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梁山军终于攻占了清溪城。】
【这一日,清溪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梁山部众们搬运着尸体,打扫着战场。】
【清溪城里,尸横遍野,血水夹杂着雨水,如同一条清溪流向远方。】
【宋江带着人,来到方腊所居住的“皇宫”。】
【宫殿里面,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
弹幕:
——“可惜了方腊,都称帝了,结果被不要命的梁山军给搞死了。”
——“宋江就是没骨气,朝廷这么腐败,和方腊合兵一处反了大宋,说不定还不用死伤这么多兄弟。”
——“鲁智深和公孙胜在家看他们直播。”
——“如果当初不招安,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梁山还是适合主场作战简直无敌,吴用上山也是这么说的千军万马也奈何不得。”
——“梁山兄弟从排位到牌位。”
——“孙悟空都去考编制了,更别说宋江了。”
——“宋江眼里,不管是自己还是兄弟们,为朝廷而死才叫‘死得其所’,所以他肯定心痛,但是也有点欣慰。”
——“这么多年,科技进步不少,人性几乎没变。”
【“报,童贯大人已在城外扎营,请宋先锋回话。”传令兵前来报告。】
【“知道了。”吴用看到满脸迷茫的宋江,将传令兵叫了下去。】
——“童贯:我还是来晚了。”
——“童来捡现成的了。”
【感慨一番后,宋江出城向童贯汇报。】
【“方腊已押入囚笼,等候发落。”】
【童贯道:“押解回京治罪。”】
【宋江:“还有生擒的将佐军士……”】
【“什么军士?”童贯斥道,“都是贼寇!”】
【“绑缚清溪城外,斩首示众。”】
【宋江求情道:“那些军士原是地方百姓,只是误入歧途。”】
【“如尽数斩首,恐怕……”】
【童贯道:“对这些强盗贼寇,不能心慈手软。”】
【“留下就会成为祸根。”】
【“如果宋先锋不忍,就由我来办理。”】
【“三千多人,一个不留?”宋江反问。】
【童贯指着宋江:“我有二十万大军,杀三千人还不是一眨眼功夫。”】
——“一语双关。”
——“宋江:我咋觉得你在说我呢?。”
——“都招降了还能回点血。”
——“我相信宋江是真心为兄弟们好的,就是他太天真了。”
【童贯视察之时,看到阮小七穿着方腊龙袍,手中长剑插着方腊的皇帝帽,骑着大马肆意奔跑。】
【“那是什么人,如此张狂?”童贯问道。】
【“好像是阮小七,穿的是方腊的行头。”童贯身后朱武道。】
【童贯看向阮小七:“真是得意忘形,贼性不改!”】
【宋江赶紧唤朱武:“快去,让他不要胡闹。”】
——“穿龙袍可是死罪啊。”
——“朱武怎么回事,就这么把小七给卖了?”
——“不是卖队友,是保队友,强调是方腊的行头不是皇上的。”
——“就原谅小七吧,刚从悲痛中走出来。”
【朱武奔跑过去:“小七……七郎,快下来……快下来!”】
【阮小七充耳不闻,继续骑着大马,穿着龙袍和士兵们嬉闹。】
【朱武跑到阮小七面前,牵住大马:“小七,快下来。”】
【阮小七疑惑问道:“怎么啦?”】
【朱武解释:“童大人发怒了,嫌你穿了方腊的龙袍。”】
【“谁?”阮小七抬眼望去,童贯已经带人去斩杀降卒去了,“呸,什么狗屁大人。”】
【“正事管不了,偏来管我穿衣跑马。”】
【“爷爷喜欢,偏要穿这身行头,偏要跑马!”】
【“冲啊!”阮小七骑着大马,往远处跑去。】
弹幕:
——“小七说得好。”
——“小七:哪个童大人?童威还是童猛啊。”
——“一瞬间没了两个亲兄弟,小七一定很难过。”
——“小七没了哥哥苦中作乐太心疼了。”
——“阮小七穿了方腊的龙袍只想着玩,也可见他心性天真没有野心,对权力毫无兴趣。”
——“七哥一直都是硬骨头,有主见。”
【刑场。】
【童贯大手一挥,降卒被一排排砍掉头颅。】
【看到惨死的方腊降卒,梁山好汉们不忍地低下了头。】
【杀掉几排降卒后,宋江终于忍不住,跪在了童贯面前:“大人,不能再杀啦!”】
【童贯眼都不眨,丝毫不在意宋江的求情。】
——“没几年了,马上组团去五国城,那更惨,唉。百姓又受苦了。”
【处理好清溪城后,童贯押解方腊,临走时对宋江、卢俊义道:“我先押解方腊回京。”】
【“二位大人已大功告成,休整几日,即可班师回朝。”】
【囚车里的方腊,回头和宋江对视,眼中尽是嘲讽。】
【宋江百感交集地看向方腊,内心复杂无比。】
评委席上,韩鳕问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我爷爷说,要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
“我看到直播间的弹幕里,许多人都在骂宋江。”
“我就在想,如果不招安,梁山会战死这么多兄弟吗?”
郭静明想当然地回答道:“当然不会啊。”
“宋江招安就是纯傻x,只要不招安,仗着梁山泊的地势,日子不知道多么逍遥自在呢。”
王橸嘻嘻笑着:“我觉得不一定。”
“梁山泊再有地利,也不过只有一隅之地。”
“朝廷要是把精锐拿过来剿匪,梁山只会比现在更惨。”
姜汶摸了摸没有胡子的下巴:“我认为,不招安后果可能更严重。”
“虽然苏辰笔下,好像许多人都反对招安。”
“例如林冲、鲁智深、林冲、阮氏兄弟等人。”
“但数来数去,恐怕也只有这几人才反对招安。”
“书中沉默的大多数,肯定是支持招安的。”
“例如杨志,苏辰在《水浒传》里,很明确地写了杨志招安后的快乐。”
“还有呼延灼、王英、扈三娘等等这些人。”
姜汶顿了顿,继续说道:“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有所谓‘替天行道’的追求。”
“他们上梁山,基本上是迫不得已。”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洗白上岸的机会,谁也不会放过。”
“正是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才让宋江的招安能够成功。”
撒呗宁问道:“那姜汶老师认为,梁山不招安的话,会过得更好吗?”