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云台山,罗延环便与李凌霄等人分道扬镳了。他说,开封距离潞州不远,潞州马上要开战,先行回去处理一些俗务。李凌霄并未细问,罗延环便未细说。殊不知,他此一去,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这个决定成就了他的一段传奇,也给李凌霄日后大业带来了强大助力。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罗延环纵马奔东南,李凌霄等人奔向了西南。
这日日暮时分,李凌霄等人行到沁水河。河上结冰甚厚,一眼望去,夕阳下,落霞里,满河都泛着清冷的光芒。无主的野鸭子绕着枯芦努力地飞来飞去,嘎嘎嘎的叫声甚是凄美。
看着眼前的落霞与野鸭子,李凌霄想到了先唐王勃的那篇《滕王阁序》,其中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眼前的情景极为贴切。继而,他又想到了“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这一句,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自己还是要好过王勃的,他虽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壮志,却无处去请缨杀敌。而自己,现正在去洛阳途中,可以为朝廷尽自己一份绵力。如果可以的话,他一定要请缨,到战场前去杀敌,平石敬瑭叛乱,驱逐契丹蛮夷。
披着落日余晖,他们沿河又行了一段路程,却遗憾地发现,河上竟没有一座桥梁可通过沁水。这是不正常的。河虽不宽,但结了冰,马儿不能下河。因为河冰的厚度,不知是否能承载得了马儿和人的重量。没办法,只能向更远处继续行去,希望沿河能寻到过河的桥梁。他们沿河又走了很远一段距离,倒是看到了两座桥梁,但是都被人为毁坏了。看着破败的桥梁,尤俊疑惑地问彭峰,为何要毁掉这些桥梁?他说:战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是正理儿,怎么会人为的毁坏这些桥梁?彭峰也说不上一个所以然。他是行伍出身,当然明白尤俊的意思。
这时夕阳已经落山,夜幕瞬时便笼罩了中原大地。
“如我猜测不错,这是李唐怯战了。”李凌霄幽幽说道。
“为何有如此之说?”彭峰疑惑地问。
“彭大哥,你是从军中而来,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石敬瑭与契丹铁骑攻打洛阳,沁水与黄河是否必经之地?”
“这两条大河是必须要过的。哦,公子,我明白了。”彭峰忽然惊呼出声。
李凌霄凝眉看着彭峰,等待他的下文。
“公子,如今天寒地冻,大河冰封,无船可渡。如果石敬瑭攻打洛阳,必取河上桥梁。如今,石敬瑭所倚仗的是契丹铁骑,而契丹铁骑不可能从冰上渡河。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不敢冒险乘马渡河一样。故而,李唐朝廷也想到了这一层,提前毁掉桥梁,以此阻止契丹铁骑渡河。”说到这里,彭峰顿了顿,看着被损毁的桥梁,怒声说道:“这是谁出的主意,简直扯淡!简直荒唐至极?”
“这样不是很好嘛。桥被破坏了,可阻止契丹铁骑渡河。为什么彭大哥你这么生气?”尤俊疑惑地问道。
“好个屁!”彭峰直接爆粗口:“两军对垒,岂能未战先怯。尤俊兄弟,你没有真正得行军打过仗,有些东西可能不知道。你可以想一想,战端未起,将自己境内的桥梁先行毁掉,正如公子刚才所说,这是不战先怯,自乱阵脚。心生怯意,又如何作战?如何取胜?还有,河上桥梁是军需器械的补给渠道,是战争的生命线。战争紧要关头,会需要大量补给,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桥梁毁掉,补给线断了,己方的补给将会受到致命影响。献此计策者,必是昏聩之人。采纳此计之人,简直就是猪脑子。”彭峰痛心疾首,再次爆粗口。
李凌霄颇为欣赏地点了点头。毕竟彭峰曾行伍出身,做过将军,一语道破其中关键。
“公子,毁桥这样的昏庸之策,估计这只是其一,不知还有多少啊。唉,李唐将败,李唐将败啊。”彭峰更加痛心疾首。
现在,彭峰都是以“公子”称呼,俨然与阿克一样,将李凌霄当成了主人。
李凌霄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彭峰的言辞有些过激,但李凌霄能够理解彭峰此时的心情。一个曾经冲锋陷阵、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他是多么渴望打胜仗啊。
他们继续向前行去。天色渐渐晚了,残月高悬,星斗满天。可是,他们仍没有找到过河桥梁。怎么办?人可以踏冰过河,但是,马匹不行。此地距离洛阳尚远,马匹是断不能丢下的,买到它们已经实属不易。一路行来,他们早就留意着,马匹几乎都被朝廷征用了。如果弃马,人涉冰过河。到了河对岸再买,肯定不易,怕是花多少银两都不会买到了。
“公子,整条沁水河不可能一座桥都没有的。只是不知道在哪里,还有多远才能寻到?现在天色已晚,人困马疲,要不先找个村落暂时住下吧?待明日再寻也不迟。”彭峰建议。
李凌霄本想继续赶上一段路再歇下。这几日,他们都是这样,一般都是二更时分才寻个地儿住下。他心里急啊,担心战事马上起来,自己却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做。看看坐下马匹,确实已经疲累。没办法,他只能采纳彭峰的建议,先找个地方住下,明日继续找寻桥梁。李凌霄非常认可彭峰的判断,沁水河上肯定有桥梁,不可能尽毁。否则,刘七他们如何从洛阳奔赴潞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