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之我是精灵王 第172章 辐射转化

当太平洋的噬辐藻净化带在阳光下泛着淡绿微光,切尔贝利的辐射值稳定在0.2单位的安全阈值以下时,一份来自华夏核能研究院的深蓝色封面报告,悄然摆上了中枢议院的长条会议桌。报告标题用加粗字体印着——《关于核设施灵能转化利用的可行性分析》,附页的折线图上,两条曲线形成鲜明对比:一条是逐年攀升的核设施防辐射维护成本,去年已达127亿元;另一条是辐射能量转化潜力,若完全开发,每年可产出相当于300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对应经济效益超180亿元。

“过去三十年,我们对待核辐射的方式只有‘严防死守’——用铅板隔绝、用混凝土封存、用昂贵的冷却系统控制,每年投入上百亿维护,却把这些能量当成了‘烫手山芋’。”核能研究院院长周明远站在投影幕布前,手指点向屏幕上的核电站示意图,“现在精灵族的灵气技术证明,辐射能量能被吸附、转化为无害的灵能。那我们是不是能换个思路:让核设施的‘防辐射防线’,变成‘灵能生产防线’?”

会议室里的讨论瞬间热烈起来。农业部部长王振海率先提出担忧,手里的钢笔在报告上轻轻敲击:“核电站的反应堆、核废料储存库,辐射强度是切尔贝利事故现场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切尔贝利是静态污染,可核电站是动态运行的,精灵族的灵气真能承受持续的高强度辐射?万一转化过程中出现泄漏,周边几百万人的安全谁来负责?”

“这个问题我们和精灵族做了三个月的联合实验,所有数据都经过三重验证。”周明远立刻调出一段实验视频,画面切换到核能研究院的特种实验室——阿泽穿着轻便的灵能防护服,站在特制的透明隔离舱内,对面是一台模拟核电站反应堆辐射强度的“灵能辐射源”。随着辐射源启动,阿泽指尖释放的淡绿灵气迅速展开,形成一层致密的光盾,光盾表面偶尔泛起的红光(代表辐射吸附),不到两秒就转化为柔和的绿光(代表无害灵能)。屏幕右下角的实时数据不断跳动:“辐射吸附效率92%,灵能转化纯度98%,隔离舱外辐射值0.01单位,无二次污染。”

“这不是单纯的灵气吸附,是‘灵能转化阵’的作用。”果儿的声音从视频连线中传来,她身后的圣地实验室里,几名精灵族培育师正围着一个小型核辐射模拟装置忙碌,桌上摊开的符文图纸上,复杂的藤蔓纹路清晰可见,“我们在隔离舱内壁刻了三层聚灵符文:第一层负责‘牵引’,把辐射能量集中引导到转化核心;第二层‘分解’,将辐射中的有害粒子与能量分离;第三层‘转化’,把纯净能量转化为可储存的灵能。整个过程是闭环的,辐射能量不会有一丝外泄。”

视频播放到尾声时,画面切到实验后的检测结果:阿泽的灵气波动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紊乱;转化出的灵能通过专用设备接入电网,成功点亮了实验室的LED灯组,甚至带动了一台小型水泵运转。“我们还测试了长时间负荷——连续72小时高强度辐射转化,灵能转化阵的效率只下降了3%,灵气本身没有受到辐射污染。”果儿补充道,语气带着十足的信心。

会议室里的疑虑渐渐消散,赵峰突然想到了更实际的应用场景:“核废料储存库!全国现在有23个大型核废料储存库,里面存放的乏燃料棒,辐射半衰期长达几万年,每年光维护费用就超过40亿元。如果能用灵能转化技术处理,不仅能消除安全隐患,还能把这些‘沉睡的危险废物’变成‘持续产电的能源宝库’,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

“但改造核设施不是简单的加装设备,现有安全标准都是基于‘防辐射’制定的,比如反应堆的安全壳厚度、核废料的储存容器材质,这些都要重新设计。”科技部副部长刘敏推了推眼镜,手里翻着一份厚厚的《核设施安全规范》,“而且改造期间,核电站要不要停工?全国有16座在运行的核电站,一旦停工,会影响近10%的电力供应。另外,改造费用从哪里来?38亿的试点预算,会不会挤占其他能源项目的资金?”

“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方案已经做了细化。”周明远拿出一份彩色的改造规划图,用激光笔在图上标注:“第一步,选华东的‘宁海核电站’作为试点——这座核电站有一座闲置的二号反应堆,已经停堆五年,正好用来改造,不影响现有机组的正常发电;第二步,设备制造由华夏核能集团负责,精灵族提供符文模板和灵能转化核心的制作工艺,改造费用从‘国家核能发展专项基金’中列支,不占用常规电力项目预算;第三步,改造完成后,先进行三个月的低强度辐射转化测试,比如处理低放射性的核废水,达标后再逐步提升功率,对接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方案细节周全,高层很快拍板批准。半个月后,由20名华夏核能工程师、5名精灵族技术专家组成的联合改造组,正式进驻宁海核电站。当第一块刻有聚灵符文的钛合金板被起重机吊到二号反应堆的安全壳外时,果儿亲自上手调试——她指尖泛着淡绿灵气,轻轻拂过金属板上的纹路,原本冰冷的钛合金瞬间泛起柔和的绿光,符文线条像活过来一样,在板面上流转。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