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武夫“撤退”的命令,如同一声丧钟,在压抑的联队指挥部里敲响。这命令代表着这次的扫荡失败,让在场的所有军官都低下了头,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但对基层士兵而言,这命令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吞噬他们性命、日夜被幽灵般袭击折磨的地方了。
撤退,绝非易事。此时的吉田联队,早已不是踏足杨村时那支骄狂的精锐。
它像一头身陷泥潭、遍体鳞伤的野兽,每一次挣扎都可能引来更致命的攻击。
吉田武夫毕竟是老奸巨猾,他深知撤退的凶险,尤其是面对一个掌握了主动、熟悉地形的对手。
他的计划是:梯次撤退,交替掩护。先命令围困李家坳以及其他几个村庄的部队,趁夜悄悄向杨村方向收缩集中,形成拳头。
然后,以战斗力相对保存完好的第一步兵大队为前锋,炮兵和联队本部居中,第二步兵大队断后,沿着来时的主要补给路线:那条通往县城、相对平坦但也易于被设伏的河谷道路,快速撤离。
他指望利用相对优势的火力和尚存的建制,强行冲开可能存在的阻击。
然而,他的每一步棋,几乎都在独立团团长赵大勇的预料之中。
地道网的核心指挥部里,油灯下的赵大勇目光炯炯。通过秘密交通线,外线主力部队和周边县区武装的情报如雪片般传来,日军收缩兵力的动向早已被他掌握。
他摊开手绘的简易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日军可能的撤退路线。
“吉田这条老狐狸,想溜?”
赵大勇冷哼一声,手指重重地点在河谷地带,“他想走大路,求个稳妥?做梦!我们就让他在这条‘稳妥’的路上,彻底报销!”
一个详尽的围歼计划迅速形成。赵大勇的决心是:不仅要击溃,更要力争全歼吉田联队,打出独立团的威风,彻底粉碎日军的扫荡图谋。
在日军正式开始大规模撤退的前夜,独立团外线部队和民兵对日军收缩中的各个据点,发起了更猛烈的袭扰。
枪声、爆炸声比以往更加密集,还夹杂着锣鼓声和呐喊声,造成一种八路军即将发起总攻的假象。
这迫使吉田武夫更加谨慎,进一步延缓了其集结速度,也让本就惊弓之鸟的日军士兵彻夜难眠,精力消耗殆尽。
同时,赵大勇秘密调动主力部队,悄然进入预设伏击阵地。
伏击地点选在距离杨村约十五里外的“一线天”河谷。这里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两侧山势陡峭,道路狭窄,利于伏击而不利于日军重装备展开。
独立团一营、二营主力以及县大队的精干力量,提前隐蔽进入两侧山林的预设阵地,构筑了严密的火力网。
三营和区小队则负责迂回至日军侧后,待其主力进入伏击圈后,扎紧“口袋”,并阻击可能来自县城的援军。
第二天黄昏,吉田联队终于开始全线撤退。他们焚烧了带不走的物资,浓烟滚滚,更添几分败退的凄凉。
前锋部队小心翼翼地步步为营,断后部队则不断与如同附骨之疽般尾随追击的小股八路军交火,撤退速度缓慢。
赵大勇命令前沿阻击部队稍作抵抗即行后撤,示敌以弱,诱使吉田武夫认为八路军主力尚未完全集结,或者不敢正面阻击其突围。
这一招果然奏效,求胜心切(实为求生心切)的吉田在接到前锋“击溃小股敌军”的报告后,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天黑前通过最危险的河谷地段。
当吉田联队的主力,包括炮兵、辎重和联队本部,完全进入“一线天”伏击圈时,夕阳的余晖正将山谷染成一片血色。
随着赵大勇一声令下,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暮色。
刹那间,寂静的山谷变成了沸腾的炼狱!
两侧山腰上,机枪、步枪爆发出密集的火力,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子弹打在日军队列中,溅起一片片血花。
迫击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精准地落在日军的炮兵阵地和辎重车队中,引发连环爆炸,火光冲天,人仰马翻。
“打!给老子往死里打!”一营长怒吼着,亲自操起一挺轻机枪,向山下混乱的敌群扫射。
日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寻找掩体,但狭窄的道路使得人马互相拥挤、践踏,建制瞬间被打乱。
驮着火炮和弹药的骡马受惊,四处狂奔,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吉田武夫的指挥车也被炮弹破片击中,他狼狈地跳下车,挥舞着指挥刀,声嘶力竭地试图组织抵抗。
“抢占制高点!炮兵还击!快!”
吉田的吼声在爆炸和枪声中显得苍白无力。
日军试图向两侧山坡反击,但独立团官兵凭借有利地形和预设工事,用步枪、手榴弹和滚石檑木,一次次将日军的冲锋打退。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眼看日军被压制在谷底,赵大勇下令发起冲锋号!
“滴滴答滴滴——”
激昂的冲锋号响彻山谷,独立团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冲向敌群。
喊杀声、枪械撞击声、手榴弹爆炸声震耳欲聋。
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白刃战阶段。独立团战士们挺着刺刀,与困兽犹斗的日军士兵绞杀在一起。
仇恨在这一刻化为力量,平日里艰苦的训练见到了成效。战士们三人一组,背靠背,相互掩护,刺杀动作干脆利落。而日军虽然单兵素质不弱,但在士气崩溃、指挥失灵的情况下,往往各自为战,很快被分割包围,逐一消灭。
吉田武夫身边聚集起一批顽固的军官和士兵,依托几辆被击毁的汽车和岩石负隅顽抗。
他双眼血红,如同疯魔,指挥刀上沾满了血迹。但大势已去,他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
赵大勇在指挥所里密切关注着战局。当他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股仍在顽抗的、聚集着军官的日军小团体时,立刻判断出那是吉田的指挥核心。
“集中火力,干掉那个军官集团!特别是那个拿指挥刀的!”赵大勇下令。
几挺机枪立刻调转枪口,密集的弹雨笼罩了吉田武夫所在的区域。手榴弹也像冰雹一样砸过去。
身边的护卫接连倒下,吉田武夫本人也被子弹击中数处,浑身是血。他知道末路已到。
望着周围步步紧逼、眼中喷着复仇火焰的八路军战士,吉田武夫脸上露出了绝望和狰狞交织的表情。
他拒绝投降,用尽最后力气,高举指挥刀,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嚎叫,踉跄着向前冲去。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
一名神枪手冷静地扣动了扳机,子弹精准地钻入了吉田武夫的眉心。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大佐,身体猛地一僵,指挥刀“当啷”落地,肥胖的身躯像一截朽木般重重摔倒在地,溅起一片尘土。
联队指挥官的毙命,成了压垮吉田联队的最后一根稻草。残余的日军彻底失去了抵抗意志,有的跪地投降,有的试图溃散逃跑,但都被迂回包抄上来的三营和区小队堵截俘虏。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大半夜,枪声才渐渐稀疏下来。到了黎明时分,山谷恢复了寂静,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和血腥气,以及满地的狼藉,诉说着昨夜战争的惨烈。
朝阳升起,照亮了这片胜利的战场。河谷里,日军的尸体横七竖八,被击毁的汽车、火炮还在冒着青烟。缴获的武器、弹药、粮食和其他物资堆积如山,独立团的战士们正在紧张地清扫战场,押解着垂头丧气的俘虏。
此役,独立团在赵大勇的出色指挥下,依托地道战创造的有利态势,通过巧妙的诱敌、精准的伏击和英勇的白刃战,几乎全歼了吉田联队主力。
击毙联队长吉田武夫大佐以下日军六百余人,俘虏近百人(包括部分伤兵),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四门山炮、六门迫击炮、二十多挺轻重机枪以及无数步枪弹药和通讯器材。
独立团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与此辉煌战果相比,无疑是值得的。
杨村地道战和随之而来的“一线天”围歼战,它不仅彻底粉碎了日军此次对根据地的扫荡,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更向世人证明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和无穷智慧。
吉田联队被歼灭的消息传开,整个根据地一片欢腾。
而在地道深处,赵大勇和战士们擦干汗水与血迹,掩埋好战友的遗体,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战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