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 第162章 半夜窑响三声,是成瓮还是炸魂

第七日清晨,林英起了个大早,蹲在窑厂泥料堆前,指尖蘸着新调的泥浆,在陶坯上划出一道浅痕……

这是今日第二窑的关键:空间泥土比例从三成增至五成。

“林队长,釉料调好了。“小炉匠捧着瓦罐跑过来,炭笔在他衣襟上蹭出几道黑印,“按您说的,玉坠纹路拓进釉里了。“

他压低声音,目光扫过林英颈间的玉坠,“昨儿夜里我又对了三遍,连最细的裂纹都没差。“

林英伸手摸了摸陶坯,空间泥土特有的温凉透过指腹传来。

她知道,这是在透支玉坠的本源,自重生以来,空间虽能提供沃土寒潭,却像被层薄膜隔着,每次取用灵物都要消耗玉坠的灵气。

前次首窑成功,玉坠凉了整整三天,这次若能让纹路定型,往后烧瓮便无需再直接调用空间能量。

“搬进去吧。“她站起身,袖口沾了星点泥渍。

陈默不知何时站在身后,递来帕子的手顿了顿,林英眼下青黑如墨,脸色白得像窑厂刚出的素胎。

“英子。“陈默攥住她手腕,指腹触到她脉搏跳得虚浮,“你三天没合眼了。“他另一只手覆上她颈间的玉坠,触手一片凉意,“玉坠都快没温度了。“

林英想抽回手,却被他握得更紧。

窑厂的风卷着柴灰掠过,卷得他额前碎发乱飞。

她忽然想起昨夜他蹲在油灯下抄图谱的模样,钢笔尖在纸上洇开墨点,抬头时眼镜片泛着暖黄的光:“你要是累垮了,百瓮计划谁来撑?“

“这一窑必须成!“林英声音轻却有力,“纹路定型后,往后烧瓮只需要按图谱来,不用再耗空间本源。“她抽回手,拍了拍他手背,“我心里有数。“

陈默还想说什么,远处窑口突然传来三声闷响。

像有人用石杵捣在夯土墙上,又像深潭里沉了块磨盘,闷闷的,带着震颤。

小炉匠第一个冲过去,他天生夜视眼,此刻窑内火光在他眼里不是橙红,而是淡金,那是灵气翻涌的颜色。

陶坯上的釉面正泛着微光,纹路如活物般在釉下蠕动,竟与林英颈间玉坠的裂痕同频震颤。

“瓮要醒了!“他扑在窑口喊,声音里带着哭腔,“它们在......在吸灵气!“

话音未落,“轰“的一声炸响,窑顶烟囱像被巨斧劈开,黑烟裹着火星直冲天际,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乱飞。

“天罚!天罚来了!“周卫国举着铜锣从村口跑来,身后跟着七八个被他煽动的村民,“我早说这窑邪性!炼蛊呢这是!“他挥着铜锣砸向最近的陶坯,“砸了它,给老天爷赔罪!“

“周支书!“柳氏从窑房里冲出来,肩上的伤还渗着血,前儿赵干事带人拆窑时她护窑被推搡的。

她抄起烧火棍拦在周卫国面前,“首窑的瓮治好了老李家娃的痢疾,给王婶的产妇汤保了温,你说邪性?“

“那是凑巧!“周卫国铜锣又举高几分,“你当这世道容得下妖法?县上早说要查……“

“够了!“林英踉跄着冲过来,厉吼一声,陈默想扶她,被她摆手推开。

她站在窑前,后背被窑温烤得发烫,面前是周卫国涨红的脸,“周支书要砸瓮,先砸我。“

人群里顿时起了骚动。

二柱挤到前面,脖子梗得像只鹅:“我娘喝了首窑的水,咳血都轻了!要砸瓮,先砸我脑袋!“

冷四爷柱着拐杖从人堆里钻出来,往地上一跪:“要砸瓮,先踩过我这把老骨头!“

林英盯着窑内翻涌的黑烟,能感觉到空间在震颤,那是灵气与凡火对冲了。

若现在强行降温,三十六口瓮全会崩成碎片;可再这么烧下去,窑体怕是要炸。

“陈默,带两个人去取寒潭水。“她声音冷静得像淬过冰。

“沿窑身泼,要外冷内热。“林英又转头对小炉匠喊:“按玉坠纹路,在窑外划导流阵!“

“导流阵?“小炉匠一愣。

林英想起昨夜半梦半醒间,玉坠突然发烫,眼前浮现出金色纹路在地面游走的画面……像是空间本能的指引。

她拽过小炉匠的手,在他掌心划了几道:“就这么划,快!“

陈默跑回来时,额角挂着汗,怀里抱着陶罐,寒潭水透过陶壁渗出水珠,冻得他指尖发红。

林英接过陶罐,泼向窑身——冰水遇上火热的窑壁,腾起大片白雾。

小炉匠举着炭笔在地上飞跑,画出的纹路泛着微光,像条金色的蛇,将窑体紧紧缠住。

时间变得漫长,林英盯着窑口,耳中只有自己的心跳。

三刻钟后,窑内的闷响突然变了节奏。

她凑近看,窑火不知何时从金色转成了青碧,像山间松涛里的磷火,安静却炽烈。

“稳了。“冷四爷凑过来,胡子上沾着白雾,“这火......像活物在喘气。“

第四日清晨,开窑的木槌还没敲响,窑厂外已围满了人。

老陶颤巍巍揭开窑门,三十六口瓮带着余温被抬出来,在晨光里排成两列。

“倒水!“林英一声令下。

二柱拎着水桶跑过来,往第一口瓮里倒了半桶山泉水。

寒气“唰“地冒出来,水面浮起细小的冰晶花,像撒了把碎钻。

更奇的是,冰晶花竟顺着瓮壁上的纹路流动,从瓮口游到瓮底,又游回来。

小炉匠捧起一口瓮,鼻尖几乎贴上釉面。

他瞳孔微微收缩,那纹路真的在“呼吸“,每隔三秒便明灭一次,像在跟谁对暗号。

“活了......“小炉匠声音发颤,“它们在自己养寒泉!“

林英摸出随身的小刀,在指尖划了道小口。

血珠滴在瓮内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那血珠竟顺着纹路缓缓渗进釉里。

下一刻,整口瓮泛起幽蓝的光,像深潭里的月光。

“成了!“林英舔了舔指尖的血,嘴角扬起,“往后不用再靠空间供能,它们自己就能养寒泉。“

当晚,窑厂的油灯一直亮着。

陈默伏在桌上画图谱,钢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导灵九线,这名字好。“他抬头时,眼镜片上沾着油灯光,“可要是这技术传开......“

“会有人追根溯源到玉坠?“林英替他说完,把最后一口瓮装进木箱,“柳婶,这口送去卫生所,给产妇煮汤用。“她转头看向陈默,眼里映着跳动的火苗,“但只要火不灭,真相就由我来说。“

周卫国在自家土炕上烧信,纸灰飘到窗台上,被风卷着往窑厂方向去。

他没注意到,窑厂后墙的槐树上,小炉匠正踮着脚把一块刻着导灵九线的陶片塞进蜜罐。

蜜罐上贴着县农业站的地址,他拍了拍蜜罐,小声说:“这火,该烧得更远些。“

第十日清晨,林英站在窑厂门口,山风卷着松涛声吹来,她听见村口传来马蹄声。

陈默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捏着封电报,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省城生物研究所......“

“来了。“林英望着远处腾起的尘烟,嘴角慢慢翘起来。

这把火,终究要烧进更大的天地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