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第325章 天才只是见他的门槛!

中南半岛的战略博弈余韵未散,光屏画风陡然切换。

一段简洁却震撼的短视频弹出,魔性bGm搭配“流量神话”的标题:

【斗音涨粉天花板!3句话、4秒钟涨粉2000万,他是北大扫地僧,更是华夏数学之神,韦东逸!】

各朝各代的帝王们瞬间被勾起好奇。

刘邦探着身子盯着光屏,想看看这“流量之神”究竟长啥样。

朱元璋皱眉打量画面中朴素的身影,琢磨着“矿泉水配白馒头”的低调。

嬴政眼中闪过锐利,对“数学之神”的称号充满探究。

李世民则摸着胡须,好奇这“疯人院”里的天才到底有多厉害。

【画面中,北大校园的林荫道上,韦东逸身着简单的t恤长裤。

手里攥着一瓶矿泉水、两个白馒头,面容憨厚却带着专注的疏离感。

短视频里,他只说了三句话:“我是韦东逸,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的。

我主要研究数学分析、偏微分方程这些。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全程现身仅4秒钟,解说声激昂:就这3句话、4秒钟,直接涨粉2000万!

网友疯传:这是被数学耽误的流量之神,更是心若赤子的学术泰斗!】

“3句话涨粉2000万?!”

刘邦咋舌,“这小子看着普普通通,没想到这么受欢迎!”

樊哙也瞪大了眼睛:“手里就一瓶水、两个馒头,比俺还朴素,竟是个大神?”

画面中,韦东奕低头啃着馒头,眼神专注,仿佛周遭的喧嚣与他无关。

【镜头切换,北大校门的画面出现,解说声揭秘“四大疯人院”:

北大有四大疯人院,数院、物院、化院、生科,能进去的都是天才、鬼才、怪才!

而数学院是“疯人院之首”,北大学校代码,数学院编码01。

号称“华夏第一学府的第一系”,囊括了全国最强大脑!】

“第一学府的第一系?这门槛怕是比登天还难!”

朱元璋感慨,“能进这里的,都是人中龙凤啊!”

李世民颔首:“学术之道,贵在专精。”

“这数学院聚集天下顶尖人才,想必是学术研究的圣地!”

【解说声补充:“在这个天才扎堆的地方,韦东奕一个人站到了封神塔尖,天才的门槛,在他眼里只是垫脚石!”

【画面中,韦东逸参加数学竞赛的片段闪过,奖杯堆满桌面,解说声骄傲:

凡是他参加的数学比赛,冠军从无旁落!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他以满分夺冠

国内各类数学赛事,他一出手就是第一,被业内称为“韦神”,完美诠释了“别人的上限,只是他的起点”!】

“比赛必拿第一?这才是真大神!”

曹操摸着胡须,眼中闪过欣赏,“孤当年征战沙场,就佩服这种所向披靡的人物!”

“要是他研究的数学能用到行军布阵、工程建造上,定能派上大用场!”

嬴政沉声道:“数学乃万物之基,丈量土地、计算粮草、修建宫殿,皆离不开数学。”

“韦东逸这般天才,若生于朕的时代,定是国之栋梁!”

【画面中,韦东逸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场景出现,黑板上写满复杂的数学公式,他眼神发光,与平时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

解说声感慨:平时带着矿泉水、白馒头,低调得像个路人。

可一提到数学,他就像换了个人,侃侃而谈、光芒万丈!

这份对数学的纯粹热爱,正是他封神的秘诀!】

“心无旁骛,方能大成!”

李世民赞叹,“韦东奕专注于数学,不慕名利、不求奢华,这份赤子之心,最难能可贵!”

刘邦也道:“朕最佩服这种人,认准一件事就做到极致!”

“矿泉水配白馒头,却站在学术之巅,比那些贪图享乐的权贵强多了!”

【网友辣评刷屏,满是敬佩与调侃:

【“韦神:3句话、4秒钟,涨粉2000万;别人:拍断腿,涨粉2000个!这就是天才的流量密码!”】

【 “北大数院:华夏第一系的第一系;韦东奕:第一系的塔尖!这是天才中的天才!”】

【 “矿泉水+白馒头=数学之神!韦神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大神,从不需要华丽的包装!”】

【“别人参加比赛是争第一,韦神参加比赛是给别人留第二!这就是降维打击!”】

“给别人留第二?这评价太绝了!”

朱元璋笑得直摇头,“这般天赋,加上这份专注,想不成神都难!”

嬴政也颔首:“朕当年一统天下,靠的是雄才大略”

“而韦东奕靠的是纯粹的智慧与热爱,这种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发光发热!”

【画面中,韦东逸的童年照片闪过,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小学一年级的他不看漫画,反而捧着华罗庚的着作津津有味。

解说声温情又震撼: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老师。

别人看漫画的年纪,韦东奕已经迷上了华罗庚,父子俩的日常消遣是“做道数学题”。

天赋加熏陶,想不牛都难!】

刘邦拍大腿,“别人消遣是喝酒吃肉,他们家消遣是做数学题,这就是差距啊!”

樊哙也点头:“陛下说得是!这韦东逸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难怪能成大神!”

【镜头切换,14岁的韦东逸站在山东师大附中奥数训练队里,周围都是比他大的高中生。

解说声骄傲:初二那年,14岁的他天赋藏不住,破格被奥数训练队提前选中,跟高中生同台竞技,丝毫不落下风!】

朱元璋咋舌,“咱当年14岁还在放牛,他已经在挑战奥数难题了,人比人,气死人!”

李世民也颔首:“少年英才,自古有之,但这般天赋,实属罕见!”

【画面中,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的考场场景出现,解说声揭秘残酷竞争

2018年高一入选国家集训队,8场大考,每场4小时解3道超难题,连金牌得主张一甲都只能完成1-2道。

韦东逸却狂揽23道半!

更绝的是,他常1小时就做完4小时的题,自创的“韦方法”比标准答案还简洁!】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