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第177章 科研破壁传捷报,手作融情贺初心

南京的秋总带着种温柔的爽利,银杏叶把小院的墙头染成浅黄,风一吹,细碎的叶子就落在窗台上,像撒了层金箔。苏晓棠正坐在院里的木桌前,手里拿着块敦煌带回的沙枣木,细细打磨成小方块——这是她要给江亦辰做的“科研纪念牌”,计划刻上他常说的“匠心致研,手作传情”,再用苏州的茶染布缝个小锦囊装着。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江亦辰的名字,她刚接起,就听见他带着笑意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还混着实验室里隐约的欢呼声:“晓棠,成了!我们团队的‘天然材料多功能复合体系’终于突破了,耐候性和适用性都达到预期,能直接用在手作和环保包装上!”

苏晓棠手里的砂纸顿了顿,指尖的沙枣木碎屑落在桌上,她忍不住提高声音:“真的吗?太好了!你们熬了这么久,终于有结果了!”

“嗯,刚做完最后一轮检测,林教授说这是近年来天然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江亦辰的声音里满是难掩的激动,“我今晚可能要晚点回,团队想先整理下数据,但我一定赶回来和你分享细节。”

“你别急,先和团队庆祝下,我在家给你准备好你爱吃的桂花糖芋苗,等你回来。”苏晓棠笑着说,挂了电话后,立刻把沙枣木收进盒子里——她要加快进度,把纪念牌和早就准备好的“科研手作礼盒”一起,作为庆祝礼物送给江亦辰。

转身进了屋,苏晓棠打开衣柜最下层的箱子,里面整齐叠着各地收集的材料:苏州的茶染布、敦煌的沙枣胶、南京本地的银杏叶压花,还有西安李爷爷寄来的皮影纹样纸。她拿出茶染布,剪成和实验笔记本一样大的尺寸,打算缝个封面——江亦辰的笔记本总容易磨损,用茶染布做封面,既耐用又有纪念意义,布面上还能绣上小小的科研仪器图案,呼应他的工作。

穿针引线时,窗外的银杏叶又飘进几片,落在布料上,浅黄配着茶染的浅绿,竟格外好看。苏晓棠灵机一动,拿出压花器,把新鲜的银杏叶压成干花,小心地贴在布角,再用细丝线固定——这样封面既有茶染的温润,又有银杏的秋意,像把南京的秋天和他的科研揉在了一起。

刚缝好封面,手机又响了,是念念打来的:“苏老师,您知道吗?江老师团队的科研突破上行业新闻了!我们编画部的人都在庆祝,想问问您要不要一起办个小庆祝会,就在您家的银杏小院,我们带吃的过来!”

苏晓棠眼睛一亮:“好啊!我正想给亦辰准备惊喜,你们来帮忙正好。你们带些现成的菜,我来做他爱吃的桂花糖芋苗、美龄粥,再烤个银杏果派。”

挂了电话,苏晓棠立刻忙活起来。从冰箱里拿出提前泡好的芋头,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煮,再加入红糖和桂花酱,熬到芋头软糯;又找出糯米粉,调成糊状,慢慢熬成美龄粥,撒上核桃碎和葡萄干。厨房里很快飘起桂花和糯米的香气,混着院里的银杏香,格外温馨。

傍晚时分,念念带着编画部的同事们来了,小夏拎着刚买的烤鸭和盐水鸭,阿哲抱着一摞手绘的科研主题插画,陈姐则扛着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画着显微镜和茶染布的图案。“苏老师,我们特意让蛋糕店做的,您看像不像江老师的实验室和您的手作台结合?”陈姐笑着把蛋糕放在桌上。

苏晓棠看着蛋糕,忍不住笑:“太像了!亦辰看到肯定开心。阿哲,你的插画打算挂在哪里?”

“我想挂在院里的银杏树上,用麻绳串起来,风一吹就能动,像小旗子一样。”阿哲说着,已经拿出麻绳和夹子,和小夏一起在院里忙活,把插画一张张夹好——有江亦辰在苏州茶园检测茶叶的画面,有在敦煌沙枣林打磨木头的场景,还有在实验室调试仪器的样子,每一张都画得生动细腻。

刚布置好,院门外就传来脚步声,江亦辰回来了。他穿着件浅灰色的衬衫,袖口挽着,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意,手里还拿着个透明的实验样品盒,里面装着浅绿色的复合材料。“你们怎么都在?”他看到院里的布置,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我们来给你庆祝科研突破啊!”念念笑着迎上去,“江老师,您快说说,这次的突破到底有多厉害?”

江亦辰走到木桌前,把样品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这里面是我们研发的‘天然材料多功能复合体系’,主要以茶多酚、沙枣胶、银杏黄酮为核心成分,解决了之前天然材料耐潮性差、黏合不稳定的问题。比如用它做手作黏合剂,既能粘牢茶染布和沙枣木,又能防霉菌;用来改良皮影颜料,能让颜色保存更久,还不含化学有害物质。”

苏晓棠凑过去,轻轻摸了摸样品,质地像细腻的软膏,闻着还有淡淡的茶香:“那以后我的手作,还有李爷爷的皮影,都能用上这个材料了?”

“对,而且成本低,容易量产,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接下来打算和手作工坊、非遗传承机构合作,让更多人用得上。”江亦辰说着,看向苏晓棠的眼神满是温柔,“这次能成功,其实也多亏了你。之前在苏州,你说想让茶染颜色更持久;在敦煌,你担心沙枣木艺开裂,这些都给了我研发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