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第192章 暗流压城

那股刺骨的寒意,在江心栈恢复通航的热闹喧嚣中,反而愈发清晰。

通航第三日,江心栈已然成了整条水道上最耀眼的明珠。

南来北往的商船,像是嗅到蜜糖的蜂群,将这片刚刚经历过血火的水域挤得水泄不通。

栈桥上人声鼎沸,伙计们的吆喝声、算盘珠子清脆的撞击声、铜钱入柜的沉闷声响,交织成一曲象征着财富与生机的乐章。

夜里,孙掌柜抱着新账册,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通红的眼睛里闪烁着光,手指颤抖地指着账册上的一行数字:“东家,您看!这才三日,日均流水已破两万银元!照这个势头,不出半月,我们就能把建桥的本钱全赚回来!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然而,这份喜悦却丝毫没有感染到谢云亭。

他立在栈桥的望楼上,目光越过下方熙攘的人群,投向对岸皖南连绵起伏的墨色山峦。

他的眉头紧紧锁着,仿佛那山影中藏着什么噬人的猛兽。

“孙掌柜,”他的声音在喧闹中显得异常冷静,“这三日,可有一位我们皖南本地的茶农,来栈上交过一斤茶叶?”

孙掌柜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他愣了半晌,猛地翻开另一本记录收货的账簿,一页页翻下去,脸色由红转白,最后变得灰败。

偌大的账本,记录的都是外地客商的南北杂货,茶叶一栏,竟是触目惊心的空白。

那两万银元的流水,不过是过路财神留下的香火钱,真正的根基——皖南的茶源,竟被无形地斩断了。

谢云亭不必再问,心中已然明了。

他转身对一直侍立在侧的阿灰道:“快马回乡,去祁门、去黟县、去石台,把耳朵给我竖直了听,我要知道,程鹤年到底在乡亲们中间撒了什么毒!”

阿灰领命而去,不过一日一夜,便带着一身风尘和满脸的怒火赶了回来。

他冲进密室,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声音嘶哑地禀报:“东家,出大事了!程鹤年那个狗贼,买通了上海、汉口好几家大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说我们……说我们‘云记’私通倭寇,那座栈桥是为日本人走私物资建的!现在整个皖南都传遍了,说您是‘茶皮汉奸’!”

“汉奸”二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还放出风声,”阿灰气得浑身发抖,“说省府震怒,不日将派专员彻查,所有经‘云记’之手外运的货物,都会被当作战资查封!茶农们都吓破了胆,谁还敢把茶叶卖给我们?谁家要是跟云记沾上边,就是通敌的罪名!他们宁可让茶叶烂在手里,也不敢出货啊!”

话音未落,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杨师爷裹着一件不起眼的旧长衫,闪身进来,脸色比窗外的夜色还要沉重。

他已官复原职,但眉宇间的忧虑却更深了。

“云亭,事情比你们想的更糟。”杨师爷压低声音,带来了一个更致命的消息,“省府那边,我托人问了,暂时不会有大动作,程鹤年这是虚张声势,想用舆论压垮你。但真正的杀招在海关!我收到密信,沪上江海关已接到程鹤年通过洋行关系递交的密令,凡是盖有‘云记’戳印的货单,一律延迟验放三十日!”

三十日!

对于茶叶这种极其讲究时效的商品,别说三十日,就是十日,都足以让一船顶级的祁门红茶沦为无人问津的次品。

这不仅是断了财路,更是要将“云记”的信誉彻底碾碎。

“不止如此,”杨师爷继续道,“几大洋行已经联手,派人深入茶区,趁火打劫,大肆压价收购毛茶。市价一百块一担的茶,他们只给三十块!茶农们走投无路,有些已经开始卖了。这是要断你的源头,烂你的根,废你的信用!程鹤年不敢再用武力动你的桥,就转而用这不见血的刀子,来毒化人心,诛你的心!”

好一招釜底抽薪!

密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灯火都似乎黯淡了几分。

谢云亭沉默许久,脸上却缓缓浮现一抹冰冷的笑意:“他以为堵住了茶农的门,就能蒙住天下人的眼么?他要毒化人心,我就要让他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

当夜,谢云亭召集所有骨干于栈桥中心的密室议事。

昏黄的灯光下,他取出一只从未开封过的,印着火漆“茶引”的精致茶罐。

这是云记赖以成名的“火种茶”,每一罐都代表着云记的最高品质与信誉。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亲手撬开了那枚完好的火漆封印。

“阿灰,”他将茶叶分装成上百个小纸包,递了过去,“你带人,立刻将这些茶样送到每一艘停靠在栈桥的商船上。告诉船主们,这是我云记的茶。云记之茶,创立至今,从未掺假,也永不欺客。”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心腹的脸,声音沉稳而有力:“并且传我的话,明日午时,我谢云亭在栈桥桥头,设‘千杯鉴茶宴’!请所有过路商旅、江湖同道,免费品评。我云记的茶,是真是假,是优是劣,是忠是奸,一口便知!”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