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前瞻
自然,现在骑在马上逶迤而行的徐世业和小三的一旁,也又多了一辆单马独驾、乘载着杨集父女的普通马车。Www.Pinwenba.Com 吧
事实上,经过了之前的一次差一点儿遭到蟊贼劫掠、侮辱的杨集父女,就是徐世业不予以邀请,父女二人也打算在徐世业和小三离开后另觅它地隐居。俗语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出于对女儿菲儿安全的考虑,手无缚鸡之力的杨集也不会‘还不挪窝儿’的静等着蟊贼前来再一次的骚扰。
多年的穷困潦倒、际遇坎坷,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磨平了杨集大部份的峥嵘棱角。因而,仅仅两、三天的时间,杨集并没有完全的考虑清楚是否接受徐世业的建议。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同样,艰辛的生存着苦熬岁月,也造就了杨集偏于‘随遇而安’、近乎于无奈的无可无不可的性情。现在,徐世业已经了解到了仿佛有些未老先衰、恍若已经年过四旬的杨集才刚刚三十四岁。因而,在杨集黑不提、白不提的情况下,在徐世业还有些着急的准备动身前再一次想要对他进行游说的时候,自己找上门来的杨集却说出了一番令徐世业感到喜忧参半、自己又将担负起一项沉重责任的严肃话语:
“学生经过了这么许多年的岁月蹉跎,实是已经大生心灰意冷之感。往昔的不堪回首,也令学生对自身也颇具自知之明。故而,学生此生的最大心愿,也就是希望还算孝悌可人的小女有一个好的归宿。至于天下大事,学生也力之有所不怠的早已经不思烦心。
故而,学生可以答应尔:我父女暂随你前去黎阳。其余之事,如果你还需要羸弱、残破之躯的学生予以帮衬,学生也会尽力的一伸援手。至于什么‘效光武之行’?学生确也实是难当大任。
学生对尔也只有一项所求:如果尔凭借一己之力真的能够创建出一番不俗的功业,惟望尔以后对小女予以多多的照拂!这,也就算是尔偿还学生对尔的看重、帮衬之情了!”
杨集的一番话,无外乎是在说:乱世纷纭、豪杰频出,有远大志向、想问鼎天下的人多了去了!你兄弟二人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我可以帮你兄弟二人一把,但你兄弟二人却不能彻底的把我父女搅进去的、最后落个尸骨无存。如果你兄弟二人真的能够大有成就,你也就必须的担负起照顾我女儿的责任。如果惨淡收场,那就对不起了!我父女还会去继续过隐居的平静日子。
已经听明白杨集是在‘两头堵’的徐世业,不免在内心里暗自的咀咒:磨磨唧唧、瞻前顾后的,你可真是白白的生就了一副男儿的躯身!也白白的承受了了卫王杨爽的遗传基因!
虽然心里有气,但徐世业也能够理解杨集因岁月的惨淡而消磨去了大好男儿的雄心壮志心态。何况,杨集已经答应跟随自己前往黎阳,事实上已初步的达到了自己的愿望。
往引深的方面去理解杨集的话,杨集也是在说:如果自己能够有所成就,他会把女儿的终生托付给自己。这不免也令徐世业遐想到:如果自己与杨集真正的变成了‘翁婿’的关系,那也就完全的变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他’了!
话再说回来,意外的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不俗的功业,徐世业现在也根本不会再去想前世的什么‘男女无私的恋情’、有的也只是因利益的需要而已。何况,少女菲儿生得清丽可人、还乖巧孝顺,徐世业内心里也并不排斥、反而还怀有着一丝丝的怜爱。
因而,徐世业也就信誓旦旦的郑重满口答应着杨集:
“就按先生所言来办!在下此后也绝不会过分的难为先生、不会逼着先生去做不愿意做的事。然在下也一定会坚守着对冥冥之中的卫王所发下的誓言:绝不会辱没他老人家的赫赫威名。为重新光复大隋的河山、为还大隋子民以朗朗乾坤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至于对待在下也大生‘我见犹怜’之感的令爱,在下也绝不会让她此生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为了未来的人生辉煌,为了能够在这个世界大展宏图,徐世业在毫不脸红的大发着誓言……
滚滚而来的重重浓云翻卷汹涌,宛若怒龙肆虐一样的浩瀚威猛;一道道凄厉的疾电划过,又宛若要刺破苍穹、把天地间的的万物都要予以完全毁灭的化为齑粉……
这,就是徐世业在杨集父女所隐居的茅草屋养伤的两三天里、闲极难忍的兴致所至之时、随意的舞动了一番大隋卫王杨爽所遗留在人世间的神兵‘乌龙破’所产生的恍若幻觉一样的感觉!
虽然徐世业头脑中对兵器的使用已经完全的没有记忆,但可能是这具躯体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反应和肌体惯性的驱动所致?双手紧握着着长长的马槊‘乌龙破’舞动着的徐世业,虽然显得十分生疏的让人感觉舞动得没有太多的章法,但却又仿佛是内蕴着无边的杀气一样,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舞动起来‘乌龙破’所产生的巨大威势,也使徐世业好像明白了杨爽之所以把这柄马槊定名为‘乌龙破’的原因:通体黝黑、泛着金属光泽的‘乌龙破’,一旦挥舞起来,可不就如一条乌龙在翻江蹈海一般?而雪亮、炫目的槊尖儿的锋锐所划出的一道道眩光,也确实像一道道闪电在劈开重重地黑云……
失去了对原有的武技的记忆,不仅没有让徐世业感到惋惜,反而却令徐世业大感庆幸。无他,依照‘卫王行军札记’中最后几页中对‘乌龙破’使用方法的记载,徐世业可以在脑海中不存在有任何固定招式的前提下、不受桎梏的却可以利用肌体固有的惯性,事半功倍的尽早把‘卫王行军札记’中记载的‘乌龙破’使用方法的精髓习练精熟。
习惯成自然。如果徐世业脑海中还存在着‘原来那位徐世业’武技招式的记忆,那么难免就会被原有的武技招式所桎梏住的、难以重启炉灶的完全把掌握住‘乌龙破’使用方法中招式上的精髓。当然,有一利就有一弊。这样一来,暂时徐世业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就必然的会较‘原来那位徐世业’相对的弱上了许多。
至于‘卫王行军札记’中所记载、总结的卫王杨爽的用兵方略,徐世业也曾草草的翻阅、研究了一番;其中所记载的大部分都是骑兵的训练、运用方法。这其中的原因,则不仅仅是因为卫王杨爽偏爱使用行动飘忽、迅捷的骑军;而且还是因为在卫王杨爽的有生之年,其所经历、总督的所有战役大多都是与塞外突厥等夷族为主的铁血绞杀。
可想而知,塞外的突厥等夷族,其军旅均完全是以铁骑为主。与夷族作战,也必然是以骑为主、辅之以步军的战法。徐世业从草草的浏览了一下的‘卫王行军札记’中,仿佛也力透纸背的从中看到了少年英风、忠勇刚毅的卫王杨爽的雄武与豪迈!胆大心细、机智多变,则是‘卫王行军札记’的精髓所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黎阳,地处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中段、北岸。自古以来,黎阳的战略地位就十分的重要。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由于黎阳地处于大运河黄河北岸的终端。从黎阳起往北沿运河逆流而上,可以直达隶属于渔阳郡、现在的天津港(这个时代的天津还没有行政的区划)的入海口。
在运输条件极差的古代,作为交通大动脉的运河其沿途重镇的战略地位可想而之。也许同样是考虑到在黄河以北的运输条件便利的原因?隋朝立国之后,就在黎阳的附近修建了几大国仓之一、可能也就仅次于‘洛口仓’的‘黎阳仓’。当然,仓储量极大的‘黎阳仓’,现在早已经变成了瓦岗的绝对‘屯粮之所’。
可能也就是因为在这种天下大乱、饥民遍地的情况下尝到了攻取大隋国仓‘甜头儿’的瓦岗?才确定了下一步兵进荥阳攻取东都洛阳、进一步拿下大隋的最大国仓‘洛口仓’的战略决策。自然,这里面也有表面上多谋善断、实际上却战略眼光稍显有些不足、往往会急功冒进的李密从中怂恿的原因。
现在李密的人生旅途才走了一半,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他的人生终点会在哪里?但脑海中储存着固有的记忆的徐世业却了解:不管给杨玄感出了些好主意、还是出了些‘馊主意’、反正没能逆转与他相交莫逆的杨玄感尸骨无存结局的李密,在不久的将来又即将把瓦岗推向辉煌、并送向地狱!
所谓时势造英雄的借势取利。一年多以前,就是由于黄河中下游的‘黄泛’爆发,致使黄河中下游的两岸哀鸿遍野、饥民遍地。虽然当时已经身在江都的隋炀帝下旨‘黎阳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却由于贪官污吏的暗中盘剥、并不按时的赈济,致使数以万计的灾民被生生饿毙,造成了民怨沸腾、难以遏制的不堪局面。
利用这个机会,在年轻的瓦岗将领徐世绩的建议下,由徐世绩秘密率领五千精兵渡过黄河,在不断暴乱、哄抢的灾民的配合下,一举偷袭得手攻陷了‘黎阳仓’。自此之后,徐世绩也就被瓦岗大首领翟让委任为黎阳总管镇守黎阳。黎阳,也就从此相当于变成了瓦岗军的‘粮草囤积、发放之所’。可能也就是从徐世绩担任攻打‘黎阳仓’的主将始,徐世业也就同时跟随着兄长徐世绩来到了黎阳?
由此,现在行程已经渡过了黄河、黎阳已经遥遥在望的徐世业,不免也联想到:徐世绩、徐世业这两兄弟的父亲李盖(徐世绩被‘李唐’赐姓李、可能是连父亲的姓氏也跟着改了、现在应该名为徐盖)还居住在曹州的离狐。原历史瓦岗覆灭后,徐世绩因助‘李唐’进攻窦建德所部曾被窦建德抓住其父李盖相要挟、曾不得不投降了窦建德。后又因密谋刺杀窦建德失败,侥幸才逃了出来重归于‘李唐’。
可想而知,徐世业现在准备要以首先经略北方来作为纵横天下的基础,以后也难免会同窦建德交恶。而徐世绩、徐世业的父亲李盖及家眷,则无异于是两兄弟以后的软肋。
以后要想办法灭掉以山东为根基起家的窦建德也已属必然。为了防患于未然、以免在同窦建德交恶时被窦建德拿住把柄,徐世业现在自然是就要开始考虑尽快的把两兄弟的父亲李盖及家眷转移到安全之地,尽量的避免同窦建德所部开战、交恶以后就根本来不及去做的被窦建德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