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说好做游戏,五千年历史什么鬼? 第360章 赵国兵刃,也未尝不利!

然,咸阳宫的震撼刚刚平息。

消息就已如野火传遍列国使节下榻的驿馆,进而席卷整个中原,天下狂震!

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行商黔首,反应都集中在两个焦点上:

一是秦国伐韩的霸道借口。

这其二嘛,自然就是那石破天惊的封号——文正侯!

年迈的周使使臣回到周国,可双手仍旧止不住的颤抖,对着当今周天子喃喃道:

“那秦王此举,名为寻玉,实为问鼎啊!”

“还有那文正侯,《逸周书》有云:经纬天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此乃谥号之际!”

“可那嬴荡竟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把这顶天的尊荣给了他老师?”

“如此,如此……礼法何在?!”

周使语气打着颤,向周天子控诉着秦国的野心。

可又能如何?

现在的周室,早已不是曾经的周室了。

对于‘文正’这个超越常规封号所带来的礼法冲击,周天子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苦笑中又还有夹杂着惊恐与无可奈何的酸涩。

与此同时。

来自稷下学宫的齐国使臣,回到学宫后立刻铺开纸张,激动地对其他学子道:

“速记!”

“秦国有两事即将震动天下:其一为伐韩之借口,虽拙劣却霸道,此乃强权之逻辑,可入兵家‘势’篇;其二嬴王子荡,封其师余朝阳为文正侯!”

这人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难以置信的光芒:“文正!尔等可知其重?”

“生而享此号,意味着在秦国,他已超越功过评说,成为活着的道德标尺与国策象征!”

“此举,是将相权擢升到了与君权共治天下的高度,秦国气象着实可怕……可敬!”

“尔等速速推衍,看能否纳入我齐国体系中。”

因为稷下学宫的存在,他们对秦国之事的看法,更多倾向于学术性。

他们认为‘文正侯’的出现,是秦国乃至天下政治制度的一种颠覆性创新,标志着相权的顶峰。

看着激昂的众人,王德昌竟升起一股恍如隔世的念头。

‘不是,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余朝阳吗?’

‘独领风骚一个时代,何等…夸张!’

正所谓了解越多越感到绝望。

王德昌在稷下学宫深耕多年,自是明白其中含金量之高。

甚至说一句人才济济也不为过。

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余朝阳竟凭借自身能力,让一个时代都为之失色。

这让他一时半会如何能够接受?

相较齐国的学习,周室的感叹,楚国使者的态度就简单粗暴多了。

只见他重重将酒樽砸在案板上,咬牙切齿道:

“我楚国千年传承,屈、景、昭三氏功勋卓着,亦不过封君。”

“他余朝阳何等何能,竟称文正?文尚能理解,可正字也是他能担得起的?”

“简直就是胡闹!”

楚使义愤填膺,可话语中却藏着一股连他自己都未曾发觉的酸味。

一旁立马有人接过话茬,感叹道:“秦王将此人捧到如此高度,又悍然伐韩,其志非小啊。”

“秦有文正,如虎添翼,天下将不复安宁矣!”

听着众人的不忿感叹与羡慕,被打压排挤数年的屈原只得借酒消愁。

忧愁在他眉间凝聚,尽显郁郁不得志。

奈何借酒消愁愁更愁。

与此同时,魏国大梁。

魏使仰天长叹,语气极为酸苦道:“文正文正,先祖文侯时,我魏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群星璀璨,亦未有人得此殊荣。”

“这余朝阳竟能得秦王如此无条件之信任,为之擎天保驾,为之师,更为之封文正…”

“呜呼!得臣若此国之瑰宝;得君如此臣之万幸!天命难道真的不在我大魏,而在西秦了吗?”

魏使的话语很是唏嘘,也充满了历史的失落感。

他们曾是天下霸主,拥有辉煌的变法历史,可今落差之大,焉能让人不感到苦涩?

相较列国截然不同的反应。

民间的反应更为激烈直接。

某座酒肆之中,一众酒客纷纷感叹着。

“瞧瞧!这才叫名动天下,攻城略地不过将军之责;扶危定倾方是社稷之臣,文正二字可抵十万雄兵!”

“可不咋滴,从今天起,这九州天下所有有志之士,都会知道西秦有一个文正侯余朝阳,他站在那里就是一块招贤纳士的金字招牌!”

“啧啧啧,天下英才谁不向往能遇此明君,获此殊荣?”

显然,文正侯的出现,对天下人才是致命的吸引力。

而在一片惊叹中,赵国的反应却很平淡。

或者说…赵雍的反应很平静。

他只是捏了捏拳,眼神跃跃欲试:“文正侯?”

“寡人赵国兵刃…也未尝不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