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二)

第1017章 老兵的勋章

清晨的滨海市,天空像被雨水洗过的玻璃,透亮而清冷。陈轩坐在工作室的长桌前,手里摩挲着那枚青铜三目佩。自从上次在博物馆与玄鉴镜产生共鸣后,他总觉得这枚古佩里藏着某种未被唤醒的力量,像一头沉睡的古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苏醒。

“陈老师,您看今天的安排?”小林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委托单。

陈轩接过,扫了一眼:“上午先处理两件瓷器鉴定,下午去一趟城西,有个老兵的后代想让我看看他父亲留下的勋章。”

“老兵的勋章?”苏晴从摄影棚探出头,“这个我感兴趣,可以一起去吗?我想记录一下。”

陈轩点点头:“当然。”

上午的两件瓷器鉴定很快完成,一件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另一件则是清代晚期的真品,价值不菲。送走客人后,三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便驱车前往城西。

城西的老城区与市中心的繁华截然不同,这里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是斑驳的青砖灰瓦。汽车在一条小巷口停下,陈轩他们步行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座陈旧的四合院前。

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自我介绍道:“我叫李志国,是李老的儿子。我父亲去年去世了,留下了一些遗物,其中有一枚勋章,我想请陈老师帮忙看看。”

院子里种着几棵槐树,枝叶繁茂,给这个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李志国将他们领进屋内,客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年轻男子穿着军装,英姿飒爽。

“这是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李志国指着照片说,“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这枚勋章是他生前最珍视的物品之一。”

他从一个旧木盒里取出一枚勋章,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这是一枚铜质勋章,表面已经有些氧化,呈现出古朴的铜绿色。勋章的中心是一个圆形,上面刻着“抗日英雄”四个大字,周围环绕着麦穗和齿轮的图案。

陈轩戴上手套,将勋章拿在手中仔细观察。他首先注意到的是勋章的边缘,那里有一些细微的磨损痕迹,这是岁月留下的自然印记。接着,他又观察了勋章背面的别针,发现别针的连接处有一些手工打造的痕迹,这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是很常见的。

“这枚勋章看起来年代久远,工艺也符合当时的特点,”陈轩说,“不过,要确定它的真伪,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他从工具箱里取出放大镜和小型紫外线灯,开始对勋章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在放大镜下,他发现勋章表面的铜绿分布自然,没有人工伪造的痕迹。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勋章发出微弱的荧光,这也是老铜器的特征之一。

“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这枚勋章很可能是真品,”陈轩说,“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需要查阅一些历史资料,确认这种勋章的样式和颁发时间。”

李志国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陈老师,您真是太专业了。其实,我请您来,不只是为了鉴定勋章的真伪,还有一个原因。”

他顿了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旧信封,递给陈轩:“这是我父亲留下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懂行的人,就把这封信给他看。我觉得您就是他说的那个人。”

陈轩接过信封,发现信封已经泛黄,封口处用蜡封着。他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同样泛黄的信纸,上面是工整的毛笔字。

信的内容让陈轩和他的朋友们都感到震惊。原来,李志国的父亲李老,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一名侦察兵,一次执行任务时,他不幸被日军俘虏。在战俘营里,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山口的日本军医,两人在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战争结束后,李老被释放,而山口则被遣返回日本。两人失去了联系,但李老一直珍藏着山口送给自己的一枚日本军章。多年后,李老偶然得知山口的孙子成为了一名文物修复师,他希望有一天能将这枚军章归还给山口的后人。

“我父亲去世前一直念叨这件事,”李志国说,“但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一直没能完成这个心愿。我希望陈老师能帮我实现父亲的遗愿。”

陈轩感到自己肩负起了一份特殊的责任。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鉴定任务,更是一段跨越国界的友谊的延续。

“李大哥,您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陈轩说,“我一定会想办法找到山口的后人,将这枚军章归还给他们。”

离开李志国的家后,陈轩他们直接前往市档案馆。在那里,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勋章的资料,确认了李老的勋章确实是当时颁发的真品。同时,他们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日本战俘营的历史记录,希望能从中找到有关山口军医的线索。

然而,查找过程并不顺利。由于时间久远,很多档案已经遗失,他们只能从一些零星的记录中了解到,当时确实有一位名叫山口的日本军医在那个战俘营工作过,但关于他的具体信息却一无所知。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