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第327章 建康朝堂议政,济南田间生活

就在众人讨论治国之策时,刘骏突然想到了辛弃疾。

他对群臣说道:“辛元帅虽归隐济南,但他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北定中原,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且平叛这两个月来,也是辛元帅稳固的大宋北方边境,才使得此次讨逆如此顺利。由此,朕欲对其进行嘉奖,众卿家以为如何?”

刘骏话音刚落,沈庆之便上前一步,甲叶碰撞声沉稳如钟:“陛下此举甚善!昔年檀道济将军随武帝刘裕征南燕、讨卢循,却因晚年先帝对檀道济将军猜忌渐深,终致‘自毁长城’之憾,北境一度无将可守。”

“今辛元帅北定中原、固我北疆,功比檀公更甚,陛下若厚加嘉奖,恰如汉光武信任冯异、倚重邓禹,既全君臣相知之谊,更能让天下贤才见陛下惜才之心,日后必争相为大宋效力!”

刘义恭等人也跟着说道:“陛下此举甚善。辛元帅功高盖世,若能得到陛下的嘉奖,也能让天下人看到陛下对功臣的恩宠,激励更多人为国效力。”

于是,刘骏下旨,派人前往济南,赏赐辛弃疾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并封其为 “镇国公”,食邑三千户。

旨意传到济南时,辛弃疾正在田间劳作。

他接过圣旨,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征战沙场的日子,那些与身边的飞虎军弟兄们并肩作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如今,虽然归隐田园,但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国家和百姓。

“多谢陛下恩典,只是我已归隐,只愿能在这济南守护一方百姓,这爵位和赏赐,还请陛下收回。”

辛弃疾对传旨的使者说道。但使者坚持让辛弃疾收下赏赐,辛弃疾无奈,只得谢恩收下。

远在建康的朝堂之上,刘骏继续与群臣商议国家大事。

政令一项项有条不紊的颁布,他决定大赦天下,让那些因战乱而被关押的百姓能够重获自由。

同时,他还宣布减免百姓的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

“朕要让百姓知道,朕登基之后,定以百姓福祉为重,让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刘骏坚定地说道。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建康城逐渐恢复了生机。

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街头巷尾又响起了欢声笑语。

刘骏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大宋的中兴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在等着他,但他有信心,在群臣的辅佐下,他刘骏也要像他父亲刘义隆一样甚至比父亲更好的开创一个属于大宋的盛世,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初秋的济南,晨露还凝在大明湖畔的稻叶尖上,像撒了一把碎钻。

辛弃疾送走向来传旨的使臣,转身便见田埂那头飘来熟悉的身影 —— 范如玉提着竹篮走在最前,竹篮沿儿搭着块青布,里面是温着的凉茶和刚烤好的麦饼;钱钱牵着七岁的辛稹,手里还攥着块刚从河边捡的光滑卵石;楚江郡主抱着年幼的辛铁柱,另一只手护着跟在身后、正追蝴蝶的二儿子辛秬;其他妻妾各自领着他的女儿们。

风把他们的衣角吹得轻轻晃,混着稻田的清香,像一幅浸了暖墨的画。

“爹爹!” 辛稹最先看见他,挣脱钱钱的手就往田埂上跑,小靴子踩得泥点溅到裤腿上也不管不顾。

他扑到辛弃疾腿边,仰着小脸盯着父亲手里还没收起的明黄圣旨,好奇地拽了拽他的衣角,“爹爹,那是什么呀?是不是建康来的好消息?”

辛弃疾蹲下身,把圣旨轻轻卷起来塞进袖中,又伸手拂去儿子裤脚上的泥点,指尖触到孩子温热的小腿,心里软得像刚蒸好的麦饼。

“是陛下派来的使臣,给爹爹送了些赏赐。”

他笑着捏了捏辛稹的脸颊,“不过咱们的稹儿应该更关心的是这个 —— 上午教你的稻穗和稗草,分清了吗?”

辛稹立刻挺起小胸脯,拉着他往田里走:“分清啦!爹爹你看,这个穗子饱满的是稻子,那个细细长长的是稗草,要拔掉才行!”

他指着一株刚冒头的稗草,踮着脚想去拔,却被辛弃疾轻轻按住手。

“慢些,” 辛弃疾握着儿子的小手,教他捏住稗草的根部轻轻一扯。

“力道要匀,别带起稻苗的根须。咱们种庄稼,跟照料小朋友一样,得细心呵护。”

辛秬也跑过来,凑在旁边看,小手指着另一株稗草,奶声奶气地喊:“爹爹!这里还有!”

楚江郡主抱着辛铁柱走过来,见小儿子伸着胳膊要父亲抱,便笑着把孩子递过去。

“你看铁柱,早上还闹着要找爹爹,这会儿见着了,眼睛都不往别地儿挪了。”

辛弃疾接过辛铁柱,孩子立刻搂住他的脖子,把小脸埋在他颈间,蹭得他衣领上沾了片稻叶。

他低头闻着儿子身上的奶香味,又看了眼不远处范如玉和钱钱正弯腰帮着拾掇田埂边的杂草,忽然觉得袖中的圣旨都轻了 —— 那些黄金锦缎、镇国公的爵位,哪有眼前这满田的稻浪、妻妾儿女的笑声来得实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