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 第152章 恩赏将士,君心不疑

京都,不对,如今应该叫东瀛省东平府,原来的皇宫如今变成了东瀛承宣布政使司。

楚宇正在翻看着牺牲将士的名册,前方站着一群人,其中包括蓝玉、朱棣等人,还有被派来的三司官员。

“蓝玉,将士的骨灰都装好了吗?”

“回殿下,都已经按您的吩咐,装殓并刻上了姓名。”

“户部的人在吗?”

“臣在。”,一个官员走出。

“你记好了,我从战利品中调出一百万两用于阵亡将士的抚恤金,还有三百万两作为全军将士的奖赏。”

户部官员表情复杂,开口道,“殿下,这...似乎不合规矩...”

楚宇直接将天子剑扔到那人面前,“你跟它说去吧。”

户部官员连忙道,“臣明白!臣记住了!”

当天晚上,大营一片热闹景象,到处都在推杯换盏,将领们杯子里的全是从后世搬来的伏特加。

楚宇坐于首位,举起酒杯,“第一杯,祭奠战死沙场的弟兄们!”

说完,直接把酒泼洒在地上,将领们纷纷照做。

“第二杯,我楚宇敬诸位!干了!”,楚宇张开嘴,实则是把酒往身后泼去。

其他人坐的远,看不到这个情况,但和楚宇坐一桌的蓝玉等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楚兄,这酒这么好,你怎么不喝呀?”,朱棣小声道。

“这酒太特么辣嗓子了,喝不惯。”

“那你家地下还存着这么多?”

“全是老毛子送的,搬来给你们喝腾地方。”

喝着喝着,外面突然传来喧闹声。

楚宇啃着猪蹄,口齿不清道,“蓝玉,去瞅瞅咋回事。”

蓝玉出去不久回来了,脸上表情有点古怪。

“外面怎么了?”

“殿下,外面的士兵领了发下去的赏银,都在喊万岁呢。”

“喊谁?”

“喊您。”

“噢。”,楚宇不在意的继续啃猪蹄。

同桌的史官和站岗的锦衣卫都掏出了小本本开始记录。

朱樉直接把史官的纸笔夺走,“王八蛋,什么都敢记呀你!”

锦衣卫见朱棣在盯着自己,默默地收起了小本子。

“楚兄,这万岁可不能乱喊,得赶紧制止才行。”,朱棡开口道。

“咋的,老朱还担心我占岛称帝呀?接着喝,接着舞!”

......

在楚宇和战利品还在海上时,事情的记录就先一步回到了应天府。

在得知远征将士高喊楚宇万岁后,当即就有人准备上书弹劾。

毕竟对于楚宇这个人,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看不惯的,其中就有个别的腐儒。

早朝上,这些人就站出来对楚宇进行弹劾。

朱元璋在听完这些人的话后,表情淡然,“咱在圣旨里写的明明白白,楚宇可以一言决之,无需上报。”

“陛下,广陵王楚宇此行这是在收买军心呀!恐其意图不轨,会对我大明社稷不利呀!”

“收买军心?意图不轨?”

朱元璋口中重复着这八个字,“你们的意思是,楚宇要拥兵造反?”

“陛下明鉴!”,一位御史叩首道,“楚宇私分战利品,又纵容将士高呼万岁,其心可诛啊!”

朱元璋笑了,笑声中带着几分讥讽,“你们这些读书人,整日里就知道琢磨那些典籍。可曾想过,楚宇为什么要造反?”

见几人面露难色,回答不出来。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御阶前,“那咱来告诉你们。楚宇那个世界,百姓吃饱穿暖,出门有铁车,天下有铁鸟。夏天有冰,冬天有暖,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他在那边生活的可比咱这个皇帝还舒坦。他为何要放弃那样的生活不过,跑来当这个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劳什子皇帝?”

一名御史争辩道,“可是陛下,这万岁之呼...”

“万岁?”,朱元璋打断他,“将士们打了胜仗,喝了美酒,得了赏钱,心里高兴,喊两声怎么了?咱当年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将士们不也高呼万岁?咱那时还是小明王的臣子呢,莫非咱那时也要造反了?”

朱元璋走回龙椅前坐下,“楚宇要是真想当皇帝,大可在东瀛岛自立为王,何苦漂洋过海把战利品都给咱运回来?你们啊,心眼比针尖还小!”

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善长出列道,“陛下,虽广陵王确定无二心,但人言可畏。不如稍作申斥,以安众心?”

朱元璋摇头道,“申斥什么?楚宇做得对,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就该重赏!要是立了功还要被猜忌,往后谁还肯为大明冲锋陷阵?”

朱元璋扫视群臣,目光如炬,“广陵王楚宇所行得当,加以赏赐。再有妄议此事者,以离间君臣论处!”

退朝后,朱标调侃笑道,“爹,您这也太护着楚哥了。”

朱元璋笑了笑:“标儿,楚宇不是咱这样的古人,他的思想行为就像这天上的鹰,是禁锢不了的。倒不如放开手,他反而会记得咱对他的信任,记得咱的好。”

朱元璋看向殿外,目光深邃,“这大明江山,也需要这小子的帮助呀。”

与此同时,距离松江府港口还有几十里的楚宇,对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哪个混蛋惦记我了?”

他打了个喷嚏,继续在手机备忘录里写着怎么开发矿山的事宜。

朱樉和朱棡这两个性格暴虐的主被楚宇留在了东瀛暂时坐镇,与其让他们回来祸害大明百姓,不如在那边祸害倭人。

那边被净化一轮后,大概还有五六百万,就算两人每天砍到手软,砍到老死也砍不完。

其实按照楚宇一开始的想法,是打算杀一半的,但考虑到需要人挖矿,那挖矿的自然不能是大明人,所以数百万倭人逃过一劫。

将来他们不仅要挖矿,还要进行生产,收获要上交八成,更是要推行生育,不能让人口老龄化,一个家庭两年内不诞下新生儿,直接全家连坐。

......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