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联盟的雏形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陈轩那张略显疲惫却神采奕奕的脸上。
昨晚,他几乎一夜未眠。
“玄山鉴宝联盟”的筹备工作,在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紧张运作后,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这不仅是一个组织的诞生,更像是一个梦想的落地。
陈轩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下方熙熙攘攘的街道,手中摩挲着那枚古朴的青铜三目佩。玉佩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生而欢欣。
“陈老师,您找我?”
门口传来敲门声,小林探进头来,脸上带着兴奋和一丝紧张。
“进来吧。”陈轩转过身,微笑着招呼道,“联盟的章程和运作流程,你再熟悉一下。今天下午,我们要和几位重要的专家学者见面,这是联盟成立前的最后一次内部研讨会。”
“放心吧陈老师,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小林拍拍胸脯,随即又有些迟疑地问,“陈老师,您说……我们真的能成功吗?把这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还有官方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这在国内,还没有先例。”
陈轩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没有先例,不代表不可能。我们做这件事,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它确实有存在的价值。”
他顿了顿,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小林。
“这是我昨晚刚整理好的‘联盟首年度工作计划草案’。你看看。”
小林接过,迅速翻阅起来,越看眼睛越亮。
草案中,陈轩清晰地规划了联盟的三大核心任务:
1. 文物鉴定标准化:联合考古、文博、地质、材料等领域的专家,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可推广的文物鉴定标准体系。
2. 文物保护与追索:与警方、国际刑警、海关等机构建立紧密合作,打击文物造假、走私和盗掘行为,并积极参与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
3. 公众教育与科普: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文物知识,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太……太全面了!”小林合上文件,激动地说,“陈老师,这简直就是一份文物保护的‘行动纲领’!”
“这只是一个开始。”陈轩微微一笑,“真正的挑战,在我们迈出第一步之后。”
下午,研讨会如期举行。
地点选在了市郊的一座安静的茶馆。茶馆老板是一位热心的收藏家,得知陈轩的计划后,主动提供了场地。
参会的人员不多,但个个都是业内响当当的人物:
- 李教授:国内顶尖的青铜器鉴定专家,脾气耿直,说话一针见血。
- 周女士:着名的古陶瓷修复师,拥有一双能“让文物重生”的巧手。
- 赵队长:市刑警队负责文物案件的副队长,实战经验丰富。
- 老顾:资深的民间收藏家,人脉极广,熟悉古玩市场的各种门道。
“陈老师,你的想法很好,很有魄力。”李教授呷了一口茶,率先开口,“但想法好,不代表能落地。你要知道,‘标准’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来制定?怎么执行?出了问题谁负责?”
这一连串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抛了出来。
陈轩早有准备,他将一份更详细的《玄山鉴宝标准手册(草案)》分发给众人。
“李教授您提的问题非常关键。”陈轩诚恳地说,“关于标准的制定,我的想法是,不搞一言堂。我们成立一个‘标准委员会’,由各位专家共同组成,所有标准都必须经过委员会的讨论和投票才能确立。”
“至于执行和责任,联盟将设立‘鉴宝中心’,所有对外出具的鉴定报告,都必须加盖联盟和鉴定师的双重印章,实行‘终身负责制’。”
“终身负责?”老顾吃了一惊,“这可是把双刃剑啊,能吓退很多人。”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陈轩目光灼灼,“我希望加入联盟的人,都不是为了名利,而是真正热爱文物,愿意为它承担责任的人。”
会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在思考陈轩话里的分量。
“我同意。”一直沉默的周女士开口了,她的声音温柔却坚定,“文物修复讲究的是‘匠心’,鉴定同样需要。如果连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那他的鉴定,一文不值。”
“我也同意。”赵队长放下茶杯,“从我们警方的角度看,一个权责清晰、敢于负责的鉴定机构,是我们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以后我们办案,就有了最可靠的专业支持。”
李教授看着陈轩,眼中的锋芒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赏和期许。
“好,陈老师,我支持你。”他郑重地点点头,“年轻人有冲劲,也有担当,很难得。我愿意把我这几十年的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为这个行业做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