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华宴
大雍武威二十四年甲戌,帝颁诏令,令太子安代陛下告祭太庙,受百官朝拜于文华殿,雍王恐惧,同年二月,雍王上书,求就藩幽州,帝不许,令以世子代之,继而,雍王告病免朝,帝许之。
--《雍史?太宗本纪》
南楚同泰元年甲戌,镇远侯陆率百官拥王三子陇为国主,改元同泰,遥尊炀王为太上,奉尚妃为太后,垂帘听政,国事委于陆侯,新主登基,下诏晋封信为镇远公,遣使大雍,纳贡称臣。
--《南朝楚史?楚愍王传》
在一片歌功颂德和莺歌燕舞当中,新年元旦到了,这一天可真忙碌,先是大朝,百官先到太极殿向雍帝李援朝拜,然后再到东宫文华殿向太子朝拜,太子虽然在皇城有自己的府邸,但是象征着储君权威的东宫一直没能入住,直到今年因为各方面的支持,李安才正式入主东宫,坐稳了储位。当雍王作为百官之首到东宫朝拜太子的时候,行了二跪六叩大礼的时候,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李安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储君了。看着一向让自己自惭形秽的雍王李贽在面前叩拜,李安心中涌起滔天的喜悦。
之后,李安又完成了代天子告祭太庙的大典,这一刻,李安完全沉醉在天下臣服的喜悦当中。
比较起来,雍王李贽的神情不免是有些冷淡的,君臣名分既定,也难怪他如此,没有人想到,李贽此时,只能赞叹江哲的计策,他可以看得出来,李安已经飘飘然了,完全压倒自己的喜悦让他好几次都几乎出了差错,那么只要计划得宜,自己就可以让太子万劫不复,欲取先予,说来容易,但是能够设计这样大胆的计策,真是胆量过人啊,到现在为止,李贽也不知道江哲的具体打算,甚至弄不清楚江哲的用意。只觉得江哲的计划似乎环环相扣的罗网,而李安,就是逐渐陷落罗网的那只蝴蝶。
告祭太庙之后,李援传旨设宴甘露殿,大宴群臣,我随着雍王入席,雍王自然要忙着和群臣交杯换盏的,石和我坐在角落里面,他低声为我指引朝中的重要人物。
石低声道:‘文官首席的那位就是丞相中书令韦观,他是皇上的臂助,当年皇上和雍王都在外征战,朝中由太子监国,但实际上的政务全靠他一力主持,为人心机深沉,十分懂得事君之道,所以多年来身在中枢,荣宠不衰,不过这几年他年纪也大了,朝中争储又很混乱,所以他明哲保身,不怎么发表意见,但是据我们所知,他是比较倾向太子的,因为毕竟和太子共事多年,但这人不会真正介入纷争,如果一旦我们成功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殿下的意思,稳住他就可以了,但是不可以以他为援。他下面典制十分精通,所以才作了少傅,但是这人外貌忠厚,心实奸诈,是太子手下的锦绣,还数江南人物,而其中之最就是南楚显德十六年(大雍武威十七年)丁卯科状元江哲,此人文才风liu,冠绝南楚,一首《月下感怀》天下闻名,一曲《破阵子》迫死蜀王,早被誉为南楚抄录下来,每每爱不释手,今日一见江哲,韦膺顿觉名不虚传,这个比自己大上一两岁的青年虽然有些清瘦,相貌也不如自己这般俊秀,但那种从容自若、温和中带着冷漠的气质,让韦膺生出惺惺相惜的情感。
韦膺上前施礼道:‘久闻江兄才情冠绝当代,今日一见幸何如之,后进韦膺,见过先生。‘
我神情微动,想不到这位丞相公子真的如同外貌一般谦逊,便再次还礼道:‘苟活之人,不敢当韦大人之礼,大人既是大雍状元,才学也自然不凡,若有机缘,哲当向大人请教。‘
韦膺喜道:‘若江兄肯赐教益,韦膺感激不尽,后日有暇,膺当登门拜访。‘
我们这里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谦让,李显可听得不耐烦,他原本想文人相轻,若是韦膺过来,不免会讽刺江哲几句,不料两人竞一见如故,这可不好,他心思灵敏,立刻叫道:‘秦青,你过来一下。‘
一个青年将军应声走了过来,我仔细看去,这位青年将军相貌和秦彝有些相似,只是肩宽腿长,身材俊伟,不像其父一般儒将风范,他和齐王似乎很熟悉,笑道:‘殿下找我什么事?‘
齐王指着我道:‘这位就是逼死蜀王的江哲江随云,你不是说想见识见识么?‘
秦青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讥讽,突然高声道:‘昔日江大人一曲破阵子迫死蜀王,想是没有想到今日自己也会屈膝投降吧?‘他的声音很响亮,让甘露殿突然沉默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石和韦膺的脸色都变了,但是众目睽睽之下,也无法出言相助,我却神色从容,朗声道:‘蜀王失国丧邦,以死相殉也是应当,哲虽做歌相送,也是蜀王知耻,才成此佳话,南楚国主为陛下爱婿,亲切当如父子,我未听过有父亲责罚,儿子自裁的。况且身为臣子,屡进忠言却遭到贬斥,还会为君王家邦殉死的自古至今只有屈原一人,不说南楚国主尚在,就是国主遇难,哲若以身相殉,则哲于青史上流芳万古,却让后人视我主如楚怀王,乃以君上之辱,而彰臣节,非我所为也,况且若我主为怀王,将军岂不是视陛下为秦惠王,秦二世而亡,我不知将军希望大雍传承几代呢?‘
我这一番话,听得秦青面色铁青,韦膺满面惊叹,石低头暗笑,李显眼中却是又嫉妒又羡慕的神色。我们这边僵住了,却有人大声鼓掌叫好。
众人应声望去,却见李援正在鼓掌叫好,顿时都放下心来,雍王正在皇上身边,笑道:‘秦青,你吃亏了吧,父皇,这位就是南楚第一才子江哲,江哲,还不过来拜见陛下。‘
我从容上前行礼,不卑不亢,李援笑道:‘好,朕早就听说你的才名,你能够弃暗投明,朕甚是喜欢,听雍王说,你身体不好,总是卧病在床,若非如此,朕还想让你到中书省做个舍人,代朕草诏呢。‘
我淡淡道:‘臣幼时体质便十分羸弱,昔日从军又染了疾病,虽然病愈,但是病根尤在,雍王殿下念臣体弱,留在身边奉养,这是殿下的恩德,也是臣的荣幸。‘
李援更是高兴,道:‘好,这也是一段佳话,你不可因为秦将军之言而气馁,好好的做事,我大雍绝不会亏待四方的贤士。‘
我再次拜谢。李援挥手让我退下,雍王也跟着告辞。雍王拉着我走到秦青身边,道:‘秦将军,江司马,你们都是青年俊杰,不可互生嫌隙,就让本王作主,你们两人和解吧。‘
秦青原本面红耳赤,见雍王相劝,便趁机下台,向我道歉,我也还礼如仪。
这时有人在我身后笑道:‘好啊,总算让我见到秦兄服软了。‘
我们转头看去,却是一个身穿锦衣的俊美少年,这个少年不过二十二、三岁的年纪,相貌无比清秀俊雅,直如宋玉潘安,更兼身材修长,宛如临风玉树,整个人看起来,倒好像是一尊玉人雕像般精致。这人未语先笑,道:‘好个南楚才子,真让我夏侯沅峰佩服。‘说罢上前深施一礼,我不卑不亢的还了一礼,微笑不语。
这时几乎全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雍王、齐王、韦膺、秦青、夏侯沅峰都是足以吸引所有人目光的人物,如今这样站在一起,顷刻间仿佛甘露殿上所有的光芒都集中在这里。让那些大臣瞩目的是,站在这些大雍俊杰身边的江哲,既没有显赫的身份,也没有出众的相貌,更没有逼人的气势风范,却是奇迹一般的在他们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那是一种仿佛青山绿水一般的存在,不论其他人光芒如何强烈,也掩饰不住那林间清泉一般的从容淡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