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乘龙佳婿 第七百七十六章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

如果张寿在这里,面对张大块头这实在是缺乏经验的质问,他一定会无奈地提醒,你小子不要没事强行给自己加戏……然而,他既然打发了张大块头来问这句话,那就是压根没有指望结果。无论是孔大学士真被问得拂袖而去也好,还是反唇相讥也罢,都无关紧要。

于是,张大块头立时就遭到了孔大学士的凌厉反击:“什么叫做无论犯下多少罪过,只要病了就一了百了?孔九犯了什么罪过,你明明白白说出来,我现在就回去令人去衙门投案!我孔家门楣清白,如果真的出败类,我绝不姑息放过!”

这和老师说的不一样啊!

如果此时的张大块头换成他的老爹襄阳伯张琼,那绝对是大堆的嘲讽立时三刻就跟上来了,压根就不会在意孔大学士这听上去义正词严的话。然而,张大块头毕竟不是他那个曾经建功沙场的老爹,被孔大学士这一喝,他顿时有些畏怯。

好在人性格里头也有一股蛮横的因素在,因此只是片刻的呆愣过后,他就立刻**地说:“我爹常说,这世上那些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人,自己却往往禁不起深究,说一套做一套的实在是多了,还动不动就撂挑子,孔大学士可不要学这些口是心非的人。”

说完这话,他生怕孔大学士再度反击,正色拱了拱手后立刻溜之大吉。果然,他才转身走出去没几步,就听到了孔大学士那愤怒的声音:“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幸亏我走得快,光是这句话,被我爹听到非但不会发怒,反而还会夸我几句。张大块头一边在心里这么想,一边赶紧加快了脚步,压根没理会四周围投过来的那些惊异目光。

来听讲的举子们实在是没办法不惊异。这要是搁在地方,哪怕是豪族缙绅,往往也不会过分开罪地方父母官,别说知府,就连县令也往往会敬上三分,以免遇到强硬且不怕死的人,到时候破家灭门。所以在他们看来,当朝阁老,那简直是通天人物。

现如今孔大学士这样的人竟然会被一个年轻人当面硬撼了一番?

而认识张大块头的孔大学士,本来还打算当众和人来一场激烈的辩论,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很多激烈的说辞,然后在关键时刻再设法爆出某些消息,借此把孔九老爷那些案子对自己以及对家族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可他哪曾想到,明显就有些愣头青的张大块头竟然撂下一番话就跑了!刚刚听到人在转达了张寿那个问题后又不服气地和他争辩,他还以为这家伙好对付呢,现在看来,但凡张寿的学生,那简直就没有一个好对付的,竟然如此滑头!

而今天因为张寿的吩咐而在这揽总的齐良见孔大学士那张脸一连数变,最后却沉着一张脸坐着没动,他不禁有些佩服这位阁老的城府,但心里也忍不住奇怪,这种带话的事,张寿干什么要找张大块头这样一块爆炭。

换成他的话,不是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骚动吗?一会儿消息传出去,今天来讲课的那位,说不定还以为张寿故意和人做对,所以想办法把孔大学士气跑呢……

而心有余悸的张大块头,一出大讲堂,那是一路小跑,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半山堂。当一溜烟进去的他最终支撑着双腿站直身体时,却是发现四周围鸦雀无声,直起腰之后,他就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他。

“看来你是完成任务回来了?”刚刚对其他学生揭示了张大块头此去的任务,这会儿见人回来,张寿不禁心情很好地调侃了一句,看到这个膀大腰圆的少年有些发懵,他就笑着说道,“大家知道你去干什么,看你这样子,难不成是被孔大学士反诘得哑口无言,败战而归?”

“我会败战而归!我说得他哑口无言才对!”

张大块头立刻来了精神,添油加醋地把自己刚刚在孔大学士面前的光辉战绩说了。即便如此,对于他能够在孔大学士面前这样坦坦荡荡地说话,大多数纨绔子弟都表示羡慕嫉妒恨。毕竟,能在小人物面前耍横是一回事,而在大人物面前胆大包天又是另外一回事。

而张寿虽说有些好笑张大块头的多此一举,可既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也达到了预想目的,他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示意张大块头坐下,随即就笑眯眯地说:“好了,被耽误了这么一小会儿,现在我们继续讲课,还是淝水之战,我们来复盘,说说前秦的胜机……”

固然对结果如何并没有什么强求,其他三人却无不是伏案大做准备,只希望能够一举扬名——同时也寄希望于孔大学士又或者其他达官显贵能够光临为自己造势,又或者想方设法把别人压下去。

而东宫太子并没有亲自过来聆听这么一个老师,这事儿还没尘埃落定呢,却又对自己说,其实本来打算把阎禹锡也弄来做他的老师?

要知道,他现在的东宫讲读官,已经超过十二个了,这要是再加,他根本就要分不清楚每个人讲的课了——虽然是每个人讲一门课,但不同于张寿,很多讲读官都会不自觉地在内容当中掺杂个人的释读,所以他有些头大。

可就算父皇一贯对自己关心备至,可这种讲读官的配置问题,三皇子想了又想,还是没有立时三刻就提出异议,而是在这天下午张寿过来讲课时,他连楚宽都屏退了,然后当着张寿和陆三郎的面诚恳请教,他觉得东宫讲读有点多,这样是不是容易混淆听讲的内容。

对于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唯一不用担心是否不能连任东宫侍读问题的陆三郎忍不住觉得一阵头大。

这要是别人问,他早就搪塞过去了,但问题是,不耻下问的人是三皇子这个太子。于是,他绞尽脑汁地想了老半天,这才不太确定地说:“太子殿下如果不想再增加人了,又或者觉得现有这些讲读官有什么缺陷,不如对皇上明说,这些东宫讲读,好就留下,不好就放归?”

“这样是不是会让人觉得不受尊重?”三皇子眉头拧成了一个结,“尤其是有人非常自信他的讲学,而且世人也都评价很高,可我却觉得不适合我,把人请来一阵子却又礼送出宫,那传扬出去的话……”

他这后半截话没有直说,但张寿和陆三郎全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眼见陆三郎已经是满脸的纠结,显然想不出好主意,张寿就轻声说道:“太子殿下不妨直接问皇上,东宫留下那么多讲读官,一来讲课内容易混淆,二来彼此理念有冲突,三来也是最重要的……”

“难以显现东宫讲读的重要。所以,皇上但凡遇到有真才实学的就想放进东宫做讲读,这是为了人尽其用,还是为了太子读书?如果是人尽其用,如孔大学士这样把人举荐去督学北直隶就很合适。如果是为了太子读书,东宫讲读不如也学学东宫侍读这般,按月轮换?”

当皇帝听了三皇子转述的张寿这番话之后,他顿时哈哈大笑,随即在三皇子那迷惑的眼神注视下,弹了一下爱子的额头:“朕确实在一个个试人。但那又怎么样?朕的太子要请老师,难道不该整个天下的名师都来试讲一遍,然后择优录取?朕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