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所的PIII实验室里,气氛有些凝重。沈清秋看着最新一批经过氮离子注入处理的基底上沉积的薄膜百格测试结果,秀眉微蹙。
**4B!** 还是4B!氮离子注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提升,甚至在某些批次上附着力还略有下降。
“沈工,氩离子我们做到4B已经是极限了,氮离子这条路… 似乎走不通?”助手有些沮丧。
沈清秋没有回答,她调出之前氩离子最佳参数(30KeV, 1E17)下的高倍电镜图,反复对比氮离子处理后的界面。**氩离子注入形成的“强化锚点”层更均匀致密,与薄膜的结合界面模糊而连续;而氮离子注入层则出现了细微的脆性相,界面处甚至有微裂纹!**
“**氮的原子半径小,注入后可能形成了硬脆的氮化铝层,反而损害了韧性,成了薄弱点!**”沈清秋瞬间找到了关键,“方向错了!我们应该回到氩离子,但尝试**梯度注入**!低能量高剂量打底形成强结合层,高能量低剂量浅层注入优化表面状态!”
她立刻调整方案,重新设计注入参数组合。**突破“5B壁垒”的曙光,似乎又回到了氩离子的道路上,但需要更精细的“微雕”工艺。**
就在这时,实验室电话响起,是王干事,语气比平时更严肃:“沈博士,方便来我办公室一趟吗?有些事情… 需要和你非正式地沟通一下。”
沈清秋心中一凛,放下手中的电镜照片。该来的,终究还是更近了一步。
王干事的办公室简洁而肃穆。他给沈清秋倒了杯水,语气尽量平和,但内容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清秋同志,关于你在‘默灵’期间的工作,以及你家庭背景的补充调查,组织上有了更详尽的结论。”
他顿了顿,看着沈清秋平静但专注的眼睛:
“**你在‘默灵’的技术工作,特别是对PCM和‘柔纳’技术的贡献,组织上予以充分肯定。** 你及时主动报告并配合调整岗位(技术协调员)的做法,也体现了很高的觉悟。”
“但是,”王干事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几分,“**关于你母亲家族在海外(特别是北美)的旁系亲属关系网络,其复杂性和潜在关联性,依然存在无法完全厘清的‘模糊地带’。** 这些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客观上构成了潜在的信息传递渠道和风险点。** 这一点,是组织评估你涉密权限时,无法绕开的客观因素。”
他没有用“间谍嫌疑”这样的词,但“模糊地带”、“潜在风险”、“无法绕开”这些表述,像冰冷的锥子,刺入沈清秋的心底。**军部背景调查的阴影,并未因她岗位的调整而消散,反而因为近期PCM技术的突破和间谍的活跃,变得更加具体和沉重。** 这直接锁死了她未来接触更高密级项目、甚至出境交流的可能性。
“我理解组织的审慎。”沈清秋的声音平静无波,只有微微收紧的手指泄露了一丝情绪,“我会继续在现有岗位上,做好基础研究和协调工作。核心技术的信息防火墙,我会守好。”
“组织信任你的忠诚和专业。”王干事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找你来,是希望你能更清晰地理解当前的局面和约束。另外…”他斟酌了一下,“陈默同志作为‘默灵’的核心和军工体系的重点人才,他的安全和发展是重中之重。组织希望,你们之间的工作沟通和… 私人交往,都能在**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回避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任何可能引起不必要联想或潜在风险的行为,都应极力避免。**”
“非正式提醒”的核心,终于落到了陈默身上。**背景调查的结论,像一道无形的墙,不仅限制着沈清秋的事业,也开始切割她与陈默之间可能存在的、超越同事的情愫。** 制度冰冷的逻辑,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沈清秋回到实验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王干事的“提醒”言犹在耳,带着制度特有的冰冷重量。她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目光重新聚焦在电脑屏幕上那组新的氩离子梯度注入参数上。
**个人的情感与际遇,在宏大的技术攻坚和国家需求面前,渺小而脆弱。** 她能抓住的,只有眼前这方寸之间的微观世界。**只有在这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突破,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为那“晶格暖流”的奔涌,打下最坚实的根基。** 这,是她唯一能掌控的战场,也是她对抗所有不公与束缚的“锚点”。
她按下设备启动按钮,真空泵低沉的嗡鸣声响起,氩气通入,等离子体的淡紫色辉光再次在腔室内亮起。新一轮的梯度注入实验,开始。
与此同时,陈默在“默灵”的办公室内,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伪造报告和林卫国发来的初步电子取证线索(报告内嵌图片的EXIF信息指向一个非普朗克官方的图片库;电子印章的加密证书来源可疑),眼神锐利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