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 第172章 燎原之火与淬火之钢

欧洲专利局(EPO)的官方文件如同一声惊雷,在沉寂的专利战场上空炸响。“克罗诺斯集团”关于“梯度功能层间过渡相形态”的核心专利(EPO Patent No. XXXXXXXX),基于在先技术证据的充分性及权利要求描述的模糊性,被宣告无效! 这一决定,虽非终局(对方仍可上诉),却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克罗诺斯”精心构筑的专利壁垒之上,撕开了一道清晰可见的裂口!

消息传回国内,张维律师团队和沈清秋材料团队一片欢腾。这不仅是法律上的胜利,更是对自主创新路线的有力正名!陈默第一时间指示:“立刻将EPO的决定和我们的完整抗辩依据(包含‘纳米互锁针状相’的独特性证据)同步给所有受到调查警告的国内企业!让他们挺直腰杆,正面回应!同时,加速我们在欧美的核心专利授权进程!”

“磐石联盟”的信息平台上,“专利破壁首战告捷”的红色通告置顶。那些曾被“克罗诺斯”的律师函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小企业主们,看着通告和附件里详实的技术对比、法律依据,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几家原本犹豫退缩的企业,立刻重新启动了与海外客户的谈判,底气十足地甩出了抗辩声明。国际市场上,一股来自东方的“破壁”之风,开始悄然吹散阴霾。

---

西南,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定向凝固生产基地。

气氛庄重而紧张。吴天雷总师亲自到场,陈默、沈清秋通过视频接入。巨大的测试台上,固定着几片与WS-15叶片同源、但采用了“晶界净化”过渡方案(1650℃烧结、特定活性元素缓释技术)的新型涡轮叶片试验件。

试验件被送入模拟真实发动机极端工况的“地狱级”热力循环试验台。炽热的高温燃气猛烈冲刷着叶片,模拟着从启动到最大推力再到骤停的严酷循环。每一次循环,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第100次循环…叶片表面温度稳定,无异常形变!”

“第300次循环…晶界区域红外热像监测无异常热点!”

“第500次循环…无损探伤(UT、PT)未发现裂纹萌生!”

当计数器最终停在800次循环(远超现役叶片设计考核标准),试验台缓缓停止。叶片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经过严格的尺寸检测、表面检查和金相切片分析,结果令人振奋:叶片主体结构完好,晶界区域在显微组织观察下,析出相得到有效控制,无连续脆性相网络!计算评估其高温持久强度和抗蠕变性能,比现役最先进的单晶合金提升约15%!

“成功了!”吴天雷总师激动地一拳砸在控制台上,“15%!这15%就是‘威龙’未来持续超巡的底气!是下一代航发的台阶!沈博士,陈工,这过渡方案,稳了!”

沈清秋清冷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眼神依旧冷静:“吴总,这只是过渡。800次循环是验证节点,但距离真正的全寿命设计考核还有差距。而且,15%的提升是实验室优化批次的结果。工业量产的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还需要在批产线上持续验证和优化。”她调出数据,“另外,在1650℃下,‘净化’效果对某些顽固杂质的清除效率只有理论值的70%,这是性能提升的天花板。要突破它,还得看超高纯材料和‘超净炉’的攻关。”

陈默点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这15%的提升,就是我们在现有条件下,用智慧和汗水淬炼出的‘淬火之钢’!它足以支撑我们未来五年的发展需求。吴总,抓紧安排小批量装机考核!沈老师,过渡方案立刻形成完整的工艺规范和质控体系,在批产线上铺开!同时,‘晶界净化’的极限攻关,一刻也不能停!”

---

东北,“磐石联盟”重点扶持企业——红星市第二机床厂(原第二机床厂)。

曾经沉寂的老厂房,如今焕发着久违的生机与喧嚣。赵铁柱带来的“工艺提升服务站”并未撤离,反而增派了人手,与厂里的老师傅们同吃同住,日夜奋战。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热处理车间。那几台被赵铁柱“骂醒”的老渗碳炉,经过彻底的清理、关键部件更换、所有测温偶和气氛探头重新校正、并加装了简易的数字化显示和报警装置后,如同老树发新芽。炉膛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被硬生生从±15℃提升到了±8℃以内!气氛循环的稳定性也大幅改善。

厂长张建国亲自盯在炉前,严格按照服务站制定的“傻瓜式”操作规范,记录着每一炉的温度曲线、碳势变化、装炉方式和出炉抽检硬度。数据不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清晰可查的记录。

“出炉!”随着一声吆喝,新一炉经过“磐石”标准渗碳强化的轴承套圈毛坯被吊出。等待已久的验证中心工程师立刻上前抽检。

“张厂长,赵工!好消息!”工程师拿着检测报告,满脸兴奋,“连续三炉!关键区域的渗碳层深度偏差控制在0.05mm以内!硬度梯度完全符合‘磐石伙伴’初级标准!合格率…92%!”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