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绝世推拿手 第55章 春日寒,生计忙

春寒料峭,残冬的余威仍在清晨肆虐。夜色如同巨大的墨砚,将天地晕染得一片深沉,唯有几颗残星在遥远的天际,稀疏地眨着疲惫的眼。

东方的启明星尚未完全隐去,鸡鸣声便已此起彼伏,穿透了沉睡的县城,唤醒了新一天的劳碌。

陈家的院落里,早已亮起了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如同茫茫黑夜中的一座小小灯塔。

陈晓宏正和妻子许书珍一起,借着微弱的灯光,将前一天下午顶着寒风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蔬菜 —— 碧绿的菠菜、脆嫩的莴笋、还有带着泥土芬芳的萝卜,小心翼翼地装上那辆吱呀作响的旧板车。

“晓宏,你慢着点,别把菜叶子碰坏了,卖相不好,价钱就上不去。” 许书珍一边麻利地用稻草捆扎着菠菜,一边不放心地叮嘱丈夫。她的声音带着清晨的微哑,却透着一股坚韧。

陈晓宏 “嗯” 了一声,黝黑的脸上映着灯光,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那是用力和早起的缘故。

“知道了,你也抓紧,听说今儿个淮南那边有集市,去晚了怕是占不到好位置。” 他直起腰,搓了搓有些冻僵的手,哈了口热气,白色的雾气在灯光下迅速消散。

“都捆好了,你再看看,够不够一车?” 书珍拍了拍手,打量着堆得像小山似的板车。

“差不多了,这些菜水灵,到市里指定能卖个好价钱。等卖了钱,给娘扯块布做件新棉袄,她那件太旧了。再给小文买点糖吃。” 陈晓宏憧憬着,语气里带着对生活的期盼。

许书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都听你的。那我们赶紧走吧,路还远着呢。”

夫妻俩合力,将沉重的板车推出院门。吱呀 —— 嘎啦 —— 板车的轮子碾过寂静的村道,发出单调而又充满生机的声响,渐渐消失在县城的薄雾中。

就在陈晓宏夫妇踏着晨露远去的时候,陈家的另一间屋子里,英子也已经起身了。作为这个家的主心骨,母亲和奶奶的双重身份,让她习惯了最早醒来,承担起里里外外所有的家务。

窗外,风依旧呼呼地刮着,像野兽在远方低吼,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英子披了件掉了色的旧棉袄,走到院子里,不禁打了个寒颤。

她端起墙角那只沉甸甸的大木盆,里面是一家人换下的脏衣服,朝着屋后的压水井走去。

压水井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中,井壁上还挂着未融化的白霜。英子将木盆放在井边,伸手握住冰凉的压杆。

“嘿 —— 哟 ——” 她用力向下压去,吱嘎吱嘎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一下,两下……冰凉的井水终于 “汩汩” 地涌了出来,带着地下水特有的暖气。

“这天儿,水可真凉啊。” 英子小声嘀咕着,将手伸进水里,井底的水却有一点暖,但暖不到一小会,刺骨的寒意瞬间传遍全身,她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却依旧咬着牙,搓洗着衣服。

肥皂泡在冰冷的水中泛起,很快又被寒风吹散。她的手很快就冻得通红,像红萝卜一样,但她仿佛感觉不到似的,只是埋头搓洗、捶打,动作熟练而有力。

洗完满满一大盆衣服,晾在院子里的绳子上,像一面面五颜六色的旗帜在寒风中飘扬。

英子直起身,捶了捶有些发酸的腰,看着这些晾晒的衣物,心里却很踏实。这是生活的印记,是家的味道。

回到低矮的厨屋里,英子先是熟练地往灶膛里添了几根干柴,“噼啪” 一声,火苗舔舐着黝黑的锅底,跳跃的火光立刻驱散了厨屋的寒意,也映红了英子布满皱纹却依旧慈爱的脸庞。她往锅里添满水,盖上锅盖,等水烧开。

很快,锅里的水便 “咕嘟咕嘟” 地沸腾起来,白色的蒸汽从锅盖缝隙里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氤氲了整个厨屋。

英子拿起大铁勺,将滚烫的开水倒铁舀进一个个暖水瓶里,直到把所有的水瓶都灌满,厨房里充满了水汽和暖意。

接下来,是做早饭。她舀出几碗玉米面粉,倒进瓦盆里,加入温水,开始用力揉面。

她的手臂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有些粗壮,但揉起面来却充满了力量。面团在她手中渐渐变得光滑筋道。

“妈,您又起这么早。”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是大女儿秀秀。她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到英子忙碌的身影,赶紧走过去,“我来帮您烧火吧。”

英子回头,慈爱地笑了:“秀秀醒啦?天冷,多穿点衣服,别冻着。火我已经烧上了,你去看看你妹妹醒了没,让她也起来暖暖身子。”

“哎!” 秀秀乖巧地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英子将揉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先用手掌压扁,再用擀面杖擀成手掌大小,然后熟练地贴在烧得通红的大锅内壁上。

“滋啦” 一声,面团与热锅接触,立刻散发出诱人的麦香。锅中间,她早已切好的雪菜和腊肉片正在滋滋作响,那腊肉是过年时省下来的,平时舍不得吃,今天特意拿出来给大家改善伙食。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