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南总缠着淡淡的雨雾,庭院里的梧桐刚抽出嫩黄的新叶,被雨丝打湿后更显柔软。苏晓棠站在厨房的窗边,看着锅里咕嘟冒泡的银耳莲子羹,目光却不自觉飘向二楼——江恋棠的房间还亮着灯,窗帘缝隙里漏出的光,像一根细细的线,牵着她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
“又在想恋棠啊?”江亦辰轻手轻脚走进厨房,身上还带着实验室清晨的凉意,他从背后轻轻揽住苏晓棠的腰,目光也落在二楼的灯光上,“昨晚我起夜,看到她房间的灯还亮着,劝她早点睡,她说再刷一套数学题。”
苏晓棠叹了口气,把火调小些,用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羹:“这孩子就是太要强,明明上次模拟考已经是年级前十,还总说自己数学压轴题没把握。我怕她熬坏了身子,又不敢多劝,怕给她添压力。”说着,她盛出一碗温热的莲子羹,“你等会儿给她送上去,就说睡前喝点安神,别提复习的事。”
江亦辰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备战高考时,母亲也是这样,每天晚上给他留一碗热汤,不说多的话,却把所有的担心都融在汤里。他走上二楼,脚步放得极轻,怕惊扰了房间里的人。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恋棠略带沙哑的声音:“进来吧。”
房间里的书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试卷和笔记本摞得老高,江恋棠正趴在桌前,手里握着笔,眉头微微蹙着,面前摊着一本数学错题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的“江恋棠 高三(1)班”,字迹工整,像极了苏晓棠年轻时的笔迹。看到江亦辰进来,她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却还是挤出笑容:“爸,这么晚了还没睡啊?”
“给你送碗莲子羹,睡前喝点,睡得香。”江亦辰把碗放在书桌角落,目光扫过她的错题本,忽然注意到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错题:红色画重点,蓝色写解题思路,黑色补充知识点,和他当年记错题的习惯一模一样。他忍不住拿起错题本翻了两页,轻声说:“你这错题本整理得比我当年还细致,当年我就是靠这样整理错题,数学才从110提到130的。”
恋棠接过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疲惫好像消散了些:“爸,你当年高考紧张吗?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点没掌握,一想到高考就心慌。”江亦辰坐在她床边,拿起她的数学课本,指尖拂过扉页上的笔记:“怎么不紧张?当年我考前一周,连吃饭都没胃口,你爷爷就拉着我去河边散步,说‘把题当成石头,你就是地质锤,再硬的石头也能敲开’。”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蓝白封面的小本子——是他高中时的错题本,封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淡了,却依旧能看清“江亦辰”三个字。“你看,这是我当年的错题本,里面也有很多没弄懂的题,甚至还有因为紧张算错的简单题。”他翻开本子,指着一道函数题,“这道题我当时错了三次,直到考前一天才彻底弄懂。高考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准备到百分百完美,只要把会的题都做对,就是最好的结果。”
恋棠接过父亲的旧错题本,指尖轻轻拂过纸页上的解题步骤,忽然看到空白处用铅笔写的“晓棠”两个字,忍不住笑了:“爸,你当年还把妈妈的名字写在错题本里啊?跟你现在给我讲的故事一模一样。”江亦辰耳尖微红,挠了挠头:“那时候不敢跟你妈妈表白,只能把心事藏在里面。现在想想,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道坎,重要的是坎两边有你想珍惜的人,有你想坚持的事。”
恋棠把旧错题本放在自己的错题本旁边,两个蓝白封面的本子叠在一起,像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时光。“爸,我知道了。我会调整好心态,争取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不让你们担心。”她喝完最后一口莲子羹,把碗递给江亦辰,“你也早点睡,别总为我操心。”
江亦辰走出房间时,看到苏晓棠站在楼梯口,眼里满是询问。他轻轻摇了摇头,又比了个“放心”的手势,苏晓棠这才松了口气,跟着他走回卧室。“恋棠情绪怎么样?”她轻声问,生怕吵醒女儿。“挺好的,跟她聊了聊我当年高考的事,还把我的旧错题本给她看了,她心态放松多了。”江亦辰把碗放进厨房,回来时看到苏晓棠正翻着恋棠小时候的照片。
照片里的恋棠才刚上小学,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拿着一张满分的试卷,笑得眼睛都眯起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她就要高考了。”苏晓棠感慨道,“还记得她第一次背书包上学,你非要送她去学校,站在校门口看了半小时才走,回来还跟我说‘恋棠会不会不适应’。”江亦辰坐在她身边,从身后抱住她:“那时候总觉得她还小,需要我们保护,现在才发现,她已经能自己面对这么大的挑战了。”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的氛围既紧张又温馨。苏晓棠每天变着花样给恋棠做营养餐:早上是江南特色的青团和豆浆,中午有她爱吃的糖醋排骨和清蒸鲈鱼,晚上则是清淡的蔬菜和安神的莲子羹。她还特意查了食谱,学会了做恋棠小时候爱吃的桂花糯米藕,说“考前吃点甜的,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