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 第113章 烂船也有三根钉

阿篾的话音在寂静的后院里,像一根冰冷的针,扎破了胜利的喧嚣。

谢云亭心中那股不安瞬间被放大,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盯着自己最得力的臂膀:“哪里不对劲?”

“说不上来,”阿篾眉头紧锁,在院中踱步,脚下的石板被月光照得发白,“赫德美败得太快,太彻底了。他们盘踞汉口十余年,根深蒂固,一朝被民意冲垮,这不合常理。就像一头猛虎,被人用拳头打退,它就算退,也该留下一地血爪印。可现在……太干净了。”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云记的伙计连滚带爬地冲进院子,脸色煞白,上气不接下气:“老……老板!不好了!天刚亮,法租界的巡捕房就带人把我们租的三处仓库全贴了封条!”

阿篾脸色一变:“理由!”

“说我们……我们涉嫌私运军资!”伙计的声音带着哭腔。

几乎是同时,另一名负责接洽钱庄的账房先生也冲了进来,手里捏着一沓作废的票据,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老板,完了!裕通、信达、四海……所有钱庄,今早一致拒收我们‘信’字号的茶引抵押!他们说,赫德美联合了三家最大的华商茶行,发了联名通告,谁敢给云记做信贷,就是跟整个汉口茶市为敌!”

两道惊雷,接连劈下。

有茶无仓,有票无钱。

这是釜底抽薪,是经济上的绞杀!

前几日赢得的道义和人心,在冰冷的商业规则面前,似乎瞬间变得一文不值。

院内的气氛骤然凝固,连空气都仿佛被抽干了。

唯有谢云亭,在最初的错愕之后,眼神反而沉静下来。

毒蛇,终于亮出了它最致命的毒牙。

他缓缓走到院中的水缸边,看着水面倒映出自己疲惫却无畏的脸。

“阿篾。”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取图来。”

阿篾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立刻转身入屋,片刻后捧出一卷巨大的图纸。

图纸在石桌上展开,正是谢云亭凭借鉴定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连夜绘制出的《沿江仓储热力图》。

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汉口沿江数百个仓库的位置、容量、归属,其中十几处被系统标为耀眼的红色。

谢云亭的手指在图纸上缓缓划过,最终,落在了几处并不起眼的、未被标记的灰色区域上。

“他们封的是官仓,是洋行名下的产业,是那些摆在明面上的棋子。”他的指尖在图上轻轻一点,语气笃定,“可他们封不了民心,更封不了这长江两岸,千家万户的屋檐。”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高墙,望向江对岸那片星火点点的村落:“去簰洲湾,请九婆婆。”

半日后,簰洲湾小学的操场上,人山人海。

百岁高龄的九婆婆被几个妇人搀扶着,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拐杖,站在用课桌临时搭起的高台上。

她满是皱纹的脸上,一双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谢云亭站在台下,对着黑压压的人群深深一揖。

“诸位乡亲,”他朗声道,“云记遭难,洋人封了我们的仓,断了我们的钱。三万担茶叶,无处安放。今日云记不求捐,不求借,只求向乡亲们……租借屋檐一角!”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九婆婆用拐杖重重一顿地,苍老而洪亮的声音响彻全场:“老婆子我活了一百零二岁,见过茶商给官府送礼,见过茶商给洋人磕头,就没见过哪家茶商,敢把身家性命,交到我们这些泥腿子手里托着!”

她颤巍巍地举起手中的拐杖,指向自家那间破旧的茅屋:“今日,我老婆子这间破屋,就是云记的第一个仓!谁信得过谢老板,谁家的阁楼、柴房,就都是云记的仓!”

“我信!”人群中,一个汉子吼道,“我家地窖还能放二十担!”

“我家阁楼也行!”

“算我一个!”

呼应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暖流。

谢云亭命人抬上早已备好的竹牌,每块竹牌上都用火烙着独一无二的编号。

“乡亲们每存放十斤茶叶,便领走一枚竹牌。他日凭牌取茶,或换成等价现洋,云记绝不食言!”

一夜之间,簰洲湾三百余间民房,化作了云记星罗棋布的分散仓库。

三百个家庭,成了云记最坚实的后盾。

仓库问题暂解,资金的绞索却越勒越紧。

次日黄昏,江心一艘不起眼的小舟上,谢云亭召集了码头挑夫的头领小石头、船娘的代表黑妞,以及十几名纱厂女工。

江风吹拂,众人神色凝重。

谢云亭没有一句废话,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方案:“我不要各位的血汗钱,云记要做的是生意,不是乞讨。我推出‘茶引预购制’。乡亲们可用平日积攒的铜板,预购未来三个月、半年乃至一年的茶叶。价格不变,云记还认!”

他取出一张刚印好的预购券,上面画着一个背着茶篓的娃娃。

“而且,每预购满十张,我云记再赠一张‘巡茶童’荣誉帖。凭此帖,持帖人的子女,可在云记任何一处茶坊免费听书、识字。”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