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第601章 观测箱

观测箱里的共生诗

晨光刚漫过维多利亚湖的水面,萧凡就扛着两个半人高的透明观测箱走到了红树实验区。箱子是他前几天特意改造的,侧面留着可开合的观察口,底部铺着从湖边采集的淤泥和水草,刚好能埋下几株长势相近的红树苗——这是为了近距离观察红树根系与浮游生物的互动,也是“红树与水域浮游生物共生”实验的核心装置。

叶之澜坐在不远处的折叠椅上,膝盖上摊着两样东西:一本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蓝色笔记本,另一本是夹着阿豆画作的产检手册。她看着萧凡弯腰将红树苗小心放进观测箱,肚子里的双胎突然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在跟着她的目光“打量”新装置。她笑着伸手摸了摸孕肚,指尖刚落下,就感觉到两个小生命在里面缓慢地舒展,像是在回应她的期待。

“小心点,别碰坏了根系。”叶之澜轻声提醒,目光落在红树苗细细的气根上——那些白色的根系像柔软的丝线,刚接触到观测箱里的湖水,就微微晃动了一下。

萧凡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朝她笑了笑:“放心,我特意选了根系没受损的幼苗,等会儿把之前采集的湖心水样倒进去,再加入定量的浮游生物,咱们就能随时观察它们的互动了。”

说话间,阿豆背着帆布包跑了过来,包里鼓鼓囊囊的,除了她的手绘日记本,还装着几个小小的玻璃罐。“萧哥!叶姐!我带了放大镜和彩笔!”她跑到观测箱旁,踮着脚往里面看,眼睛亮得像湖里的星光,“这就是要观察的红树苗吗?它们的根好细呀,浮游生物会绕着根游吗?”

“说不定会哦。”萧凡蹲下身,从帆布包里拿出一支滴管,吸了几滴含有浮游生物的水样,滴在载玻片上,递给阿豆,“你先用放大镜看看,这些小生物平时是怎么游动的,等会儿倒进观测箱,咱们就能看它们跟红树根的互动了。”

阿豆接过载玻片,趴在石桌上认真观察起来,时不时发出小声的惊叹。叶之澜看着她专注的样子,低头翻开产检手册,在昨天记录的“水样异常解决”条目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观测箱,里面画着红树苗和几条代表浮游生物的短线。刚画完,肚子里的双胎又轻轻踢了一下,正好落在她握笔的手下方,像是在给她“点赞”。

“之澜,过来帮我搭个遮阳棚吧。”萧凡的声音传来,他已经把红树苗固定好了,正拿着一块浅蓝色的遮阳布往支架上搭,“正午的太阳太晒,观测箱里的水温会升高,影响浮游生物活性。”

叶之澜慢慢站起身,刚走两步,就感觉到双胎在里面调整了个姿势,像是在帮她“保持平衡”。她走到萧凡身边,伸手扶住遮阳布的一角,指尖触到布料上的暖意,忽然想起昨天张叔说的话——上游村落虽然修好了排污管,但很多村民还不知道污水泄漏对湖水的影响,更不清楚红树和浮游生物对整个湖生态的意义。

“对了,”叶之澜一边帮萧凡固定遮阳布,一边说,“昨天跟你说的生态日展板,我想把观测箱里的变化做成动态记录——比如每周拍一张照片,贴在展板上,再配上阿豆画的红树和浮游生物,这样村民们应该更容易理解。”

萧凡点点头,伸手把她耳边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这个主意好。不过可能得先跟村民们做次科普,上次张叔说,有几户人家还觉得‘湖里的小虫子多不多没关系’,得让他们知道,浮游生物少了,小鱼就没吃的,最后影响的还是他们的捕鱼收成。”

正说着,阿福拎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几个新鲜的椰子和一叠干净的玻璃片。“萧哥,叶姐,张叔让我把这个送来,说你们观察的时候可能需要新的玻璃片。”他把竹篮放在石桌上,目光落在观测箱上,“这箱子里的水好清啊,比昨天湖岸的水样干净多了。”

“是啊,排污管修好后,湖水恢复得很快。”叶之澜拿起一个椰子,用吸管戳开,递给阿豆,“你昨天说要写‘浮游生物日记’,今天可以从观测箱里的情况开始记,比如红树苗的根有没有新变化,浮游生物喜欢待在根的哪个位置。”

阿豆接过椰子,吸了两口,立刻掏出她的手绘日记本。本子上已经画了好几页:有她采集水样时看到的小鱼,有张叔修排水管时的背影,还有叶之澜孕肚的简笔画——画里的孕肚旁边,总围着几只小小的浮游生物,像是在跟双胎打招呼。

“我要把观测箱里的样子画下来!”阿豆蹲在观测箱旁,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红树苗的根是白色的,浮游生物是透明的小点点,阳光照进来的时候,它们会跟着光游……”

叶之澜坐在折叠椅上,看着阿豆认真画画的样子,又看了看萧凡正在调试的水温计,忽然觉得肚子里的双胎也变得活跃起来——不是以往的踢踹,而是持续的、温柔的蠕动,像是在感受身边的生机。她低头翻开蓝色笔记本,在“实验Day1”的标题下写道:“观测箱水温24℃,浮游生物初始数量50只/毫升,红树苗根系无明显变化,双胎反应:活跃,对水流声敏感。”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