菲儿的目光就闪躲开来的红潮涌上了玉洁的面颊,间或妙目还时不时的对徐世业偷瞥着……
感觉到少女菲儿春心萌动表现的徐世业,也不由得在内心里暗自的好笑:才多大一个小女孩儿呀!十四、五岁?以前听说‘古代的女子发育得早’看来是确定无疑了!这也让徐世业对‘古代女子十三、四岁就有做母亲的’的传言感到确信无疑。
其实,‘争霸天下、纵横寰宇’说起来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轻松无比、而且还会起到自我安慰的功效。可是,真正的实施起来,其中的多种关节、诸般碍难,实是数不胜数的不胜枚举!生命铺就的权力巅峰之路、鲜血染红的御座龙椅!这已经是毋庸置疑。
越接近此行的目的地黎阳,徐世业内心里的纠结也就越多:
回到黎阳,首先就必须要过来到这个世界的兄长徐世绩这第一关。按徐世业头脑中的大致记忆估测,徐世绩足智多谋、极擅用兵已经不容置疑。但就徐世绩的秉性上来说,也同样有着古代人相对较迂腐的讲究‘忠义双全’的一面。否则,他也不会被李渊评价为‘纯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由于徐世绩的心思过于的缜密,才使他在为人处事上显得过分小心翼翼的不愿意出头、也就是徐世绩在秉性上基本上是信奉着‘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信条。
故而,徐世业想要利用此次瓦岗全面西进的机会经略河北,尽早、尽快的在‘李唐’起兵之前在河北经营出一块基业的想法;从一定程度上很可能就得不到徐世绩的全面认可?
按徐世业的想法,西进之初先拿下战略地位显得并不太重要、而且与黎阳也就仅仅相距百余里的汲郡,并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澜。然而,如果想再进一步的完全执行总寨军令的兵进河内郡,那很可能就会引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宛若东都洛阳在黄河北岸的门户、有着‘畿辅重镇’之称的河内郡,不仅是城高墙厚的有重兵把守那么简单!徐世业最担心的乃是:攻打河内、或是进一步的攻下河内,很可能就会招惹来现在手握着重兵、已经初步平定了为乱河北的高士达和张金称的杨义臣举兵南下?这就等于是给窦建德作嫁的、提前促成了窦建德的崛起,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作茧自缚。
停顿在汲郡不前?原历史可能就是这样。但对于现在的徐世业来说,如果不抓紧时间的经营出一块基业,以后又拿什么去同‘李唐’一较高低的争霸天下?
现在不是河内郡功不得,而是时间不对。坐等杨义臣受到猜忌后遣散军旅、被调回江都再动手攻打河内?一心不可二用,那也同样是白白的浪费了河北义军被杨义臣打得群龙首的大好机会、眼看着窦建德以‘火箭蹿升’一样的速度崛起。
而最恰当的时机,则是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潜移默化中在河北先行形成一块根基,然后在杨义臣被调回江都的时候马上就挥军北上,既与窦建德争夺部众、又与窦建德争夺控制区域。
徐世业现在担心见到徐世绩以后,徐世绩或是坚持攻下汲郡后按兵不动、或是坚持攻下汲郡以后马上就乘胜追击的兵发河内,这两条事实上均不符合徐世业的心态。
按徐世业的想法则是:拿下汲郡以后,马上就兵发看似没有任何战略地位的长平郡。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形成了可以从汲郡、长平两路挤压河内郡的态势。在杨义臣即将离职、遣散军旅的同时,迅速的攻下河内。这样,也就初步形成了战略态势并不算太好的一块囊括汲郡、河内、长平三郡及黎阳(黎阳隶属于魏郡)的初步基业。那时,马上北上经略河北的时机也就到来了!
兵锋斜指向长平还有一宗好处,那就是长平现在掌握在另一支义军、以后将归附‘李唐’的司马长安和李士才手中。而这种恍若义军内部相互之间的攻伐、却又可以无形中形成对河内围攻的态势、进一步促成整体的根基初步成型的先期行动,根本就不可能引起隋庭、特别是杨义臣的注意。甚至他们还会暗中的窃喜:打吧、打吧!打得两败俱伤才好!
而徐世业所担心的,也就是徐世绩不希望、也不同意各自独立的义军相互之间枉起内讧……
黎阳城和黎阳仓,实则是一而二、二而一也。黎阳仓修建在险峻的大伾山北麓,以厚重的恍若城墙一样的‘仓墙’与黎阳城相连,只是相互之间有一段偏西南、东北走向的城墙相隔而已;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守城同守仓也同样是可以并行。
也就是说,黎阳城没有南门,只有东、西、北三门,南面与黎阳城相连的是规模尚比黎阳城还要大、‘依山为窖以仓名’的黎阳仓。‘窑以仓名’是说:掏窑洞为储粮之仓。因而,粮仓也必然是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大伾山的半山腰。这样一来,驻军对黎阳的防守,也就只有注重于于东、西、北三面;南面是背靠着险峻的大伾山,只要加以必备的巡视即可。
处此乱世,有别于赶回黎阳途中所见到的炊烟寥落、乞儿遍地的景象,黎阳仿佛还堪称兴旺;黎阳城内店铺林立,络绎不绝的寻常行人也少了几分菜色、多了一丝的笑容。由此,也可以看出黎阳城的最高首脑、瓦岗驻守在黎阳城的这位年轻的黎阳总管徐世绩,治理地方的能力也颇为不凡。
徐世业一行是过午时分进入的黎阳城。小三同守卫城门的瓦岗军城门官略作交涉,城门官也就派出了两名军卒护送乘载着杨集父女和杨集的那些‘宝贝’书籍、文具等的马车先行前往徐世业的个人私宅;而小三,则还需要领着徐世业前往黎阳城最高首脑驻节的所在地黎阳官衙。没有小三的领路不行啊!现在这位徐世业不是把过去的一切都忘了吗?
有自己的相貌作参照,徐世业自然是也能够大致的估计出自己这位亲兄长、徐世绩的大致相貌。事实上也不错,徐世绩除了身材较徐世业矮一些和粗壮一些、腮间多了一些微髯的面像成熟不少以外,外人一眼也就可以看出二人是一双亲兄弟。
面见到正高坐在官衙正堂书案后面处理军务、政务的徐世绩,徐世业以下属的身份礼毕呈上了带回来的、少女菲儿用米汤给重新对着茬口粘贴封上了封口、烘干的公文,也就仅仅是寥寥的应付了几句‘说总寨所下的军令都写在公文中、自己返回的路途上头部意外的受了伤、现在经过旅途劳顿脑袋迷迷糊糊、自己路上救的父女也被他带来黎阳了等等’,随后也就借机提出告退。
忙忙碌碌的徐世绩同样也就仅仅是勉励了徐世业两句,让徐世业好好休养一下头部的伤势,隔日过府让他媳妇、徐世业的嫂子亲自下厨弄几个菜犒劳、犒劳徐世业,也就挥了挥手让徐世业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