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季汉演义 第466章 刘渊复出

眼见得几人答不出来崔世义等人的去向。

司马炎没好气的说道:

“还不快让人召他们前来!”

很快,传命的人就再次离开了晋王府。

而在这个空档里。

司马炎又说起了另一件事。

“叔子来信说,那支鲜卑人再次出现在咱们的地盘上。”

“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是,他们这一次多了很多的装备。”

“孤怀疑这些人是得了那逆贼之命。”

“并且从逆贼手中要来了不小的好处,所以才会听从那逆贼之命!”

“若是放任这些人袭扰叔子后方,则长安难定!”

听到司马炎的话,贾充就忍不住想吐槽。

这位晋王殿下对待自己人倒是宽厚异常。

但对有些人却是有些苛刻。

之前朝廷派刘渊去打这些鲜卑人,但是在打完鲜卑人之后。

司马炎却选择把刘渊这群匈奴人调到司马孚麾下。

名义上是听从司马孚调遣,但实际上却是让司马孚来盯着他们。

那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是其部族归附中原已有数代。

早就可以算作是自己人。

现在鲜卑人打回来了,您倒是着急了。

卸磨杀驴的时候,怎么就没想着这天呢?

不过这些也只是贾充的一部分想法。

真正愿意为刘渊鸣不平的原因是刘渊在并州的时候。

如王氏、郭氏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折损。

唯有贾家的实力得到空前壮大。

对于贾充而言,自然是希望刘渊再次回到并州。

现在这么好的理由放在眼前,贾充没有道理不用。

“晋王,那刘渊之前就能赶走这些鲜卑人。”

“未必不能再次赶走他们。”

“晋王何不再调刘渊入并州,说不定在解决那些鲜卑人的同时,还能对付这群突然冒出来的蜀军!”

一直没有说话的荀羽听到贾充的话立刻站出来说道:

“晋王不可!”

“臣听闻其在并州之时,曾私下与那鲜卑人媾和。”

“并时不时的资粮于敌,养寇自重。”

“才导致鲜卑之祸,绵延日久。”

“胡儿终究只是胡儿。”

“如今有司马刺史看着,多少还能收敛一些。”

“一旦再将其放出,恐怕就难收入笼中了!”

荀恺和羊祜一起出征长安后,荀家在洛阳的代理人就落到了这个被荀恺挑选出来的荀羽头上。

临走之前,荀恺曾私下里告诉荀羽不能让贾家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否则将来并州士族必然会骑到中原士族头上。

中原士族就是靠着支持曹操,打败了如日中天的河北士族,并且顺利的取而代之。

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的他们,怎么可能会重蹈覆辙。

只是这个荀羽的政治手段连荀恺都比不上。

话一出口,便引来了贾充的反感。

什么叫资粮于敌,养寇自重?

刘渊打鲜卑人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贾充在谋划。

这么说岂不是要把贾家也卷进去?

“荀校尉何出此言?”

“刘渊是胡儿不假。”

“可其家族从先汉至今,已有数代人投靠中原朝廷。”

“其本人更是留居洛阳多年。”

“前番因为鲜卑人之故,我向晋王举荐此人。”

“此人也对晋王起誓,忠于大魏。”

“晋王心怀四海,纳天下贤才。”

“你却说他所用之人养寇自重,别有异心。”

“莫不是荀校尉以为晋王识人不明乎?”

“荀校尉莫要忘了,就连你都是晋王拔擢上来的!”

一番话说完,司马炎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荀卿此番言论莫要再提及,否则孤不饶你!”

荀羽早就已经被贾充的一番话质问的额头冒汗。

听到司马炎的斥责之后,连连应声道:

“臣知错了!”

其余人也对贾充更加的忌惮,有此人在,中原士族想要再抬头,恐怕会有些难!

司马炎毕竟当了几年的晋王,制衡之道早就无师自通。

这番话也并非真的是在责怪荀羽,只是怪他不会说话,把这件事扯到自己的头上。

“好了,此事休要再提。”

“贾卿,速速拟旨给司马刺史。”

“让他派刘渊南下入并州,对付那些鲜卑人和突然冒出来的蜀军。”

贾充闻言心中一震,荀羽的话司马炎终究还是听进去了。

因为按照司马炎以前的性格,会直接让朝廷下旨给刘渊。

但是这次却绕了一手司马孚。

虽然结果是一样的,可这样一来,朝廷就有很大的转圜空间。

将来真要是出什么事,也怪不到晋王头上,那是司马孚御下不严。

“臣这就去办!”

贾充匆匆离去。

等到贾充离开之后,司马炎才再对荀羽他们说道:

“贾司空一心为国操劳,尔等以后莫要再诋毁他。”

“否则,他饶得了你们,孤也不饶你们!”

荀羽等人立刻躬身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