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第68章 渔岛奇遇:帆影逐浪,渔家烟火暖人心

石狮沙滩的日出还在脑海中闪着金光,苏家人的赶海余兴未消,江亦辰便提议前往距离石狮四十公里的惠安小岞岛。“那里是惠安女的聚居地,不仅有原生态的渔村风光,还能乘渔船出海捕鱼,体验真正的渔家生活。”他翻着手机里的攻略,“而且小岞岛的海岸线更曲折,礁石更多,据说能捡到不一样的贝壳和海螺。”

“惠安女?是不是穿着花头巾、短上衣、宽裤脚的阿姨们?”念念想起之前在画册上看到的形象,好奇地问道。

“是啊,”苏晓棠笑着点头,“惠安女的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有特色,我们还能看到她们织渔网、晒海鲜的场景呢。”

苏母一听,立刻来了兴致:“早就听说惠安女勤劳能干,这次一定要亲眼看看。”

收拾好行李,带上前一天捡的满满一袋贝壳,一家人驱车前往小岞岛。车子驶上跨海大桥时,海面风平浪静,湛蓝的海水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渔船在海面上缓缓行驶,留下一道道白色的航迹。念念趴在车窗上,数着远处的渔船,嘴里念叨着:“一艘、两艘、三艘……好多渔船呀!”

抵达小岞岛时已近中午,阳光明媚,海风和煦。岛上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种着高大的木麻黄树,树叶在海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沿途的民居大多是石头砌成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屋顶覆盖着红色的瓦片,搭配着远处的大海,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渔村画卷。

他们预订的民宿就在小岞镇中心,是一栋两层的石头小楼,老板是一对年轻的惠安夫妇,丈夫叫阿明,妻子叫阿玲,阿玲正是一位地道的惠安女。她穿着标志性的天蓝色斜襟短上衣,黑色宽裤脚,头上裹着鲜艳的花头巾,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笑容格外淳朴。

“欢迎你们来小岞岛!”阿玲热情地迎上来,接过他们的行李,“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歇会儿,午饭我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鲜。”

民宿的院子里晒着渔网和海产干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和阳光的味道。一楼的餐厅面朝大海,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远处的海岸线和渔船。餐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清蒸鱼、白灼虾、炒花蛤、紫菜蛋花汤,还有一盘金黄酥脆的炸海蛎,每一道菜都散发着鲜美的香气。

“尝尝这道炸海蛎,”阿明给念念夹了一个,“这是我们小岞岛的特色菜,海蛎都是今早刚挖的,肉质饱满,裹上淀粉和蛋液炸至金黄,外焦里嫩,可好吃了。”

念念咬了一口,海蛎的鲜甜混合着外壳的酥脆,味道果然绝佳,她连连点头:“好吃!比昨天的海蛎煎还好吃!”

苏父尝了一口清蒸鱼,鱼肉鲜嫩多汁,没有一点土腥味,忍不住赞叹:“这鱼真鲜!阿明,你们平时都是自己出海捕鱼吗?”

“是啊,”阿明点点头,“我们岛上的男人大多以捕鱼为生,我每天凌晨就出海,中午回来,捕到的海鲜要么自己吃,要么卖给镇上的饭店。”他指着窗外的渔船,“你们看,那艘挂着红色旗帜的就是我的船,明天我带你们出海捕鱼,体验一下我们渔民的生活。”

“真的吗?太好了!”念念兴奋地拍起手来,“我要和爸爸一起捕鱼,抓一条最大的鱼!”

“没问题,”阿明笑着说,“明天凌晨四点出发,正好赶上早潮,能捕到不少鱼。不过要起早,你们能起得来吗?”

“能!肯定能!”念念用力点头,生怕阿明反悔。

吃过午饭,阿玲提议带他们去岛上的风车岛逛逛。“风车岛是小岞岛的标志性景点,有很多大风车,还有原生态的礁石滩,能捡到很多漂亮的贝壳和海螺,比石狮的沙滩还多。”

一行人沿着海边的公路往前走,路边的木麻黄树随风摇曳,偶尔能看到惠安女背着竹筐,戴着花头巾,在田间劳作,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念念好奇地盯着她们的服饰,小声问苏晓棠:“妈妈,惠安女阿姨们为什么要裹着头巾呀?”

“因为海边风大,阳光也强烈,裹着头巾可以防风防晒,”苏晓棠解释道,“而且这是她们的传统服饰,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是惠安文化的象征。”

阿玲补充道:“我们惠安女的服饰可有讲究了,花头巾是用细棉布做的,上面的图案都是手工绣的,每个人的头巾图案都不一样;短上衣是斜襟的,方便干活;宽裤脚则能防止海水打湿裤子,特别实用。”

说话间,就到了风车岛。远远望去,十几座白色的大风车矗立在海边的山头上,叶片在海风的吹拂下缓缓转动,与蔚蓝的大海、洁白的云朵相映成趣,像一幅童话般的画面。礁石滩上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礁石,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蘑菇,经过海浪的长期冲刷,表面变得光滑圆润。

“哇!大风车好大呀!”念念兴奋地朝着大风车跑去,江亦辰连忙跟上去,生怕她摔倒。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