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二二)

第1037章:古寺铜炉藏玄机

陈轩刚把最后一件清代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收入锦盒,手机就震得发烫——屏幕上跳动的“老周”二字,让他指尖顿了顿。老周是古玩街“聚宝阁”的老板,也是他入行时的引路人,若非急事,绝不会在凌晨五点打过来。

“陈轩,你快来城郊的普照古寺!”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颤音,还混着风刮过殿宇的呜咽声,“寺里那尊千年铜炉,昨晚突然冒绿光,底下还裂了道缝,露出来的东西……我看不透,但绝对不一般!”

陈轩心头一凛。普照古寺他去过三次,寺里那尊唐代鎏金铜炉是镇寺之宝,炉身刻着缠枝莲纹,底部有“开元三年造”的款识,此前从未有过异常。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顺手将装着天眼鉴宝镜的木盒塞进包里,驱车朝着城郊赶去。

天刚蒙蒙亮,普照古寺的朱红大门虚掩着,门内传来隐约的诵经声,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慌乱。陈轩推开门,就见老周蹲在大雄宝殿的台阶下,手里攥着个放大镜,脸色发白地盯着殿内。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尊半人高的鎏金铜炉正立在佛案旁,炉口飘着淡淡的绿雾,炉身底部果然裂了道指宽的缝,缝隙里隐约能看到一抹暗金色的光泽。

“昨晚值夜的僧人发现时,铜炉已经这样了。”老周迎上来,声音压得极低,“我查了半宿,这铜炉的铜皮是唐代的没错,但底下这层东西……像是包在里面的,而且用的是失传的‘金镶铜’工艺。”

陈轩没说话,从包里取出鉴宝镜。镜面刚对准铜炉,镜中就泛起一层莹白的光——这是天眼鉴宝镜遇到珍品时的反应。他凝神细看,镜中画面渐渐清晰:铜炉内部竟裹着一个巴掌大的玉盒,玉盒表面刻着复杂的云纹,盒身还嵌着三颗鸽血红宝石,而那抹暗金色,正是玉盒边缘露出的金镶边。更让他惊讶的是,玉盒周围萦绕着一层微弱的灵气,这是只有千年古玉才有的特征。

“这铜炉不是单纯的礼器,是个‘藏宝匣’。”陈轩收起鉴宝镜,指尖轻轻触碰铜炉的裂缝,入手冰凉,却能感觉到内部传来的温润感,“但不能硬拆,唐代的鎏金层脆得很,一拆就碎了。”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两人回头,就见一群穿着藏青色长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手里拿着一串紫檀佛珠,眼神锐利地扫过铜炉。

“在下马怀安,是‘玉华轩’的掌柜。”老者走上前,语气带着几分倨傲,“听闻普照古寺的铜炉出了异状,特来看看——这铜炉若是有问题,我玉华轩愿意出高价收购,也算是为古寺分忧。”

陈轩眉头一皱。玉华轩是近几年兴起的古玩店,主打高价收珍品,却总有些不明不白的传闻,据说他们收走的几件古物,后来都出现在了国外的拍卖会上。老周也看出了不对劲,悄悄拉了拉陈轩的衣角,示意他别接话。

“马掌柜怕是来晚了。”一个清亮的女声突然从殿外传来,苏晴提着个工具箱走进来,她是陈轩的搭档,擅长文物修复,“这铜炉是古寺的镇寺之宝,就算有问题,也该由专业团队修复,不是拿来买卖的。”她说着,将工具箱放在佛案上,打开箱子——里面摆满了细小的修复工具,还有一台便携式检测仪,“我已经联系了省文物局的专家,他们半小时后就到。”

马怀安的脸色沉了下来,却没发作,只是盯着铜炉的眼神多了几分阴鸷:“既然有专家来,那我就不凑热闹了。不过陈先生,”他看向陈轩,语气带着威胁,“有些东西,不是谁都能碰的,小心惹祸上身。”说完,便带着人转身离开了。

老周看着他们的背影,松了口气:“还好苏小姐来了,不然这马怀安指不定要耍什么花样。”

陈轩没接话,他总觉得马怀安的反应不对劲——对方像是早就知道铜炉里藏着东西,而且来的时机太巧了。他再次拿起鉴宝镜,这次对准了铜炉底部的裂缝,镜中突然闪过一道微弱的红光,紧接着,他看到玉盒的侧面,竟刻着一个极小的“马”字。

“这玉盒,可能和马怀安有关。”陈轩将镜中景象指给苏晴和老周看,“而且他刚才提到‘惹祸上身’,说不定这玉盒里的东西,牵扯着什么旧事。”

苏晴点点头,打开检测仪,将探头对准铜炉的裂缝:“先看看铜炉的结构,等专家来了,一起制定拆解方案。”检测仪的屏幕上很快出现了铜炉的内部结构图,清晰地显示出玉盒的位置——它被牢牢固定在铜炉的夹层里,周围还填着松香,显然是为了防止玉盒晃动。

半小时后,省文物局的专家团队赶到,为首的是陈轩认识的李教授。李教授看到铜炉的裂缝时,眼睛都亮了,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半天,又结合检测仪的数据,得出了和陈轩一样的结论:“这铜炉是唐代的没错,但夹层里的玉盒,看工艺应该是宋代的,而且用的是皇家玉作的手法,这就有意思了——唐代的铜炉里,怎么会裹着宋代的玉盒?”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