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绝世推拿手 第46章 旧屋议亲,初会订良缘

乡间的土路蜿蜒曲折,车轮碾过,扬起一阵细密的黄尘。张家秀牵着许书珍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秋阳高照,晒得人暖洋洋的,路边的田埂上,几株野菊开得正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远处,许家那座低矮的土坯房,在稀疏的树木掩映下,显出几分陈旧与落寞。

一进院门,一股混合着药草和烟火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回字形的小院落,南北各有一排茅草土基房,南边第一间是厨屋,隔壁给牲口住,茅厕在最里边。

北面朝阳的房子一连三间,大姐二姐都出嫁了,父母住靠西的一间,哥哥嫂子带三儿子住一间,书珍就带两个侄女在靠东的一间,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屋内光线昏暗,许书珍的母亲,也就是张家秀的姨母,正歪坐在炕头,背靠着叠起的旧被褥,眼神有些呆滞地望着屋角。

听到动静,她缓缓转过头,看到是张家秀和许书珍,脸上并无太多表情。炕的另一头,姨父盖着厚厚的被子,只露出一颗蜡黄的脑袋,呼吸略显沉重。

“姨母,我们回来了。” 张家秀走上前,熟稔地拿起炕边的一个粗瓷碗,给姨母倒了点水。

姨母接过水,抿了一口,才慢悠悠地问:“啥事回来?城里活不忙了?” 她的目光掠过许书珍,带着一丝惯常的冷淡。

张家秀在炕沿边坐下,拉过书珍的手,脸上堆起笑容:“姨母,这次回来,是有桩大喜事要跟您说。”

“喜事?” 姨母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波澜,随即又黯淡下去,“我这瘫子,还能有啥喜事。”

“是书珍的喜事。” 张家秀提高了些声音,“姨母,您还记得不,前些日子书珍生病,是我带她去城里看的医生?就是陈孝斌陈叔给书珍推拿了一个多月治好的。”

姨母想了想,点了点头:“记得,咋了?”

“那陈家啊,是个好人家。陈叔人仗义,他儿子陈晓宏,一表人才,在县里读高中,人也老实本分。”

张家秀说得眉飞色舞,“我瞧着书珍和晓宏挺合适的,就给他们俩搭了个桥。这不,陈叔和刘婶都同意了,想订亲了!”

“订亲?” 姨母愣了一下,目光终于落在了许书珍身上,那眼神里没有喜悦,反而带着一丝审视和…… 盘算。

她打量了许书珍片刻,见女儿低着头,一副温顺的样子,便毫不犹豫地开口道:“哦,订亲啊。行,我没意见。”

在她看来,女儿迟早是泼出去的水,是个赔钱货,如今有人愿意要,还是城里人家,自然是巴不得的。

如今虽说书珍胸口伤治好了,但也不能做重体力活挣公分了,省得在家碍眼,还得白吃饭。

许书珍听到母亲如此轻易就答应了,心里反而有些不是滋味,鼻子微微一酸。

这时,哥可可许树红闻讯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他媳妇,还有听到动静赶过来的大姐和二姐。

“娘,秀儿姐,啥订亲?” 许树红问道。

张家秀又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陈家在城里,条件不错,陈晓宏一表人才,还是个高中生,人也不错。

大姐一听,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呀!这可真是大喜事!书珍能嫁到城里去,那可是享清福了!”

二姐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陈家肯要书珍,还真是珍儿的福气。晓宏那孩子我见过一次,是个稳重的。”

只有大嫂,站在哥哥许树红身后,撇了撇嘴,心里老大不乐意。

她寻思着:许书珍这丫头,虽说平时闷不吭声,但手脚还算勤快,家里洗衣做饭、喂猪打狗的杂活,她没少干。这要是嫁出去了,岂不是少了个免费劳力?

想到这儿,她忍不住开口道:“城里人家?我看悬!陈家要是条件那么好,能看上咱书珍?别是穷得叮当响,想骗个媳妇回去干活吧?我看啊,这门亲事不能随便应!”

张家秀听了,眉头一皱:“大嫂,话不能这么说。陈家啥情况我清楚,人家真是实心实意的。晓宏那小子,着实是个老实人。”

许树红也觉得媳妇说话难听,瞪了她一眼:“行了,你少说两句!秀儿姐还能坑了书珍不成?娘都答应了。”

大嫂见丈夫和张家秀都护着,知道明着阻拦是不行了,但心里的小算盘却打得更响了:哼,想娶我们许家的人,可没那么便宜!免费劳力没了,总得从彩礼上捞回来!

她眼珠一转,心想:彩礼、三金,一样都不能少!还有,家里这两个老的,她嫁那么远,以后谁来侍候?每年不得给些养老钱补贴家用?想到这里,她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开始默默盘算起来。

而此时的陈家,早已是一片忙碌景象。陈孝斌指挥着儿子陈晓宏打扫堂屋,把那张老旧的八仙桌擦了又擦,椅子也搬到院子里用清水冲洗干净。英子则在厨屋里,和老婆婆陈母一起,择菜、洗菜,锅碗瓢盆叮当作响。

“晓宏,把那窗户再擦亮点,别让人笑话咱屋里黑。” 陈孝斌叮嘱道。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