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天边只剩下最后一抹暗红色的云彩,像是被鲜血浸染的纱布,悬挂在铁青色的山峦之上。
赵大勇站在那块突出的岩石上,感觉双腿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他缓缓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掌抚过岩石表面,那里还残留着几滴未干的血迹,在暮色中泛着暗光。
"连长!"
宋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明显的疲惫和一丝急切。赵大勇转过头,看见这个平日里总是精神抖擞的战士此刻满脸烟尘,左臂上缠着的绷带已经被血浸透了大半。
"伤员都安置好了?"
赵大勇问道,声音低沉而沙哑。
宋亮点点头:"重伤的七个已经让民兵抬回山洞里了,轻伤的...还有二十多个。"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老段...没挺过来,还有三个民兵队员也牺牲了…"
赵大勇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肉里。段高明是连里最年长的战士,打黑风寨时加入队伍的,他以前是黑风寨的军师。
自从加入队伍后,对年轻战士像父亲一样照顾着他们。就在昨天夜里,他还给大家讲当年被逼加入黑风寨的故事。
"埋在哪了?"赵大勇问道。
"北坡那棵老松树下,按您说的,面朝家乡的方向。"
宋亮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兜里那封给家里的信...也一起埋了。"
“大伟,把缴获的东西和物资,多分发一份给牺牲的民兵家属…”
赵大勇深吸一口气,山风裹挟着硝烟和血腥味灌入肺中,带来一阵刺痛。
他望向远处蜿蜒的山路,那里躺着数十具日军的尸体,但此刻这胜利的景象却无法给他带来丝毫喜悦。
"让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二排负责警戒。"赵大勇拍了拍宋亮的肩膀,"你也去处理下伤口,别感染了。"
宋亮刚要转身,忽然又想起什么:"对了,王二虎带人追了一段,说鬼子残兵往落鹰涧方向跑了,估计是要和他们的主力汇合。"
赵大勇眉头一皱:"落鹰涧?哪里不是..."他猛地转身,望向西北方向。落鹰涧地势险要,是通往三个村子的必经之路。如果日军在那里集结...
"通讯员!"
赵大勇突然高声喊道。一个满脸稚气的少年从人群中跑过来,军装明显大了一号,袖口挽了好几道。
"立刻去张家村,告诉村长和民兵队长,让乡亲们马上转移,往黑石岭方向走!鬼子可能要报复!"赵大勇语速飞快,"再派人去李家洼和赵家堡,同样的消息!"
少年点点头,转身就要跑,赵大勇一把拉住他:
"等等!"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快速写了几行字,折好塞进通讯员手里,"把这个交给张村长,他会明白的。"
通讯员刚离开,王二虎就带着几个战士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这个平日里总是乐呵呵的壮实汉子此刻脸色凝重:
"连长,情况不对!我们在落鹰涧外围发现了新的车辙印和马蹄印,还有..."他压低声音,“坦克履带的痕迹。"
赵大勇的心猛地沉了下去。这意味着是日军的主力部队,而且规模不小。他立刻意识到,刚才那场战斗恐怕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全员集合!"
赵大勇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战士们迅速从各处聚拢过来,虽然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的眼神都依然坚定。
"同志们,"赵大勇环视着这些同生共死的战友,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刚刚打了一场漂亮仗,但是..."他停顿了一下,"鬼子很可能调来了增援部队。落鹰涧那边情况不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条补给线。"
人群中传来低声的议论。赵大勇举起手,继续说道:
"我已经派人通知乡亲们转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撤是守?"
短暂的沉默后,程顺民开口了:
"撤?赵连长,附近三个村子的老百姓。要是我们走了,鬼子追上去..."
他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可我们弹药不多了,"一个年轻战士小声说,"刚才那场仗消耗太大..."
赵大勇点点头:"这是个实际问题。王二虎,清点下我们还有多少弹药。"
王二虎很快报出了数字:"步枪子弹平均每人不到二十发,机枪子弹两箱半,手榴弹...还剩两箱。"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沉默了。面对可能的日军增援部队,这样的弹药储备几乎是在开玩笑。
"连长,"宋亮突然说,"我们还是赶回山洞,补充好弹药再和小鬼子开战..."
赵大勇目光望向众人,眼中充满了斗志。但他们这点人手,又怎么可能抗衡两三千个小鬼子?
“好了,咱们还是兵分二路吧,宋大伟,你带上几个侦察兵,马上去通知附近三条村的村长,带乡亲们躲起来。然后,我们急行军赶回山洞,补充弹药,再和敌人在大山里周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