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 第183章 幻世红颜

帘外地白风色寒,账房炉红炭火暖。

“你哭得我好生愧疚,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好不好?”

春晓想去捂他嘴巴,手却被紧紧握住,泪汪汪含嗔带怨道:

“你才多大,少把生生死死挂嘴上。”

张昊有些好笑,感觉自己的贴身大丫环又回来了,还是那个连他坐姿不对,也要纠正提醒的家伙,叹口气将她轻拥入怀。

他心里明白,春晓并不敢像青钿那样对他千依百顺,规训他的一举一动,其实是奶奶授意,这也是他身为世家子弟的命。

春晓同样有数,知道自己是工具,背地里总会设法讨他欢心,成了他初来大明的唯一依靠,好感一旦滋生,很难磨灭。

阵阵沁人肺腑的女儿家芳香缭绕鼻端,依旧是小时候熟悉的气味,从前他毫无感觉,这会儿却生出种种见不得人的念头。

“姐姐冷么?”

他纯粹是没话找话,捏捏春晓薄薄的夹袄窄袖,又插进她短风衣一样的锦半臂里摸摸。

“里面穿着貂皮坎肩呢。”

春晓的睫毛微微颤动,宛如蝶翼翩跹花间,她手里捏着帕子,抚上张昊脸颊,忍不住捏了一下,幽幽叹口气说:

“真想陪你进京。”

“有我呢,放心吧,早晚会相见的。”

张昊知道她挂念亲人,春晓还有个弟弟,在京师教坊司,他在京时候特意去见过,已经成家了,不过这是他和春晓之间的秘密,没敢告诉奶奶。

“想捎些什么,回头再说。”

他听到金玉在外面和小良说话,询问他回来没,盯着那双带着潮意的眸子笑了笑,转身挑帘出屋。

孟冬之月,水冰地冻,张昊辞别奶奶北上。

从江阴到京师,驿路约两千多里,六百里加急三天左右即到,不过那是畜命换来的速度。

看见黄河时候,他已经走了七天,与奏折传递的法定速度相比,慢上一倍有余。

不是他故意拖拉,是真的难走,下了枯水季渡口,大伙重新给马匹拾掇绑腿护具,小心翼翼履冰渡过封冻的黄河,又是一日将要过去。

关山暮冷,驿道崎岖,寒风卷起枯枝雪,邓去疾的探马小队回报,西北方向有村镇,张昊拿着慎独堂版本的大明一统志细看端详。

自己没记错,驿站在东北边,又问探马一回,村落确实在西北边,郁闷道:

“黄河改道还是咋滴?尽信书不如无书,向西吧。”

百十人的牲口队进入杏花集,夜幕彻底落下,四野渺无人烟只有寒,村镇上没有足够容纳这么多人马的客栈,大伙只能分开驻扎。

一路诸事都是符保打理安排,张昊一般不发话,随他处置,随队的工匠们照例优待,被安排到本镇档次最高的打尖去处。

清冷的高升店大堂瞬间热闹起来,掌柜伙计忙碌不堪,上茶上菜的的吆喝腔调都带着兴奋。

张昊脱了大氅,帮着李婶母子三人卸行李,老李在北地安顿下来,一家人分居两地不妥,在他的劝说下,娘仨终于愿意去临清。

邓去疾安排好手下布防,见张昊一身老棉袍,笼袖缩脖过来,心累叹口气,这位爷每到一处都要东游西荡,名曰采风,他只能奉陪到底。

泥雪路面冻得梆硬,张昊歪歪扭扭往北边去,集镇上铺面不多,对面不远处一家小店和高升店一样,围了一些叫卖干果零食的小贩。

“老、少爷不饿?”

邓去疾无聊的问他。

“窝一肚子火,啥也不想吃。”

运河冰封,驿路烂得要命,张昊头回品尝大明的行路难,天天乌龟爬,别提多恨了。

“栗子哟,又香又甜的糖栗子呐。”

一个缠头巾的老太太站在一家富户门口叫卖,袄子里填塞的稻草在破洞中探头探脑。

这家富户空房被符保租下,大门洞开,院中人影凌乱,老太太见张昊过来,热情招呼。

张昊剥了一个尝尝,香甜酥面,这不是糖炒栗子,也不是煮的,而是割了口子蒸的。

“篮子我也买了,大娘回吧。”

他摸出一疙瘩约五六钱的银子给老太太,接过小藤篮递给邓去疾。

老太太凑去门洞灯影里细瞧银子,放嘴里咬咬,去追走掉的二人。

“两位老爷,用不了这许多,老妇换不开银子。”

“不用换,大娘快回吧。”

张昊笼着手到村头,远处黑黢黢一片,路口有一家土墙围起的大院子,灯光透过虚掩的破烂门扇打在路上,不时有哄笑声传出来。

墙边光秃秃的树上挂了个牌子,随风晃荡,还有个破烂的酒幌子,被寒风缠裹在树枝上,凑近看一眼,牌子上隐约写着艾四娘正店几字。

推门进院,有人在井边剥皮剔肉,冰雪地上血迹乌黑,寒风刺骨,俩伙计却是赤膊,手中的剥皮刀往来娴熟,干得满头大汗。

“吾操!”

张昊走近一看大惊,宰杀的竟是老虎!

一个伙计笑道:

“客官,马上开饭,这半片是方才一帮子客人过来定下的,本店有满大明最狠的烧刀子,上好的香山甜杆烧!快去大堂暖和暖和。”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