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罪域图鉴 第5章 冒牌货的失误

清晨的阳光终于毫无保留地泼洒进市局大楼,驱散了夜晚的阴霾,却驱不散刑侦支队会议室里那团混合着烟雾、茶碱和沉重思考的凝滞空气。

林宸和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线条、问号,一起沐浴在这片光亮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刺眼。陈建国靠在椅背上,眼皮耷拉着,但眼神里的光却像被砂纸磨过一样,粗糙而锐利,紧紧盯着白板,仿佛要把那些字一个一个地抠下来,嚼碎了咽下去。

张猛、赵思妍还有队里其他几个骨干也都陆续进来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熬夜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诡异案情吊起来的、不服输的亢奋。他们看着白板上林宸梳理出来的内容,不时交换着眼神,低声讨论几句。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林宸用笔尖敲了敲白板,总结了他和陈建国熬夜的成果,“模仿者极其高明,复制了原案绝大部分核心特征,甚至包括一些未公开的细节。但他并非完美无缺,他在至少三个地方留下了可能属于他自己的印记。”

他的笔点向三个关键词:

“一、清洁剂残留气味与死者异常干净的脚底。提示他可能事后进行过清理,试图抹去某些自身痕迹。”

“二、核心绳结打法的‘镜像’偏差。提示他可能通过照片学习,而非亲传,并且他本人可能有左利手倾向或与此相关的行为习惯。”

“三、标志性道具‘火柴盒’摆放角度的细微偏离。提示他放置道具时的视角、心理状态或某种无意识习惯与原案凶手不同。”

“而最新从现场阳台门缝提取到的微量金属碎屑和油污,”林宸的笔移到旁边空白处,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则完全超出了原案的范畴,意义不明,可能是他新的‘签名’,也可能与他的职业、使用的工具或进入离开现场的方式有关。”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大家都在消化这些信息。

张猛第一个憋不住,挠着头开口:“我说……这哥们儿图啥啊?费这么大劲,学得这么像,又故意留点小尾巴?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生怕我们找不到他?”

这个问题,恰恰问到了最关键的核心。

林宸转过身,面向大家,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这就是侧写的起点。他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线索。他的动机,绝不仅仅是杀人那么简单。”

他走到白板前,在“模仿者动机”下面画了两条分支。

“第一种可能,扭曲的崇拜。”他在第一条分支上写下“崇拜”二字,“他极度崇拜十五年前的凶手孙鹏,或者崇拜那起案件本身所代表的某种扭曲的‘艺术性’或‘力量’。他通过复刻现场来表达这种病态的敬意。而那些偏差,则可能源于他无法完全克服的自身习惯——他在努力成为‘另一个孙鹏’的过程中,不经意流露出了‘自己’。”

“第二种可能,”林宸的笔移到第二条分支,重重写下“挑衅”二字,“也是我认为可能性更大的一种。他的终极目标不是死者,也不是致敬过去,而是……”他的笔尖越过白板,虚点了一下陈建国,“……我们。尤其是陈队。他是在挑衅,是在炫耀他的能力,他将此视为一场游戏。而那些偏差,甚至包括新出现的金属碎屑,可能都是他故意留下的‘谜题’或‘提示’,目的是引导调查方向,炫耀他的聪明,享受将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快感。”

“或者,两者皆有。”赵思妍推了推眼镜,冷静地补充道,“崇拜与挑衅往往是一体两面。他可能既崇拜那个能制造出如此轰动案件的‘原型’,无论是孙鹏还是当年破案的陈队,又渴望通过超越或戏弄‘原型’来证明自己更强大。”

林宸赞同地点点头:“没错。而无论是哪种动机,都指向同一个侧写方向——”他转身,在白板中央开始勾勒模仿者的轮廓:

“一,他拥有极强的信息收集和学习能力。他能获取到高度保密的核心案卷细节,能学会复杂古怪的绳结,能搞到停产多年的道具。这意味着他可能有特殊的信息渠道甚至不排除内部渠道,或者拥有极高的智商和钻研精神。”

“二,他拥有极强的计划性和执行力。整个复刻过程需要周密的策划和冷静的执行,现场清理也显得较为专业。他可能从事某种需要严谨和细致的工作。”

“三,他可能存在某种心理缺陷或执念。需要通过这种极端方式寻求关注、认可或发泄。他与十五年前的案子,或者与陈队您本人,可能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

“四,基于绳结偏差和清洁剂使用可能暗示的‘弥补错误’心理,他可能并非惯犯,此次行动带有一定的实验性或表现性。但他同时又极其危险,因为他的行为模式难以预测。”

“五,”林宸最后补充道,目光扫过众人,“他就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他如此急切地想与我们‘交流’,想看到我们的反应,说明他很可能在密切关注着案件的调查进展,甚至……可能就在我们周围,以一种我们尚未察觉的方式。”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