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第253章 算盘响过三更天

车夫得了钱,压低了帽檐,一言不发地融入了比墨更浓的夜色。

小算盘独自站在巷口,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

他身上那件不合身的旧呢大衣,是陆九思赏给某个下人的,后来又被他捡来穿,根本挡不住上海冬夜刺骨的湿冷。

他攥着怀里那只牛皮纸袋,纸袋的棱角硌着他的肋骨,硬邦邦的,像一块冰。

那是他鼓起平生最大的勇气,从陆九思书房暗格里偷出来的最后一份密档,上面记载着利济社在九江、芜湖、安庆沿江最重要的七处暗仓坐标。

这里是云记在法租界的临时办事处,门脸不大,但门楣上那盏彻夜不熄的灯笼,在黑暗中透着一股安稳人心的暖光。

他站了很久,久到手脚都快没了知觉,终于,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抬手叩响了那两扇厚重的门环。

“咚,咚,咚。”

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沉重,像敲在他自己的心上。

门开了条缝,露出一张警惕的脸。

小算盘没说话,只是将冻得通红的手指指向自己,然后指向怀里的纸袋。

谢云亭并没有睡。

他正坐在灯下,审阅着小春子连夜整理出的《全国茶运通志》草稿。

这是他规划中未来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他要将全国的茶路、水文、关卡、税率,都一一绘入这张宏大的蓝图里。

听到阿橹的通报,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淡淡吩咐:“让他进来,小春子,给客人上茶。”

小算盘被领进温暖如春的内堂时,还有些恍惚。

他看到那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年轻人,正专注地在图纸上用朱笔勾画,仿佛搅动了整个上海滩风云的不是他,而是一个置身事外的书生。

一杯热气腾腾的兰香红茶被小春子放在他面前,那独特的、清雅而温暖的香气,是他这辈子从未闻过的味道。

他局促地搓着手,手指上的冻裂口子被热气一熏,疼得钻心。

“坐。”谢云亭终于放下笔,抬起头。

他的目光很平静,却像能看穿人心最深处的角落,“天冷,喝口茶暖暖身子。”

小算盘不敢看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滚烫的茶汤滑入喉咙,瞬间驱散了五脏六腑的寒意,也烫得他眼圈一红。

谢云亭的声音不疾不徐地响起:“你义父陆九思,教了你三十年算盘,教你怎么拨珠如飞,怎么算尽利润。他有没有教过你,一架算盘,究竟几钱重?”

小算盘的身子猛地一颤。

谢云亭看着他,继续问道:“他又可曾教过你,一颗人心,到底有几两?”

这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少年心中那层用自卑和畏惧筑起的硬壳。

小算盘的嘴唇哆嗦着,再也忍不住,两行热泪滚了下来。

他猛地抬起头,双目赤红,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我要他活着……我只求谢老板,给他一条活路!”

他将那个牛皮纸袋从怀中掏出,双手用力推到桌案中央,像是卸下了一座大山。

“……但是,他不能再害人了。”

天还未亮透,三支由云记最精干伙计组成的队伍,已经在阿橹的带领下,如三把尖刀,悄无声息地分赴九江、芜湖、安庆三地。

命令很明确:只查封,不惊动。

第一批查获的消息通过加密电报传回上海时,连一向镇定的小春子都变了脸色。

暗仓里堆积如山的,并非预想中的茶叶或物资,而是两样东西:即将作废的大批银元券,和已经霉变得如同烂泥的劣质陈茶。

“他想干什么?”小春子看着电报,手指冰凉。

谢云亭站在巨大的航运图前,目光落在长江水道的一个关键节点上:“他想在币制改革前,用这些废纸冲击金融市场,再将这些霉茶抛入江中,谎称是运茶船队遭遇水匪,制造茶叶短缺的恐慌,让整个中下游的茶市彻底崩盘。他要拉着所有人一起死。”

“疯子!”小春子咬牙切齿,立刻翻出海关记录进行比对,很快便发现了更惊人的事实,“东家,这七处暗仓相关的六船货品,报关单全部是伪造的!日期、船号、货物清单……全是假的!”

她抬起头,眼神里是彻骨的寒意,一字一句地在卷宗上写下结论:“这不是商业,是劫国。”

抄送稽查处的备案文件,连夜便送了出去。

上午十点,上海总商会紧急召开临时听证会。

会长站在台上,脸色铁青地宣读了稽查处的调查通报,会场内一片死寂。

“……鉴于利济社及其首脑陆九思,行为已严重触犯商律国法,构成经济叛国罪。经总商会全体理事表决,即日起,永久剥夺利济社一切会员资格,其名下所有资产依法查封,长江中游段原属利济社管辖的十三处码头,即刻开放公开竞标!”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会场后排的谢云亭身上。

这是胜利者理所应得的战利品。

只要他开口,这遍布长江黄金水道的十三处码头,便是他云记的囊中之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