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打铁铺子,刘大没有干活,在铺子里抽着旱烟。
“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刘大的媳妇儿抽泣着说道。
“哭,哭,哭!就知道哭!”刘大烦躁地把旱烟一磕,“怎么办?大不了离开京城!我就不信了,这天地之大,还没我刘大的容身之所了!”
“咱们几代都在这,怎么走啊?小愣子还在旁边的私塾读书呢!”刘大媳妇儿还在哭。
刘大媳妇抹着眼泪道:“这免费的私塾小愣好不容易才考上,咱们怎么就能撒手让他走呢!”
“你瞧瞧这铺子里有生意没?”刘大指着周围道,“人家有后台!有官在后边!咱们能斗得过?总不能这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就这般给人吧!”
刘大媳妇儿听完哭得更伤心了。
“爹!娘!”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跑得气喘吁吁,“告!告示!”
“什么告示?”刘大没听明白。
“你跟我走就是了!”刘小愣拉起刘大的手就走。
告示墙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刘小愣怎么也挤不进去,刘大一把托起他放到自己的肩膀上。
“爹!我瞧见了!我跟你说说!”刘小愣喊道。
“小孩儿你认识字?那你大声说些,咱们也听听!”旁边一个年轻人喊道,“都安静安静!”
“圣上发告示说,现在朝廷设立天工阁,凡我大翊朝子民,不拘士农工商,但有巧思妙技,皆可献呈。一但被取录,便有奖励。”刘小愣骑在刘大肩头上往告示边走了走,看清了便大声道。
“什么巧思妙技?什么奖励?”有人喊道。
“凡……能利国利发者,皆在应赏之列。农桑之技、工匠之巧、医药之术、军国利器、文教之器等都可!”刘小愣总结道,“下边还列了几十种呢。”
“说说怎么赏的!讲这些虚头巴脑的有什么用?”又有人喊道。
“视技价值大小,从百两到千两不等。”刘小愣仔细看了看道,“而且还可在天工阁下属各工场做事。由朝廷发钱呢!”
“什么?”众人议论纷纷,“有这等好事?”
“这也不知道什么叫巧思妙技啊!”有人又道,“总不能我有个什么点子他就给我钱吧!”
“哈哈哈哈!王大麻子你可想得美了你!”众人哈哈大笑。
“那你说说什么样的才给钱!”王大麻子不服气道。
“我瞧瞧。这上边说,由工部专门成立审评处。各府州县衙设办事处,有专人接待呢。”刘小愣回头道,“这要经过评审的。”
“嗐!当官的有几个好的!咱们就是有好东西,还不得被人私吞了去!”有人就叹气道,“不会又是什么当官的使计,想抢咱们的饭碗吧。”
“等等!我瞧瞧。”刘小愣眯着眼看了看,指着一处大声道:“这里说了!大理寺和刑部设了督查处,刁难索贿者,违者革职查办,严重的要流放呢!”
“真的?”有人半信半疑凑近了去看。
“等等!这里已经有人拿了钱了!”刘小愣兴奋地说道,“你瞧瞧,城郊长留村村民李二娃,献计沤肥法子,赏银一百两!”
“什么什么?沤肥?”有人就疑惑道。
“就是……大粪……嗯,哎就是屎尿发酵,然后变成熟肥,种地就长得特别好!”
“特么就这能值一百两?屎尿沤熟?特么我也会啊!”
“还有这个,嗯,公猪十天左右,阉掉?然后长大肉就没有臊味?”刘小愣没看懂。
“什么!”有人喊了起来,“这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刘小愣指着告示榜道,“这有名有姓呢!人家钱都拿了!”
“看看!真的吗?有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拿到钱了?”
“这个村……我有熟人!”有人喊道,“我找熟人去问问!”
在告示墙边,又吵吵嚷嚷起来,有大笑的,有不信的,还有人悄悄往外缩。
“小愣,你觉得这可是真的?”刘大带着儿子往回走。
“怎么不是真的?爹,我现在有书读不就是证明么?”刘小愣骑在刘大肩上,两人往回走。
“咱们私塾还说了,现在读书也有助学金和奖学金呢!只要书读得好,以后都有钱拿!”小愣兴奋地说道。
一路上刘大都沉默不语。
工部天工阁审查处。
“唉。”一个年轻官员叹着气,把一张纸放在一边,“这里说,他的法子可以让母鸡多生两个蛋。”
另一个小年轻笑道:“不如我这个,发明了把钥匙挂在大铃铛上。只要一走就响,就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钥匙了。”
“哈哈哈,走到哪响到哪不得烦死!”有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这倒是有一个。”另一个年长一些的官员笑道,“他家祖传的铁器淬炼之法,不光削铁如泥,还极其耐用。”
“这倒是个好东西!”有人围了过来,“要是真的,军器监的人不得乐死!”
“那我先登记下来,”年长官员道,“改日让军器监同僚去看看,若真是如此,倒是立了大功了!”
十月里这些事在京城很是轰动了一阵。
“还是小姐法子好。”绛桃捂着嘴笑,“叫庄子里的人捡了这两个法子去讨赏。奴婢可听说,这两日,天工阁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呢!”
“有什么法子呢。”尹玖茉正画着稿,边聊边说,“刚出来没一个敢去的。都以为是当官的想出法子强占他们的秘方。”
“小姐,那皇上竟然真能听您的,太不可思议了。”绛桃又惊讶道。
“可不是?我也是没想到。”尹玖茉放下笔叹道,“不光让我列出整套流程,还用私库补了一百万两银子呢。皇上真是明君!”
“本以为皇上是高高在上的,没想到这般平易近人。”绛桃只觉得不可思议,“奴婢真是万万没想到。”
“我也没想到啊。”尹玖茉感慨道。
虽然她捐了钱,也没想过皇上竟然真能成立了天工阁和归安司,专门负责发明创造和退伍军人。
尹玖茉内心的激动无以伦比,难怪古代有士为知己者死。
遇到明君,真有肝脑涂地、赴汤蹈火之意了。
她已经打算,好好想想现代很普通很普遍的、但对于此时却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海盐和白糖提炼她都给了父亲。
是不是得找找石油了?
水风车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犁呢?
水泥她也只知道最原始配方,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煅烧。还要加什么来着?
玻璃已经开造了,酒精也做出了初始版。
搞个现在的卫生部?医药署?
细菌概念现在没有,饭前便后要洗手,多喝开水之类也要普及。
豆芽菜现在出来了吗?自己有没有吃过来着。
哎,难怪在现代有博主说,现代的随便一个懂些常识的初高中生,都可以成为古代的大师了。
这能想的也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