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诗词一万首 第495章 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沈约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

九华玳瑁梁,华榱与壁珰。

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

凝华入黼帐,清辉悬洞房。

先过飞燕户,却照班姬床。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叶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

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轩之蓬影,映金阶之轻步。

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

经衰圃,映寒丛,

凝清夜,带秋风。

随庭雪以偕素,与池荷而共红。

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霭之蒙蒙。

轥天衢而徒步,轹长汉而飞空。

隐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珑。

闲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汉宫。

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

……

赏析:

一、整体概述

《登台望秋月》是沈约《八咏诗》首篇,以细腻笔触、丰富意象和多变情感,借秋月抒发对时光、人生及历史的感慨,展现南朝诗歌的独特魅力。

二、结构与内容

1. 开篇点题,奠定基调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开篇直接点题,将秋月比作洁白丝绢,奠定清幽、素净氛围,为全诗抒情蓄势。

2. 宫廷之月,人事映照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九华玳瑁梁,华榱与壁珰。以兹雕丽色,持照明月光。凝华入黼帐,清辉悬洞房。先过飞燕户,却照班姬床。”描绘月光洒在三爵台、九华殿等华丽宫廷建筑,渲染宫殿奢华。月光透过精美装饰进入内室,先后照临赵飞燕和班婕妤住处。借这两位宫廷女性不同命运,暗示宫中女子在时光与命运前的无奈,以景衬情,营造出孤寂、哀怨氛围。

3. 秋景之月,时光感怀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上林晚叶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诗人借“桂宫”“桂枝”“露寒”“白露”“晚叶”“早鸿”等典型秋景意象,勾勒出秋意萧索画面。桂花飘落、寒露凝结、树叶飒飒、大雁南飞,不仅描绘自然之景,更暗示时光流逝,引发对生命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4. 月之特性,情感交织

“湛秀质兮似规,委清光兮如素。照愁轩之蓬影,映金阶之轻步。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形容月亮清澈秀丽如圆规,清光如素绢,月光照在忧愁轩室蓬草影和金阶行人。不同人对月感受不同,居人欢笑,离客悲伤羡慕,以对比强化望月引发的复杂情感,突出离人愁绪。

5. 月映百态,深化主题

“经衰圃,映寒丛,凝清夜,带秋风。随庭雪以偕素,与池荷而共红。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霭之蒙蒙。轥天衢而徒步,轹长汉而飞空。隐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珑。”描述月光洒在衰败园圃、寒冷草丛、雪地、池荷,穿过玉阶、霜霭、天空、银河,隐现于岩崖、帷幌,照亮朱庭、青琐,展现月光无处不在,融入各种场景,暗示时光与命运对世间万物的渗透,深化主题。

6. 典故寄情,身世之叹

“闲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汉宫。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借“寡鹄”“别鸿”及蔡文姬、王昭君典故,将个人身世与历史人物相联系,以他人遭遇写自身感慨。结尾反问,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困惑,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意境清幽:诗中运用秋月、宫殿、秋景、离人等丰富意象,营造出清幽、孤寂、哀怨的意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诗人情感。

2. 借景抒情,情感细腻:通过对月景描写及不同人物对月反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细腻表达时光流逝、人生无奈、离人愁绪等复杂情感。

3. 用典巧妙,深化主旨:赵飞燕、班婕妤、蔡文姬、王昭君等典故运用,丰富诗歌内涵,深化时光、命运、身世主题,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

……

解析:

1. 望秋月,秋月光如练

- 解析:开篇直入主题,点明“望秋月”这一行为,简洁明快地将读者带入情境。“秋月光如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天的月光比作白色的绢绸。“练”质地洁白、柔软且有光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月的皎洁、柔和,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幽、素净的基调,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引发读者对月下景致与情感的遐想。

2.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

- 解析:“照耀”一词直接描述月光洒下的状态,表明秋月的光辉覆盖了“三爵台”;“徘徊”则赋予月光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仿佛它也留恋“九华殿”的景致,不愿离去。“三爵台”和“九华殿”是华丽的宫廷建筑,点明了望月的地点在宫廷之中,月光笼罩着这些宏伟华丽的建筑,一方面描绘出宫廷在月光下的庄重与神秘,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宫廷生活的清冷孤寂,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