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夏风裹挟着栀子花的甜香,漫过青瓦白墙,溜进苏晓棠的书房。她正伏案整理读者给《错题本里的情书》的回信,指尖拂过那些真挚的文字,嘴角始终噙着温柔的笑意。书架上,一排排“情书投递箱”整齐排列,从最初的五本增至如今的二十余本,红色的“金婚之约”被妥善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她和江亦辰新添的深棕色“暮年情书”,而念念带着孩子回来时,总会带来那本属于第四代的浅紫色小本子,每一本都承载着不同岁月的温度。
江亦辰端着一盘切好的冰镇西瓜走进来,目光落在苏晓棠专注的侧脸上。她的发间已染上几缕不易察觉的银丝,眼角也有了浅浅的纹路,可在他眼中,依旧是高中时那个问他数学题会脸红的姑娘。他将果盘放在桌角,视线不经意间扫过书架最顶层——那里放着一本泛黄的相册,里面夹着他们当年结婚时的照片。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华丽的婚纱,只有一身简单的红色连衣裙,和他借来的西装,在小小的民政局门口拍了一张合影,连一场像样的婚礼都没有。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突然在江亦辰心底生根发芽。当年他们重逢后,只想尽快相守,匆匆领证便组成了家庭。后来有了念念,忙着照顾孩子、打拼事业,补办婚礼的念头便被一次次搁置。如今孩子长大成人,事业稳定,他们的爱情也在岁月中沉淀得愈发醇厚,他想给她一场迟到多年的婚礼,一场没有遗憾、只属于他们的盛大仪式,用那些藏在错题本里的情书作聘,把余生所有的温柔都补给她。
“在想什么?”苏晓棠察觉到他的注视,抬起头笑着问道,递给他一块西瓜。
江亦辰回过神,接过西瓜,掩饰性地咬了一口,含糊道:“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些读者的故事真感人。”他的目光再次掠过那本相册,心中已经悄悄埋下了计划的种子,“对了,下个月是我们相识十五周年的纪念日,你想怎么过?”
“相识十五周年?”苏晓棠愣了愣,随即笑着摇头,“都这么多年了,还搞这些形式干嘛?一家人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就挺好。”
江亦辰心中微动,她总是这样,温柔而通透,从不计较形式上的东西,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想给她一个惊喜。“也行,”他顺着她的话说道,眼底却闪过一丝狡黠,“不过我想好好策划一下,给你个小惊喜。”
“好啊,”苏晓棠并未多想,低头继续整理信件,“只要你安排,我都喜欢。”
从那天起,江亦辰便开始偷偷着手筹备婚礼。他知道苏晓棠不喜欢铺张浪费,所以婚礼的核心不是奢华,而是“心意”与“回忆”,要将他们这些年的爱情故事,都融入这场迟到的仪式中。
首先是场地。江亦辰想起他们高中时最常去的学校后山,那里有一片开满野菊花的山坡,也是他当年偷偷给她讲题的地方。后来城市发展,后山被改造成了城市公园,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花海。他亲自去考察了好几次,最终选定了公园深处的一片草坪,那里背靠青山,面朝湖泊,每年夏天都会开满和当年一样的野菊花,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是邀请名单。江亦辰没有打算邀请太多人,只邀请了双方的家人、高中时关系要好的同学,还有那些通过《错题本里的情书》相识、彼此鼓励的读者代表。他想让这场婚礼,充满熟悉的温暖与真挚的祝福。
最关键的,是婚礼的细节。江亦辰翻遍了他们所有的“情书投递箱”,从蓝色本子里的青涩暗恋,到黑色本子里的默默守护,再到墨绿色本子里的岁月温情,他挑选了一些最动人的句子,打算印在婚礼的邀请函、桌卡和背景板上。他还特意联系了当年为他们拍摄结婚照的照相馆,重新定制了一套婚纱摄影,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为了不让苏晓棠察觉,江亦辰每次外出筹备,都会找各种借口。有时说公司有应酬,有时说和老同学聚会,有时甚至会拉上念念当“掩护”。
“爸爸,你真的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婚礼吗?”念念得知父亲的计划后,兴奋得跳了起来,“太浪漫了!妈妈肯定会很感动的!”
“所以你要帮爸爸保密,”江亦辰摸着她的头,叮嘱道,“不能让你妈妈知道,不然惊喜就没了。”
“放心吧爸爸!我肯定守口如瓶!”念念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又好奇地问,“那婚礼上需要我做什么?我想当妈妈的伴娘!”
“当然需要,”江亦辰笑着说,“你不仅要当伴娘,还要帮爸爸朗读我们‘情书投递箱’里的句子,作为婚礼的特别环节。”
“好耶!”念念开心地答应下来,开始主动帮江亦辰出谋划策,“爸爸,婚礼的主题可以叫‘错题本里的情书之约’,这样既符合我们家的传家宝,又很有意义!”
“这个主意真好!”江亦辰赞许地点头,采纳了念念的建议。
筹备过程中,江亦辰遇到了一个难题——婚纱。他不知道苏晓棠现在喜欢什么样的款式,又不想直接问她,怕暴露计划。于是他想到了苏晓棠的闺蜜林薇,当年他们结婚时,林薇是唯一的伴娘,也是最了解苏晓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