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第181章 当嫁不是当人

晨雾似纱,薄薄地笼罩着龙脊坞的井台。

谢云亭立在井边,一夜未眠,眼底布满了血丝。

那株新生的野茶苗,尖芽上的露珠折射着熹微的天光,生机盎然,却映不进他沉如寒铁的眼眸。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张薄薄的信纸,纸角已被指尖的冷汗浸得微微发皱。

这是丫鬟小翠冒着被苏家宗族发现的风险,连夜从县城里送出来的密信。

信上的字迹潦草而惊惶,却字字如锥,扎进他的心里——苏家宗族已然知晓苏晚晴抵押嫁妆一事。

那位在族中最重规矩的七叔公勃然大怒,在祠堂里拍碎了一只茶盏,怒斥苏晚晴将先人遗物“以妇人脂粉换取商贾铜臭”,丢尽了书香门第的脸面,扬言今日便要亲自带人上门,从她腕上夺回那只祖传的翡翠镯子。

谢云亭的目光穿过晨雾,望向不远处茶棚里临时支起的木板床。

苏晚晴还在熟睡,连日来的惊吓与操劳让她清减了许多,原本莹润的面颊此刻苍白得如同一张薄纸。

她的手腕搭在被子外,素白,空荡,那抹熟悉的温润碧色已然不见。

昨夜,就在这井边,她亲手解下了那只镯子。

灯火下,她的眼圈是红的,声音却异常平静,平静得让他心头发紧。

她将冰凉的镯子塞进他掌心,只说了一句:“云亭,这是死物,人是活的。只是……若当真失了赎期,往后,就莫再提归期了。”

不提归期。

这四个字,比任何哭闹都更像一把刀,割断了她与娘家最后那点念想,也割在了谢云亭的心上。

他知道,这一押,押上的不只是一笔救急的钱,更是苏晚晴身为苏家女儿的身份和尊严,是她与那个回不去的家的最后一点牵连。

天光渐亮,苏晚晴悠悠转醒。

她一眼便看到了丈夫僵直的背影,看到了他握得发白的指节。

她没有问,只是披上外衣,缓缓走到他身边,将一件带着体温的薄衫披在他肩上,轻声道:“信收到了?”

谢云亭身子一震,没有回头,声音沙哑得厉害:“晚晴,我对不住你。”

苏晚晴却摇了摇头,她的手轻轻覆上他紧攥的拳头,一点点将他的手指掰开,取出那张已不成样子的信纸,随手丢进了身旁的灶膛里,火苗一舔,瞬间化为灰烬。

“我娘留下的东西,原就是想用在有用处的地方。”她的话语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云亭,他们要的只是那只镯子,是苏家的脸面。可我给你的,不止是那个。”

她转身回到屋里,不多时,竟与闻声赶来的柳三嫂合力抬出了一只半人高的紫檀木箱笼。

箱子样式古朴,雕着细密的缠枝莲纹,一看便知是有些年头的贵重物件。

“这是……”谢云亭愕然。

苏晚晴没有说话,只是取下钥匙,打开了箱盖。

没有预想中的珠光宝气,没有绫罗绸缎。

箱中静静躺着的,竟是十余件朴素到近乎简陋的手工制茶器具。

三副大小不一的竹筛,筛网细密,边缘已被摩挲得光滑发亮;五只小巧的白釉陶罐,用来封存茶样;还有叠得整整齐齐的青布围裙,几根用来压实茶饼的枣木压条。

每一件器物不起眼的角落,都用烙铁烫着三个小小的篆字——清心社。

一旁的柳三嫂看着这些东西,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用袖子揩着眼角,声音哽咽:“姑爷,你莫怪小姐。这些……都是当年老夫人还在时,小姐亲手做的。那时候她在女学办‘清心社’,教那些家贫的女学生读书识字,还教她们制茶的手艺。小姐常说,‘女子持筛,亦可立身’。她说,这才是苏家女儿真正的嫁妆,是能让人站直了腰杆子的东西。”

谢云亭怔怔地看着箱中的一切,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

他一直以为,他娶的是一位不识人间疾苦的书香闺秀,却不知,她的风骨,早已融进了这一箱一箧的烟火气里。

当日下午,谢云亭亲自赶着一辆骡车,载着那只紫檀箱笼,径直去了县城里最大的当铺——恒裕昌。

“恒裕昌”的孙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一对三角眼,总带着几分审视的精明。

他看到这只做工精美的紫檀箱,以为是哪家落魄大户要典当传家宝,脸上露出了惯常的市侩笑容。

可当箱盖掀开,看清里面那些“不值钱”的竹木瓦罐时,他的笑意僵在了脸上。

“谢老板,你这是……消遣我?”

谢云亭神色平静,他抚摸着箱中那副磨得光滑的竹筛,沉声道:“孙掌柜,我今日来,非典金银,乃赎民命。箱中之物,是我妻子的心爱之物,也是她当年兴学助人之器。若有人问起,烦请掌柜的对外说一句,苏氏变卖妆奁,非为生计,乃捐产兴学。”

孙掌柜愣住了,他那双精明的三角眼,第一次收起了审视,换上了一种复杂难言的神色。

他盯着箱里的制茶器具看了许久,又抬头看看谢云亭布满血丝的双眼,半晌,竟长长叹了口气。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