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贵宾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雕花木门轴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将楼下酒楼外的喧嚣彻底隔绝在外。室内陈设雅致,正中一张梨花木圆桌打磨得光亮如新,周围摆放着六把嵌着云纹的太师椅,墙角的博古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青瓷瓶与古旧书卷,阳光从窗外洒下,为整个房间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夏侯语率先迈步而入,她身着一袭墨色劲装,虽刚经历一场硬仗,眉宇间却不见疲态,反而透着几分果决。她抬手示意身后几人落座,随即转身对随侍的酒楼伙计吩咐道:“备一桌上等的吃食,要热乎的荤菜与羹汤,再温一壶好酒。记住,守住门口,无论何人询问,都不得透露此间动静,更不许任何人靠近半步”,小侍连忙躬身应下,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临走时还细心地将门轻轻合上。
曹昂缓步走到窗边,指尖轻轻拂过窗棂上的雕花,目光落在楼下熙攘的街道上,心中却翻涌着难以平复的激动。他转过身,看向屋内几位女子——夏侯语坐姿挺拔,透着将门之女的飒爽;郭子姌端坐在旁,指尖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神色沉静;丁婧妍垂着眼帘,不知在思索些什么;而自家妹妹曹子曦,正望着窗外,侧脸在阳火下显得格外柔和,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一想到不久前那场战役,曹昂心中的震撼便再次涌上心头。谁能料到,乌桓引以为傲的五千铁骑,竟会被眼前这群女子率领的队伍打得溃不成军,近乎全军覆没?这不仅是一场胜仗,更是对世人偏见的有力回击。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感慨与骄傲:“你们今日创下的功绩,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待回到邺城,你们的父亲定会以你们为傲,曹家与夏侯家、郭家、丁家的荣光,也会因你们而更盛!”
夏侯语闻言,率先开口,她端起桌上刚斟好的茶,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才稍稍压下心中残留的惊悸:“这次战役确实凶险,乌桓的铁骑素来勇猛,有一瞬间,我都做好了回不去的准备,甚至已经在想,若真战死沙场,也算对得起父亲的教诲!”
她的话音落下,郭子姌与丁婧妍皆缓缓点头,眼底闪过一丝后怕。郭子姌轻轻叹了口气,补充道:“那时城外敌军示威,我们与外界断了联系,若不是阿曦一直沉着指挥,稳住军心,我们恐怕撑不到援军赶来”,丁婧妍也附和着点头,指尖却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目光始终落在曹子曦身上,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
唯独曹子曦,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反应。她依旧望着窗外,仿佛没有听到众人的对话,唯有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攥紧,指节微微泛白。
曹昂将妹妹的异样看在眼里,心中泛起一丝担忧,他走上前,在曹子曦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声音放柔了几分:“阿曦,大家都在说这次战役,你对这场仗怎么看?在你看来,我们能打赢,最关键的是什么?”
曹子曦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夏侯语、郭子姌与丁婧妍,眼底的平静渐渐被愧疚取代,她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沙哑:“这场战役,本可以避免!”
一句话,让室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她垂下眼眸,继续说道:“是我低估了袁尚的能力,也高估了自己的判断。我早就察觉城中可能有埋伏,而且我早就察觉异族的动向,却因为急于查清他们的兵力部署,执意要带兵进城,若我当时能多等几日,等探子传回更确切的消息,大家就不必陷入那般危险的境地。”
说着,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让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她抬眸看向夏侯语三人,眼底满是自责:“这次能平安脱险,全靠孟雨及时带着火药赶到,大家可能都会有危险,到那时……”,她的话顿住了,剩下的半句话,像是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丁婧妍最是了解曹子曦,瞬间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她猛地站起身,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颤音:“真到那时,你是不是想以一己之身,换取我们活命?你是不是早就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打算用你的命,去换我们突围的机会,对吗?”
曹子曦看着丁婧妍泛红的眼眶,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沉默着,而这份沉默,便是最好的答案。
丁婧妍见她不否认,积压在心中的情绪瞬间爆发,她厉声道:“曹子曦!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自以为是!你以为你这样做很伟大吗?你以为真到了那种时候,我们会眼睁睁看着你去死,然后自己苟活吗?”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胸口剧烈起伏着,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为什么你总是要做这么危险的事?你有没有想过,你一旦有什么闪失,姑母(丁夫人)怎么办?她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要是不在了,她该怎么活?阿曦,你太自私了!你只想着自己的‘大义’,却忘了身边还有这么多人在乎你!”
夏侯语也愣住了,她从未想过曹子曦竟有这样的打算。回想战役最艰难的时候,她曾多次请求出城应战,却都被曹子曦以“保存实力”为由拒绝,那时她还不解,如今才明白,曹子曦是怕她出事,更是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若真到了绝境,便由自己断后,让其他人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