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笼罩着残破的星火方舟。
回响之庭湮灭的余波如同远去的雷鸣,渐渐消失在感知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的“虚静”。方舟漂浮在一条新生的、极不稳定的裂隙通道中,四周是扭曲变幻的光影和无法理解的色彩流,仿佛航行在梦境与现实的夹缝。
没有熟悉的星空,没有回响之庭的乳白壁障,甚至没有观测者舰队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只有未知,无边无际的、令人心悸的未知。
“我们…逃出来了?”一个幸存的船员瘫坐在操作席上,喃喃自语,脸上混合着劫后余生的茫然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没有人回答。指挥枢纽内一片狼藉,设备火花闪烁,警报声大多已熄灭——并非故障排除,而是因为受损过于严重,连警报系统都失效了大半。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和淡淡的血腥味。
邹玥(邹波意识)艰难地想要撑起身体,却引来一阵剧烈的咳嗽,鲜血从嘴角不断溢出。她感到全身无处不痛,精神更是如同被掏空了一般,与火种源那微弱至极的连接传来阵阵针扎似的刺痛。界层稳定度停留在45%这个极其危险的水平,意味着方舟随时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扰动而崩溃。
“汇报…情况…”她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
副官挣扎着爬过来,脸上带着血污,艰难地调出还能工作的少数监控屏幕。
“结构损伤…47%…尾部完全撕裂,能源线路大面积中断…”
“能量储备低于10%…火种源进入深度休眠修复状态,无法提供有效输出…”
“人员伤亡…正在统计,初步估计…超过十五万人伤亡或失踪…”
“现世…大陆板块移位,气候异常,多处城市损坏,民众伤亡不详,但…恐慌情绪略有平息,似乎因为脱离了那片地狱…”
“万界联军…最终成功跟随进入节点的战舰…仅剩187艘,且全部重伤,失去战斗能力…”
一连串的噩耗,每一个数字都沉重得让人窒息。
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联军几乎打光,方舟濒临解体,火种源重伤,人员伤亡惨重…而他们,只不过是从一个绝地逃到了另一个未知险境。
逆熵法则强度维持在Lv5.3,勉强适应着这新裂隙通道的、混乱且不稳定的临时法则,但无法提供更多帮助。方舟界层稳定度甚至因为环境的暂时“平静”而极其缓慢地回升至58%,但这远不足以让人安心。
伏羲网络算力严重受损,但仍在艰难地运行着,开始初步扫描和分析当前所在裂隙通道的数据。
【新裂隙通道临时法则分析中…稳定性极差,法则变换频率高,能量背景混乱。】
【方向无法确定,存在多重维度褶皱。】
【检测到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读数,来源未知,特征与回响之庭及观测者均不匹配。】
最后一条信息,引起了邹玥的注意。
“放大…那个信号源…”她吃力地指示。
屏幕上,在一片代表混乱和无序的能量背景中,一个极其微弱的、却异常稳定的光点,在遥远的前方闪烁着。它太微弱了,仿佛随时会熄灭,但却顽强地存在着,与周围环境的混乱格格不入。
像是指引迷途船只的、遥远彼岸的微光。
那是什么?另一个类似回响之庭的避难所?一个未被观测者发现的失落文明?一个自然的宇宙奇观?还是…另一个陷阱?
无人知晓。
但这一点微光,对于刚刚从地狱挣扎而出、近乎绝望的幸存者们而言,却是此刻唯一能看到的、可能存在的方向。
“记录坐标…缓慢向其靠近…保持最高警惕…”邹玥下达了指令。方舟和残存的联军战舰,如同重伤的巨兽,开始拖着残躯,在这条极不稳定的新裂隙中,小心翼翼地向着那点微光前进。
速度很慢,因为不敢消耗太多能量,也因为前路莫测。
邹玥靠在破损的控制台上,看着那屏幕上的微光,眼神复杂。她想起了Tranquil-7文明的最终选择,想起了那无尽的静滞和绝望。他们拒绝了那条路,选择了挣扎求生,代价惨重。
现在,这一点微光,会引领他们走向怎样的未来?
火种源急需修复,叶灵的污染指数稳定在55%的高位,但状态依旧不稳定,那点微光会是对她有益还是有害?观测者主力舰队在回响之庭湮灭中损失如何?它们会再次追来吗?从Tranquil-7文明的历史中,他们又该如何吸取教训?
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但却找不到任何答案。然而,只要生命之火尚未完全湮灭,只要尚存一息,便会存在希望之光。
修复受损设施……统计人员伤亡情况……全力安抚民众情绪…… 邹玥有条不紊地发布着一系列战后指示,尽管嗓音仍旧显得有些孱弱无力,但其中已悄然流露出一缕毋庸置疑的坚毅气息: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我们依然存活于世。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丝气息……也绝不能轻言放弃,必须咬牙坚持前行。
她的眼眸再度凝视向远方那道微弱的光芒。不管那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别无选择,只能毅然决然地朝着那个方向进发。毕竟,在这片无边无际、满目疮痍的虚空废土之中,这唯一的一线曙光或许正是引领他们开启全新征程的关键所在。
那道缝隙间透出的微弱光芒宛如一座灯塔,指引着饱经沧桑、遍体鳞伤的方舟,义无反顾地迈向充满未知数的未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