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久了之后,会发现非常顺眼。
在场的文官,有了最开始的恩科答卷滤镜之后,在看向陈羽英俊的外貌,心中涌现出了许多好感。
当然在场还有一大部分勋贵。
他们站在大殿内,大部分时间是来凑人数的,就像今日这样。
但无一例外,都认为陈羽这年轻人不错。
外貌英俊,又得到了陛下青睐,定然是一个潜力股。
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联姻。
从而提升势力。
像陈羽这种潜力股,等回到家中,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的女子,可以考虑撮合一二。
有着大才的人,到哪里都吃香。
更何况是有着大才,还年轻英俊的人。
不仅吃香,还会经常被月老光顾。
陈羽躬身行礼后,对着站在官员前列的李志刚、宋礼、夏原吉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打招呼。
夏原吉在接受到陈羽的招呼后,当即挑了挑眉,冲着陈羽使眼色。
好像是在说:
陈兄弟,你看我今日的表现如何?
是不是很够意思?!
我的意思已经传递,希望以后我能看见你的意思!
朱棣看着夏原吉挑眉,心中一阵汗颜,将目光移向陈羽开口道:
“陈羽,朕很好奇,这些足以影响大明国运的奏疏,是你与礼部尚书李志刚,一同商议得出?”
朱棣当然知道这些奏疏的前因后果,只不过在这大殿之上,流程少不了。
有的地方,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透露出来,才能让在场的官员,感受到陈兄弟的牛逼之处。
朱棣引出话题之后,陈羽微微拱手,十分谦虚的说道:
“回禀陛下,臣只是刚刚入仕不久的新人,若说这份奏疏的完成,还是李尚书出力多些。”
“臣在其中,充其量就略微提出了一点思路罢了。而后李尚书根据思路,完善之后,才有了这份奏疏!”
陈羽这番谦虚的说辞,不是性格使然,而是在这种大场面当中,必须谦虚。
否则,若说这份奏疏都是我的功劳,没有我这样的计策根本不可能问世。
那样的话,哪怕你再有才能,也会讨人厌恶。
这里是职场,更是官场,而不是学校。
在这种场合,哪怕身为领导,有时候也需要摆出一副谦虚的样子。
皇帝也是如此!
毕竟若是不谦虚,定然会有一个好大喜功的帽子,扣过来!
这是华夏千年以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所诞生的深入人心的模式。
十个陈羽,也改变不了。
陈羽在一番谦虚的说辞后,在场的官员,尤其是文官都暗自点头。
心中对于陈羽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这种谦辞朱棣自然门清,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陈羽,你过谦了!昨日朕召见李志刚的时候,他可什么都给朕说了。”
“这份奏疏,若没有你在一旁提供思路,那他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所以朕不管你如何自谦,你为朝廷解决重大问题的这份功劳,当位列首功!”
陈羽闻言,并没有自谦的出言反驳。
自谦这种东西,有一个限制。
说白了,意思意思就行了。
若是自谦过度,反而会有一种做作的嫌疑。
不讨喜!
陈羽行了一礼,表示谢过陛下的夸赞。
朱棣说完从一旁的王忠手中,拿过那些奏疏,有模有样的从头到尾快速的浏览一遍。
紧接着,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从皇帝的这种神情,大殿下的群臣心中几乎有数了。
这份奏疏内容,简在帝心。
陛下非常满意!
否则,也不可能出现这种反应。
看来这位陈羽已经获得了皇帝的恩宠,将来平步青云不是难事。
可陈羽所在的部门非常特殊,平步青云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知道将来陛下是将陈羽调离内阁,还是扶持内阁?
在群臣思索的时候,朱棣再次缓缓开口说道:
“陈羽,朕很好奇,自隋唐开创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以来,这种朝廷人才储备跟偏科落榜学子之间的矛盾,百年以来都没有解决的办法,你是如何到这种策略?”
“而且朕看完了奏疏之后,不知为何,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朕猜测,因奏疏篇幅有限,所以你提出的策略,并不是全部。”
“若是可以,朕希望你能在这大殿之上,当着群臣的面,将对于朝堂如何培养人才的事情,说一说你的见解与看法。”
话落,
陈羽神色凛然,心脏的跳动也加快了几分。
来了!
铺垫了这么多,轮到自己的重头戏终于来了!
无论是最开始的出场铺垫、还是朱棣花费心思让自己参加常会,目的都在于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打响自身的舞台。
尽管陈羽在昨日收到消息之后,做了许多准备,并且心中也早有构想。
可真到了这一刻,当着永乐一朝,几乎所有权臣聚集的地方展示自身才华,说一点都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